诸葛志接过信笺,匆匆扫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
周瑜的信中,除了例行的问候之外,还隐约透露出对荆州局势的担忧。
看来,江东对曹操的威胁也感到了压力。
他将信笺放在案头,心中思绪万千。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将学堂办好,为国家培养人才。
旭日东升,襄阳城门缓缓打开,迎来了各地求学的学子。
他们有的来自荆州本地,有的来自更远的益州、交州,甚至还有几位风尘仆仆的北方学子,怀揣着梦想,奔赴襄阳。
他们衣着各异,有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也有粗布麻衣的寒门学子,但眼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学堂坐落在襄阳城南,占地广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正堂之上,悬挂着“襄阳学堂”的牌匾,笔力雄健,气势恢宏。
开学典礼这日,学堂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数百名学子齐聚于此,翘首以盼。
“咚!咚!咚!”三声鼓响,典礼正式开始。
诸葛志身着青衫,缓步走上讲台,环视台下众人,朗声道:“诸位学子,今日乃我襄阳学堂开学之日,老夫在此,谨代表学堂全体教职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台下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诸葛志接着说道:“学海无涯,唯勤是岸。希望诸位在学堂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子。
典礼结束后,学生们被安排到各自的宿舍。
简朴的房间里,两张床铺,一张书桌,一个衣柜,虽然简单,却干净整洁。
安顿好行李后,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教室,开始了第一天的学习。
夜幕降临,学堂里灯火通明。
学生们围坐在书桌旁,认真地研读着书籍。
窗外,虫鸣阵阵,更增添了几分宁静祥和的氛围。
“明日的课程安排……”一个学生突然开口。
清晨的曙光穿透薄雾,洒在襄阳学堂的练武场上。
一声清亮的号角划破了黎明的宁静,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
学子们身着统一的灰布短打,精神抖擞地汇聚于此。
他们中有的身姿矫健,有的则略显稚嫩,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活力。
诸葛志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底下的学生们,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今日晨练,旨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诸位切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偏废!”
随着诸葛志一声令下,学子们开始了晨练。
他们步伐整齐,口号铿锵,在空旷的场地上奔跑跳跃,挥洒着汗水。
晨风拂过,吹散了身上的疲惫,带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空气。
他们有的挥舞着木剑,发出呼呼的风声,有的则练习着拳脚,一招一式都显得有模有样。
阳光渐渐升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辉,更显得朝气蓬勃。
晨练过后,学子们简单洗漱,便匆匆赶往教室。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课桌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发出柔和的光芒。
学生们端坐在书桌前,手持书卷,认真地研读着。
他们低头翻阅着典籍,发出沙沙的纸张翻动声,不时地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混合着少年们身上特有的气息,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
诸葛志今天讲的是《春秋》,他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将那些古老的历史娓娓道来。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发出赞叹之声。
有时,他也会停下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而学生们也积极响应,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讨论的声音,热闹非凡。
在讲到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时,诸葛志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缓缓说道:“晋文公能成霸业,其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学生们纷纷思考,有人说是兵强马壮,有人说是善于用人,也有人说是天时地利。
这时,一个坐在角落,衣着朴素的少年举起了手,他的声音略显稚嫩,却充满了坚定:“依学生看来,晋文公能成霸业,最重要的在于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关注,他们纷纷看向这位少年,而诸葛志则是微微一笑,
“不错,你说的很好。”诸葛志赞许地点了点头,“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在于自身的意志和抱负。只有胸怀大志,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午后时分,学生们结束了上午的课程,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室,准备稍作休息。
阳光依然明媚,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今日下午的安排……是不是要进行实战演练?”一个学生皱着眉头,低声说道。
下午的阳光洒在校场上,尘土飞扬。
诸葛志身着劲装,站在高台上,俯视着排列整齐的学子们。
他手中握着一杆长枪,枪尖寒光闪烁,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今日下午,实战演练!”诸葛志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校场上回荡。
学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拿起手中的木剑、木枪,跃跃欲试。
他们分成两队,在校场上你来我往,展开激烈的对抗。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诸葛志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他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大声喝彩。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一天的课程结束了,学子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
简单的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汗水味和墨香味。
夜深了,学堂里一片寂静。
只有几盏昏黄的油灯,在微风中摇曳。
诸葛志手持一盏油灯,缓缓地走在回廊里。
他时而停下来,看看紧闭的房门,听听里面均匀的呼吸声,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突然,他听到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他循声走去,来到一间亮着灯的房间外。
他轻轻地敲了敲门,“咚咚咚……”
“请进。”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诸葛志推门而入,只见一个学生正坐在书桌前,借着昏黄的灯光,认真地研读着兵书。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额头上还渗着细密的汗珠。
“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诸葛志关切地问道。
“先生,我……我有一处不明白,想请教您。”学生抬起头,
诸葛志走到他身边,拿起他手中的兵书,仔细地看了看。
然后,他耐心地为他讲解,直到他完全理解为止。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感激地说道。
“早些休息吧。”诸葛志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诸葛志突然停了下来,他回头看了看那个学生,意味深长地说道:“明日,我会宣布一件事情……”
襄阳学堂的学习生活并非一味苦读。
诸葛志深谙劳逸结合之道,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子们的课余生活。
春日,学堂组织踏青郊游。
学子们沿着蜿蜒的汉水,一路赏花观景,吟诗作对。
温暖的阳光洒在脸上,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夏季,学堂举办游泳比赛。
学子们在清澈的汉水中尽情畅游,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在水面上回荡。
岸边,助威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秋季,学堂举行射箭比赛。
学子们弯弓搭箭,瞄准靶心,嗖嗖的箭矢划破长空,正中目标。
冬季,学堂举办围棋比赛。
黑白棋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学子们凝神思考,步步为营。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棋子落下的清脆声响。
除了学堂组织的活动,学子们在课余时间也会自由安排。
有的喜欢读书,便泡在藏书阁里,博览群书;有的喜欢练武,便在校场上挥汗如雨;有的喜欢音乐,便在琴室里抚琴弄弦。
夜晚,学堂里灯火通明。
学子们有的在挑灯夜读,有的则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心得。
教室里,书页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偶尔夹杂着几声轻笑,显得格外温馨。
一日,诸葛志正在书房批阅作业,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进来。”
一个学生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
“先生,这是学生新写的一篇文章,请您指点。”
诸葛志接过竹简,仔细阅读起来。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看着学生,“不错,你的文章立意高远,文笔流畅,很有进步。”
“多谢先生夸奖。”学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不过……”诸葛志顿了顿,“你的文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诸葛志详细地指出了文章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学生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称是。
“好了,回去好好修改一下,过几天再拿给我看。”诸葛志将竹简递还给学生。
“是,先生。”学生接过竹简,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去。
诸葛志看着学生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希望。
“看来,这批学生中,有不少可造之材啊……”诸葛志喃喃自语道,“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一个侍卫匆匆跑了进来。
“先生,门外有人求见,说是……说是从江东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