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二百八十六章 院士增选,载入史册、青史留名!

弱力,是四大基础力中表现最稀少的力。

它只作用于电子、夸克、中微子等费米子,并制约着元素的放射性现象。

同时,对光子、引力子等玻色子不起作用。

弱力的存在,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放射现象中,β衰变中放出电子和中微子,电子和中微子之间只有弱力作用。

第二是费米假设,费米认为从质子到中子的衰变过程,是由于自然界中某种力引起的。

这个力要比电磁力弱10的11次方倍,但比万有引力要强得多;只能发生在四个自旋为二分之一的基本粒子之间;作用力程非常短,几乎为零,即参与相互作用的粒子彼此一离开,力就迅速地消失了。

这个力,就是弱力。

弱力无法把任何粒子束缚在一个复杂体系中,它只存在于一些粒子发生衰变和俘获的一瞬间。

粒子之间一离开,弱力马上就会消失。

这样一种存在性微弱的基础力,想做研究自然是非常困难,只能通过一些物理现象去计算推断其存在的作用。

粒子碰撞,会在一瞬间存在弱力作用,基础粒子衰变以及原子核的解体,也会存在弱力的作用。

所以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过程中,必定存在大量弱力的作用。

举例来说,弱力直接参与中子到质子的衰变,是‘中子→质子 电子 中微子’。

中微子,就是弱力的体现。

当存在弱力的大幅度影响,并导致实验产生数据偏差时,想要从理论进行分析就很难了。

原有的物理,弱力信息研究的也不多,好多都是定义或计算的推断,而源点物理,根本没有方向性、系统性的研究。

张硕所完成的基础力关系模型,包含的主要是电磁力、引力、强力,并论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弱力,实验都很难进行。

在没有实验基础的情况下,进行弱力的研究,也根本无法进行实验验证。

现在,有些出乎意料的,忽然有了弱力影响的发现。

这倒是意外之喜。

在张硕提出了弱力影响以后,办公室里的人认真的讨论了一番,每个人都感觉收获很大。

比如,廖振宇、邓传鑫,他们都有源点物理的研究,因为可以顺着去思考解析,联系一些物理特性,阐述弱力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

张硕建立好了任务,但任务内容是解析弱力在实验中的影响,并不牵扯基础的理论。

B级任务,也只能探索到产生波动偏差的原因。

更精细,就很难了。

当牵扯到从未研究过的弱力,任务难度可提升为S级,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完成了S级别的任务,应该已经可以从基础力关系出发,对弱力进行解析。

这样的研究再进一步,就可以研究弱力和其他三大力的关系,对于完善基础的关系模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没有直接提升任务难度,决定暂时只是放着任务,并不着急去研究。

混乱力场实验会进行很多次,一步步慢慢来,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循序渐进就可以完成研究。

在完成了新一轮实验以后,张硕也返回了苏东市。

佟智国团队还在忙碌于设备制造。

下一轮混乱力场实验,也还需要等上一个多月,甚至可能是两个月以上。

处在年中阶段,也没有什么会议要参加。

生活倒是清闲了一些,可以安稳的待在苏东,待在源点论研究中心,要做的只是准备新一次源点论国际会议。

新一次会议是在东港举行,由东港大学、东港理工等几家高校,联合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承办。

之所以这么多机构联合承办,是因为源点论研究起步时间短,单独一家机构很难找出那么多源点论方向的学者。

理论物理,本来就是人才稀少的领域。

源点论相关的实验研究,大部分人才都在源点论研究中心和高能所,即便是科学院物理中心也没几个学者敢说精通源点论,更不用说有什么突破性研究成果了。

不过张硕对于新一次的会议还是很期待。

近两年时间里,源点论被全世界所接受,与之相关的实验团队都有几十个,包括引力技术的研究,包括一些高能物理研究,相关理论内容发展速度也很快。

每过一段时间,国际上就有好多相关论文出现。

虽然很少能看到惊艳的研究,但有一些学者把源点论和量子物理、粒子标准模型联系在一起,发布的论文还是很有意思的。

另外,天文物理方向,有些天文物理学家把源点论和宇宙现象联系在一起,也发表了不少论文,有的还破解了‘天文之谜’。

这些都是近来发展的成果。

现在要举办国际性会议,肯定会有很多最新成果发布,其中也许就有让人惊艳的研究。

张硕才刚回到苏东,就接到了罗勇军的电话,接听后对面就传来夸张的喊声,“回来了!”

“……刚到。”

罗勇军直接道,“我听双悦说了,她正好来学校这边,你有时间也来一趟数院吧!”

李刘双悦和张硕在一起很久了。

她依旧担任助理工作,但也只是张硕的助理之一,平日都是在源点论研究中心工作。

苏东大学这边,李刘双悦挂职副研究员,但也只是一个虚职,毕竟要照顾张硕的工作,她还是准备转行政岗位。

张硕也很感动李刘双悦的付出,已经考虑终身大事问题,只不过一直以来太忙了,到处奔波到处跑就耽误了生活。

苏东大学,已经有段时间没来了。

校园环境依旧。

暑假时间的校园显得空旷一些,但足球场、篮球场周边却热闹非凡。

张硕慢悠悠的走着,但感受也和原来不一样了。

路上每一人都会看过去。

有些学生见到他马上挥手打招呼,有些则干脆忍不住喊了一声,“张硕!是张硕!”

“真是张硕教授!”

“我进了学校三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张硕教授……”

“真年轻啊!”

小女生的讨论声音不小,让张硕都不用摸了摸脸颊,心里忍不住感叹一句,“三十了。”

“再过几年,就能赶上前世了。”

有些人三十岁只刚志于学,性格沉稳下来;而有些人,三十岁已经是知天命之年。

年龄并不代表什么,但每到一个年龄段还是会有颇多的感慨。

现在的感触就和原来不同。

当走在路上的时候,就总是会被认出来,然后就有一大堆讨论,还有人尖叫的喊出声,就像是看到某个大明星一样。

张硕倒是希望低调一些,但想低调已经不可能了。

他身后总是有几个便衣,再远一些甚至有持枪警卫。

这些人围在身边,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与众不同。

张硕才刚走过体育场的时候,就被两个教职工看到了,也不知是什么学院的教职工,就一路‘护送’着他去了高院。

有一个中途问了一下张硕,还拿起来了几张合影……

估计朋友圈马上就发了吧。

张硕苦笑的走进了高院楼,到门口就听到大办公室传来罗勇军的大嗓门,“怎么不可能?这次真有可能!”

“跟你们说,有机会。”

“而且,说这个也没用,我也不在乎,我能进了名单,还有这么个学生,此生无憾啊!”

“百年后,汝等都会化作一抔黄土,独留吾以硕师之身份载入史册,青史留名!”

“……”

办公室里传来一阵大笑。

张硕在门口听的直咧嘴,赶紧推门进去,打断了这个就差把脸摔在地上的‘硕师’。

“张硕!”

“回来了!”

办公室里人都看见门口,见到张硕马上热情起来。

李刘双悦也在,她走过来接过张硕手里的东西,关心道,“怎么样?累吗?”

“还行,没什么累的。”

“他们正说着呢。”李刘双悦小声道,“院士增选。”

“我?”

张硕知道今年的院士增选,好像他也被提名了,只是因为太忙没关注过。

“不只是你,还有罗老师,李老师,你们三个都进了院士候选名单。”

李刘双悦简单说了一下。

院士增选两年进行一次,今年苏东大学数学院提名三个人,分别是张硕、罗勇军以及李伟华,他们都通过了第一轮评审并进入了院士候选名单。

数学院提名,评的自然是数学院士。

张硕进入候选名单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提前锁定了一个数学院士名额。

以他的成就和声望来说,学部会议的终选肯定是能通过的。

罗勇军、李伟华也被提名,并通过了候选人的初审,已经以院士候选的身份被公示。

他们能够一起被提名,并成为候选院士,也和突出的数学研究贡献有关。

直白来说,NS方程问题。

NS方程问题,也就是七大数学猜想之一,是张硕团队解决的,团队的其他两名成员就是罗勇军、李伟华。

在相关研究学术报告,以及最终发表的论文,都有罗勇军和李伟华的参与。

当然,两人也有其他成果,但相比NS方程问题,也只能算是萤萤之火,根本无法与皓月争辉。

当张硕正和李刘双悦小声说话的时候,办公室已经重新‘吵’了起来。

“我刚才就说了,能不能选上无所谓,但你们可别说没有希望!”

“我可是和张硕一起完成了蒙日安培方程边界拓展,那么大的研究、我的项目!”

“NS方程,不用说了吧?这个成果放上去,谁能比?”

“今年的评选,我肯定也有机会。”

在罗勇军得意洋洋说着的时候,就听到了个拆台的声音,“但问题是不管蒙日安培方程,还是NS方程,大家都觉得是张硕,和你的关系不大……”

开口的是孙兴利,他一直以拆台罗勇军为乐趣所在。

“怎么能没关系呢!”罗勇军顿时急了,研究上,他可是做了很多工作。

“你做没做不重要,问题是,大家就这么看。”

“额~~”

罗勇军被一句话堵得难受,满是伤神的叹道,“学生太优秀,让我这个老师黯然失色啊!”

张硕则站出来支持了一句,“NS方程问题上,罗老师和李老师确实做了很多工作。”

“大部分数学论证,都是他们做的,我主要是提供方向和思路。”

“方向和思路才最重要!”孙兴利马上道,“那些什么数学论证……”

“行了,大利!”

谭友铭赶紧笑呵呵的打断,“可别气罗教授了。”

“我没事、没事!”罗勇军满不在意的摆手,“让他说多说几句,我正考虑把他藏私房钱,买新一代psp的事情告诉童老师。”

孙兴利已经和童杰结婚了,据说生活的很美满。

比如,打电脑游戏的时间大大降低。

再比如,生活也开始变得有规律,很少能看到一天闷在办公室不出门,总是被催着出去锻炼。

再比如,买个游戏机也要偷偷摸摸……

总之,婚后很幸福。

孙兴利似乎对罗勇军的话完全不在意,马上反驳道,“买个PSP怎么了?这我怕什么!”

“你说,你说去吧!”

“而且,你就没私房钱,老罗,我也和嫂子去说,你肯定有!”

“你嫂子她信我!”

罗勇军完全不在意,清风拂面般说道,“早上我手机上的四百块都被转走了两百。”

“就还两百,我怕什么!”

“……”

“……”

所有人都沉默了。

等跳过话题之后,一行人也开始说起了院士增选,主要话题人物还是张硕。

“那些物理学院的,也要帮你提名什么周刚、杨海峰,我当时就和他们大吵了一架!”

“发动高院所有人,和他们去讲讲道理!”

“张硕,你说对不对?你是数院的人啊,再怎么也应该是数学院士!”

罗勇军说完,其他人也跟着说了起来。

张硕倒是听过这件事,好像是说物理学院的院士打算给自己提名,后来又听说数学学院也提名,他就选了数学学院。

现在才知道,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