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2的那些事 第38章 马克亮

拿到了签证,买了机票,92年8月底,比开学时间提前了5天陈文从沪市飞巴黎。

不差钱的陈千万坐的是商务舱,旁边座位坐一女的,被考察团领队叫做夏小姐。关于这妞,本章提一嘴即可,将来有另一人的单章写她。

飞行十多个小时,落地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遇到了提前预约的地接。

一个男人举着一张硬纸板,上面写着“陈文”和“沪市”四个字。

其实以陈文的两世阅历,虽然他从未有过出国经历,但是他一点也不怵。真要让他自己去找凡尔赛大学,也不会有问题,带着几千法郎现金,中行卡里又5万美元学费,又有一口流利的法语,不会有什么困难。

之所以让朱先生安排法国方面的地接,那是因为陈文有许多事情要办,他需要时间,需要效率,需要精准的定向服务,他不差小钱。

男人自我介绍:“我姓马,华夏名字叫马克亮,读书留学的时候给自己起了个外语名,叫马克西姆。毕业后留在法国,朋友们更愿意叫我马克,嘿嘿,跟特么德国钞票一个名字。大伙爱这么叫,我也就随了他们。你叫我马克就行,要是能喊一声老马,那我就更得意了!”

陈文看这个马克亮年龄大约30大几岁,接近40岁的年龄,便客客气气喊了一声:“老马,麻烦您了。”

提前5天来法国,陈文的目的是奔92赛季F1方程式赛车比利时分站赛,前世车王舒马赫夺得人生首冠的比赛。

花了一点小钱,雇马克亮做司机,陈文赶时间般抵达布鲁塞尔,在分站赛开始前12小时完成了下注,5万美元学费被他一把all in,一天之后这笔投资为将他的外汇现金变成了181万美元,立时从普通留学生变为有钱的留学生。

这一段的赚钱过程挺爽的,本文不表,我们聊聊马克亮。

80年代的公派留学生,比孟想晚两届,像孟想的初恋男友一样,也在毕业后不回国,滞留法国。

马克亮走的是结婚移民通道,婚配对象是临终老人,结婚的时候老伴是个七十来岁的法国老太婆,一年前那个老女人死掉了,没有留下什么现金遗产,将一栋单层的两室一厅HOUSE留给了中国丈夫,所以,马克亮获得了法国绿卡。

三十多岁的马克亮讲述“老伴”这个描述时,陈文听着既新奇又滑稽。

对于自己靠这种方式获得法国永居权,马克亮不觉得有啥丢人的,他说自己运气真好,结婚才8年就把法国老伴给熬死了,他们其他好些个类似情况的中国老留结婚十几年了老伴还活蹦乱跳呢。

马克亮是老留学生,活成了老混子,没有固定工作,啥活能挣钱就干啥,开学季干地接,采摘季上农场干采摘工,反正他不需要租房住,也没再结婚,没有子女需要抚养,偶尔跟个把年轻女留学生谈个短期恋爱,睡腻了就分手。

在交谈中,马克亮透露了一件令陈文挺羡慕的事,这哥们睡过日本妞!

有时候生理上有需求了,马克亮还会嫖一下同胞的老婆。

关于这事,体现了马克亮的体贴,当然了,他也想挣一笔介绍费。

布鲁塞尔之后,过了几天,陈文接机王巧,舔狗贴了一鼻子灰。

马克亮就问:“你是不是很想找女人?”

陈文问:“你有渠道?”

马克亮介绍了一类情况,许多咱们的同胞在法国,夫妻俩的那种,为了生计,男的拉客,女的卖身,居家做生意,如果陈文实在想要,他可以介绍一二。

陈文断然拒绝。

不是不想要女人,是这类人的岁数太大,三十打不住,四十很普遍,这年陈文才18周岁,他嘲讽:“找这种的女人,是我消费她啊,还是她消费我啊!”

落地巴黎之后的头几天,陈文两次雇佣马克亮的车,通过与这位老混子地接的打交道,快速了解到80年代旅法、滞留一族的现状,也可以这样说,陈文通过消费一笔小钱的方式,仅用了几天时间就读完了那批老留的人生书。

相识之初,陈文的警惕心还是很强的。马克亮因为陈文的消费而发出感慨:如今留学生比我们那时候要富裕很多啊。陈文赶忙做解释:我是特例,不具备代表性,大部分留学生还是很朴素的。

从凡大开学那天开始,陈文在法国认知上,就全面超越了80年代老留,在经济上更是令他们只能望见排气管尾烟,在人格上压根懒得再鸟他们,偶尔使唤一下而已。

再后来,老留们遇到了重大危机,不得不反过来求助陈文,这是后话。

在老马之后,陈文又与许多旅法老留打交道。

法国之后,又与旅美、旅英、旅日、旅俄的众多老留发生交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加入了陈文在各国的海外队伍。

马克亮是陈文亲自结交的第一位老留。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