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唐 第 13章 因为懒

一座小小的京观立在且末城右侧。

开始的时候血水流流的很不好看。

一夜之间,随着大雪的覆盖,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山头。

沙漠里面的狼闻风而动,几百里外的狼都来了。

围着这个小山呜咽着不停。

它们想去填饱肚子,可是冻的太瓷实了。

它们无从下口。

下口了也咬不动。

伸出**一口,结果舌头被粘住了。

孟诜这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猛地跳出来朝着狼群一声大吼。

不知道有多少狼的舌头破了皮。

他不知道遭受到了多少的记恨。

如今书院出来的无聊学子已经盯上了这群狼。

之所以没动它们是因为书院学子们太累了。

一旦等这群人缓过劲来。

这群狼怕是要迁徙了。

一场小小的遭遇战下来,**部族的两千精壮变成了一千。

所幸的是妇孺都保护的好好的。

部族的骨架依旧在。

大食人、吐蕃人以及不知名部族的人身上穿的,手里拿的这些都成了**部族的战获。

算是有一点小小的弥补。

天一亮李景仁就带着**部族的族人出去了。

这里面好些都是熟面孔。

**跑商到长安的时候这些人李景仁都见过。

只不过记不住他们几十个字长的名字而已。

李景仁今后要做**经常做的事情。

他要沿着且末河走。

一是看看能不能捡到人。

一场大雪之后,肯定会有很多年老的人被他们的部族赶了出去。

任其自生自灭。

李景仁其实很喜欢这些年老的人。

因为这些年迈的人都很聪明。

会找水源,会给马儿治病,也会看个头疼脑热。

最差的也有一门手艺。

年迈是时间的流逝。

带走了他们的芳华,也给了他们如何存活的手段。

**的部族就是这么慢慢壮大起来的。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

没有白吃饭的人,只是没有合理的安排。

今日,李景仁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跟河流上的这些部族说一下。

冬天来了,要抱团取暖了。

所有的部族必须去且末城。

不去的灭族。

这是颜白下达的强项令。

如果有部族敢拒绝,颜白就准备去灭族,自己指派一个亲近大唐的人当首领。

颜白要拿这些人铸造且末城的第一道防线。

颜白没想让这些只有百十个人的部族去当炮灰。

自己这边缺少后勤,

这些人专门搞后勤就可以。

负责养活自己麾下的三千具装骑兵。

书院的学子派上了用场,王沐成了后勤总管。

他要负责这些部族,让他们转动起来。

围绕这三千人转动起来。

粮草、军粮、战马养护……

王沐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值得自己认真的对待。

王家荣耀不再。

王鹤年老爷子的身子已经很不好了。

在这年月,能来到战场上,如果能有微末的军功傍身。

今后在吏部考核里自己怎么也能勉强算的上文武双全了。

夜深了,且末城周围只有呜咽的狼嚎。

王沐从腰间拿出一个铁壶,轻轻拔掉塞子。

把鼻子凑到瓶口美美的吸了一口。

然后**鼻子往一小碟倒了一些。

从带来的毛线球上剪掉一小节,放到小碗里面。

不大的屋舍亮起了烛光。

搓了搓手,王沐开始写计划安排。

和王沐这小小的烛光不同,太极殿灯火通明。

年迈的且活着的全都被李承乾请到了大殿中。

须发皆白的李靖被内侍用肩舆抬进了太极殿。

战场的后遗症出来了。

他如今是一到阴雨天气就浑身疼。

秦琼吃过的苦,李靖如今也在吃。

许久未见的李道宗长成了一个胖员外。

走一段路都要停下来休息会儿。

原本他可是铁打一样的壮汉。

短短的一年不到,整个人一下子就老了。

李道宗卸职了。

打仗打了一辈子,突然休息,什么事都不做的那种空虚感对李道宗而言就是折磨。

就跟王玄策他娘一样。

儿子王玄策在长安有一套李承乾赏赐的宅子。

王玄策就想着把老娘接到长安享福。

当官家老妇人享享福。

结果王氏在长安待了三天就待不住了。

腿疼,腰疼,哪儿都不舒服。

王玄策慌忙的将她送到楼观学医署。

一到仙游,一回到她那小院,她人就好了。

腿不疼了,腰也不疼了。

去菜园挖了一筐子菜,一路打着招呼直接去了书院。

李道宗也是这样。

他是战场的无双猛将,是猛虎。

猛虎怎么能关在笼子里呢?

如今唯一支撑李道宗不倒下的就是李景仁和小七的孩子。

他现在是一心围着孩子转,背着小孙子到处跑。

李孝恭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开始掉头发了。

半个脑袋的头发都掉完了。

如今只剩下脑袋后那一点毛发。

像一个契丹人。

挽个发簪都不成了。

如今,这些老汉聚在一起。

一边捧着药罐子。

一边伸着脑袋聚精会神的看着大殿中央的舆图。

“如此说来,墨色根本就没去安西,而是直接沿着且末河朝南走。

难不成他最终的目的是且末城?”

李靖看着以小旗代表着的行军路线,皱着眉头道:

“奇怪,去那里做什么?”

李道宗想了想,试探道:

“他莫不是在那里等吐蕃,想利用自己的三千人为诱饵,想一鼓作气直接打散吐蕃!”

李孝恭很赞成李道宗的看法。

点了点头,跟着说道:

“根据密报得知,吐蕃和西突厥联手已经成了必然。

吐蕃人和突厥联手有三条路可走。

鄯城,青海,剩下的就是且末!”

尉迟敬德也跟着说道:

“青海和鄯城不用想,吐蕃大军只要一出现,兰州军马就能顶上,后勤也能跟的上!”

李靖点了点头:“如此说来,颜白怕就是真的会在且末城呆着。

他能打造一个赤海城,想必且末城也是同样的打算!”

程咬金抬起头望着李二,笑道:“陛下怎么看呢?”

李二笑了笑:“我怎么看?

虽然现在军报还未传来,但我已经断定颜白必然会在且末城落脚。

并且和吐蕃决战!”

李承乾低声道:“父皇,这是为何?”

“因为他懒!”

“他在长安懒,懒得点卯,一散衙跑得比坐在门口的五品官还先出宫门。

他上课懒,讲一半,剩下的一半是作业!”

李二深吸一口气:

“因为懒,他才花大价钱让匠人去研究什么织布机,什么水车。

他就是不愿意干活!”

李二掷地有声道:“因为他懒得动,所以他一定会去且末城。

以这个城为中心,要和吐蕃大战一场!”

众人闻言不由得莞尔。

自己的等人猜来猜去才发现颜白根本就不能用名将的标准去猜测他的打算。

按照懒这个方向去想,基本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万一吐蕃人不决战呢?”

李二神秘一笑道:“会的,吐蕃人一定会决战的。

厥儿在军中,禄东赞一定会得知这个消息,他一定会去!”

所有人闻言皆骇然。

这颜白果然是狠,竟然把太孙李厥当作诱饵。

如此一来别说禄东赞了,其余部族怕也是会蜂拥而至。

擒王,多么诱惑人的一件事。

同时,颜白也等于把自己放到了火山口上。

一旦李厥出事。

别的不说,三千骑兵护佑不力,无一人可活。

这个事情大家都看出来了,但没有人敢说。

随着内侍的忙碌,一张新的舆图被摆了出来。

辽东局势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一直没开口说话的李绩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李承乾掏出一封密奏,轻声道:

“根据牛进达和薛之劫的联合奏报。

百济,高句丽,倭奴已经联合。

倭奴现在正在疯狂造船,意图登州!”

说罢,李承乾望着站在门口的王玄策道:“玄策,你来说!”

王玄策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

“各位国公,根据鸿胪寺传来的消息。

自今年八月起,倭奴使团、僧人、学者皆都慢慢离去,反意昭然若揭。”

“贼奴狗胆,请陛下下令,给臣三千水军,臣去灭了他!”

“小小矮子胆敢以下犯上,陛下,让我去!”

随着李承乾的话语落下,大殿内立刻热闹了起来,全是请战之声。

不用李承乾再说什么。

众人已经开始在地舆图上排兵布阵。

长孙无忌默默的坐在角落里喝着茶。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很难受。

因为他根本就插不上话,也给不了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文,他可以:武,也有功勋。

但文比不过房玄龄、杜如晦之流。

武,更是不用多说。

朝堂之上武将里面随便拎出来一个人都比他厉害!

长孙无忌有些难受。

禄东赞也有些心神不宁。

三儿子赞婆说好的今日回来,结果毫无讯息。

此刻,西域荒原上,一队吐蕃骑兵正在奋力奔驰。

被护在中间的那名骑士紧紧地护着怀里的一个小木匣。

匣子里是吐蕃大相第三子赞婆的右腿骨。

赞婆死了。

唐人只给了报信的骑兵一节腿骨,匣子里面还有一封信。

这是颜白特意留下的。

这几个人也是颜白故意放回去的。

颜白要在这里等禄东赞。

不是懒,是因为没后勤。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