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帝王周元宇文功 第219章 新国都之争

第219章 新国都之争

乾元城。

景奕自从跟着周元到了乾元城,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件极为新鲜的事情。

他的年岁虽然已经不小,但是还从未离开过大景,去往其他的王朝。

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大景可以说是完全的不同。

当然也有一些东西是相通的。

这让他之前在路上的担忧,也少了一些。

至少不用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和他想象之中都是完全不同。

要知道在他之前的想象之中,大乾虽然说幸运的拥有了几位国士强者。

但是大乾的乾元城必然是破烂无比,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国气象。

毕竟,就在几年之前,大乾还是一个可以被人人欺辱的弱小王朝。

甚至都不被大景放在眼中。

但现在,他看到的是翻修的整整齐齐的街道、干净利落的城池。

虽然说乾元城城比起大景国都,可以说是极小。

可即便如此,也能够称得上是一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然了,既然是麻雀。

终究还是不如他们大景国都的。

而新鲜的一些日子之后。

一些消息就是渐渐的传入他的耳朵之中。

就比如,大乾,要称上国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上国二字,岂能随意出口?

更何况是王朝与王朝之间。

虽然他还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他也非常清楚,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必然会有其他的上果进行过问。

若是无法抗出压力的话,那么整个大乾恐怕都会因此而分崩离析。

虽然说他们大景已经成为大乾的属国。

但这么高调的发展策略,和之前他们想象之中是完全不同的。

原本他还觉得这只是一些猜测,但是随着他的了解,他终于发现,这件事情原来是真的。

难怪自成入乾元城之后,薛仁贵薛将军就再也没有来看过他一眼。

他本以为是薛将军已经放弃的,他不想再收他为徒了。

可现在看来,分明是大乾立上国之事太大,所以根本就抽不出来精力兼顾他而已。

即便他知道,大乾应该派人已经通知了他的父王。

但他还是修书一封,给父王寄去了的消息。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大乾王朝之中,文人的地位似乎很高。

要知道,大乾可是有着诸多国士存在。

虽然说很多王朝都有重文轻武的情况,但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实力说了算的。

所以对于大多数王朝来说。

文人的地位和那些强悍的武将,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比。

之前参与了安神王之战的他,倒是也知道,右丞相诸葛亮,虽然是一介文人,但却已经拥有了国士之力。

但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无法改变文武之间的地位关系。

原因非常简单。

没有比亲身经历的那一战的人更清楚,大乾的武将,实力到底有多么恐怖。

不是一个武将,而是诸多武将,实力都恐怖无比。

就连大蟒安神王那般的强者。

在这些武将的手中,也讨不到什么太大的便宜。

更何况。

大乾陛下,那一出手,更是让他震撼无比。

显然那也是一位武人。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文人的地位怎么可能和武将相同?

但情况就是这么发生了。

甚至不光是相等。

对于一些文人,哪怕是如诸位国士这般的强者,也都一个个极为的敬重。

他可是看到过一次。

那桀骜无比的吕布将军,居然在一个文人面前退后了半步。

然后他问过那人的名字。

轩辕敬城。

区区翰林院掌事。

这样的地位自然是不算低的,可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太高。

无法理解。

他实在是无法理解。

带着这样的想法,景奕小心翼翼的研究着大乾的各种关系。

而朝中。

周元与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以及诸多朝廷重臣,开了一个小会议。

“诸位且说说吧,新都之事,有何建议?”

乾元城立都已久。

但和如今的大乾比起来。

显然已经不太够看了。

别说是大运国都那样的雄伟城池。

就连和大理国都比起来,都要差了半分。

像这样的城池,在如今的大乾境内,已经不下数10座。

堂堂上国,都城如此,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对于这些,众人显然也早已经打好了腹稿。

毕竟关于新国都之事。

别说是现在,早在拿下大元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考虑了。

赵岩见没有人说话,当即开口说道:

“陛下,臣以为,新国都之事,已经势在必行。

正好可以借此次立上国,宣告各国,至于新国都,可定于大魏都城旧址。”

见众人都在思索,他继续说道:

“大魏国都,比起我乾元城,稳固不少,而且大魏盛产铁矿,于我大乾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加上其地理位置。

周边大周、大燕环绕。

大周已经臣服我大乾,而大燕,如果大乾为敌,正好可以作为我大乾下一步的攻略之地。”

说着,赵岩眼神闪烁一下。

“陛下曾经说过,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听闻陛下此言,臣心中感慨极多。

将国都立于大魏旧址,正好应了此言。”

说完,他朝着周元行了一礼,示意自己已经发言完毕。

虽然他是个墙头草,但并不妨碍他还是有些能力的。

而且他也并不担心陛下会因此而对他有什么不满。

毕竟虽然说大魏国都确实是在国境之上。

但是不论是大周还是大烟,对于大乾来说都没有任何威胁。

而大乾立上国。

国土必定是要扩张的。

大周且不说,如大燕这样曾经与大乾对抗的王朝,正好给了他们一个侵略的理由。

这一块肥肉,不拿白不拿。

到了那个时候,陛下既完成了自己之前的诺言,又不会让自己的国都长久的立于边境之上。

自然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吴用闻言点点头。

他也是这样的想法。

只可惜被赵岩给先说出来了。

别说是他们,就连贾诩也微笑着点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中庸之策。

而且也不需要他来得罪什么人,所以他对此自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周元面无表情,手指在桌案上轻轻的扣着。

司徒轩然突然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又要践行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之事。

大魏国都,不过就是个幌子罢了。

如今的大燕,只需我大乾一只精锐骑兵就能将其攻下。

而后,难道我大乾国都,再进行迁都吗?”

他不屑的撇了撇嘴。

他能够理解赵岩的想法,但是身为武将,他对这样的想法绝不能容忍。

赵岩也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道:

“司徒大人此言差异。

陛下将国都立于大魏国都旧址,不光能够践行诺言。

最重要的是。

大魏国都本就是一座雄城。

再加上不错的地理位置,将其改造为国都,所需要的花费极小。

可就是自行建造一座国都。

那花费可就大了,如今我大乾,军费支出极高。

正是因为陛下英明神武,以及庞大的军费支持之下。

我大乾军才能够无往不利,在诸多王朝之间纵横。

但若是将庞大的资金全部都放在兴建国都之上,那我大乾如何能够对外保持足够的威慑力?”

此话不假,虽然司徒轩然是兵部尚书,对户部并不怎么了解。

但是他也清楚一个王朝的资金是有限的。

如果想要保持在军队之上的战斗力,那自然要在其他的方面相应的削减一些。

如今的大乾可以说是穷兵黩武了。

只是因为陛下拉出一支支秘密的军队。

这些军队不光战力非凡,而且忠诚度惊人。

更重要的是。

没有人知道陛下训练这些精锐的资金是从哪来的。

但他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压在陛下的小金库上。

即便如今现在这种状态。

贾诩也时长上和他们说大乾国库亏空的问题了。

再建一座新城。

那自然是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国库,再次雪上加霜。

所以,司徒轩然闭上了嘴巴。

他被说服了。

不过很显然,虽然他已经被说服,但是脸上依旧带着几分不甘。

卢文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口说道:

“陛下,臣以为,大魏国都虽然是一个选择,但却不是什么上佳的选择,顶多算是中庸之举罢了。

其他事情可以行中庸之道,但是立国都之事,乃我大乾之要事。

只能用于中庸之道来糊弄。

所以臣以为,立国都之地,方位有二。

第一个,将国都立于大元之边,此地与大景相近,有大景为盟,能够减少新国都之危险,若是有变,也能够作为一道防线。

之所以在此地立国都。

是因为,其离大蟒较近。”

“混账!”

没等他说完,赵岩就已经开口呵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卢文翰居然这么激进,敢把国都直接立在国境之上。

那地方他自然也是有一些了解的。

一旦大蟒来攻。

用不了十天时间,就能够打到新都城之下。

就算是召集各地勤王也远远来不及。

看到赵岩的态度,周元开口道:

“这已经说过,畅所欲言,恕尔等无罪。”

听到这话,赵岩也只能无奈的闭上嘴巴。

这和他想象的可是完全不一样。

卢文翰并没有因为状元的话而打断自己的思路。

“第二种,便是将国都,再往东移百里,立于原大理与大乾边境所在!

现有的乾元城,则作为陪都,这样一来,不需要放弃乾元城。

新国都之事,也可缓步推进。”

听到这话,赵岩更是惊呆了。

这卢文翰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那地方,对比如今的大乾版图来说,距离现在的国都其实不算远。

但他们所在的位置,再往东靠的话,那距离大绒,也就不远了。

这个提议,在他看来比之前的提议还要让人惊悚。

大元之边境,需要面对的是大蟒。

可是且不说那里有大忌,作为邻居能够接应,而且如今的大蟒光是大蟒朝内的事情都难以处理,而且他们现在又有安神王在手。

更何况现在大蟒与上国九黎之间,战乱不休,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对抗大乾。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对抗大蟒已经拥有了不止一个办法。

但是对于大绒。

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哪怕是其他人在听到卢文翰的话之后,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一直老神在在的常宏远,听到卢文翰的话,面露惊讶的同时,也忍不住开口说道:

“卢大人,你这第二条建议,实在是有些太过激进了。”

哪怕是诸葛亮也多看了卢文翰一眼,而后摇了摇头。

有时候太过激进的想法,可是会将自己推入深渊的。

所以他对这件事情并不支持。

虽然他并没有开口,但是这个时候没有开口,其实就已经代表他的态度了。

卢文翰面色不变。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第二条建议,恐怕很难会被接受。

但这并不是他不提出自己建议的理由。

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建议,但是同时,也是对大乾发展,最有帮助的建议。

众人讨论了一阵,并没有得出任何答案。

有人支持赵岩的中庸之道。

也有人支持卢文翰的第一条建议。

过了许久,周元看向从来没有开口的贾诩。

“贾诩,你的意见如何?”

他能够猜到,诸葛亮是不会支持卢文翰第2条建议的。

原因非常简单。

诸葛亮所行的是堂皇大道。

他是个全才。

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都能够打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全才,通常也意味着,在某些方面他其实还是要差一些的。

而这个时候他想要听一听贾诩这个毒士的建议。

因为他对卢文翰的第二条建议有些心动了。

那确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条建议,但危险的同时收获也是最大的。

对于如今的大乾来说。

已经没有了退后的空间,只有不断的加快自己的脚步,才能够超越不断迎来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之下。

他的想法非常激进。

当然,前提是这是一个正常的想法。

贾诩看着周元,而后又看了看诸葛亮等人。

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最讨厌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臣以为,卢大人所言第二条建议可以实行。

我大乾需要发展,更需要凝聚人心。

天子守国门,可极快的凝聚人心,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少,更有乾元城为陪都辅佐。

除了有些危险之外。

臣,实在想不到其他拒绝的理由。”

……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