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870 损失与收获

“唉……这孩子我记得,学习成绩很好,喜欢琢磨,人还稳重。朕本想让他去开拓几年眼界,回来独领一队常驻欧洲,没想到英年早逝啊!”

忙活了整整三天半,总算把地图和各种资料都翻译汇总完了,最下面一张羊皮纸里掉出个白铜小牌子。

洪涛伸手捡起,习惯性的用拇指肚用力搓了搓,看着上面清晰的字体和编号,脸上除了疲惫还有淡淡的忧伤。

刘时敏带回来的也不全是好消息,这个身份牌的出现就代表着一名海户司毕业生的死亡。他叫刘成,排行一百七十九,年方二十一岁,是统计司的情报员。

到了欧洲之后,刘成和两名同伴以大明帝国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意大利教皇国,打算深入了解**的情况。

过程还是挺顺利的,对于这三名来自遥远东方,又能说流利拉丁语的年轻人,教皇居然亲自接见,并特许可以查阅教会的图书收藏。

但好事多磨,刘成第二年就染上了病,不到一个月与世长辞,死在了罗**教堂里。两名同伴把他的遗体按照当地风俗埋葬,只留下了身份牌。

实际上远赴欧洲考察的20名成员里,连刘成在内被证实死亡的已经有7名,失踪的4人,估计大概率也是没了。

死亡原因已知的有疾病、事故、战争。这些孩子为了尽早探明所负责区域的详情,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连雇佣军都敢参加。失踪的四人中有三个就是参加了新教和天主教的雇佣军,结果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和他们比起来,跟着俄罗斯使团返回莫斯科的10名工匠就幸运多了,刘时敏在阿尔汗格尔斯克港遇到了其中4名造船工匠。

他们正在为沙皇设计一座小型造船厂。另外5人则留在莫斯科,据说正在弄铸造厂,悄悄的给沙皇铸造火炮。

只有一人因为疾病还没抵达莫斯科就死在半路上了,但拿着身份牌的人刘时敏没见到,只能带回来一个名字和编号。

“万岁爷,下一批名单拟好了……要不吃完晚饭再看吧,天色不早了……”

皇帝在养心殿里耗着,王承恩自然更不能休息,三天多下来眼圈明显黑了。可工作半点不能耽误,风风火火小跑着进来把一张纸放在桌上。然后才看见皇帝手里攥着的身份牌,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又想把纸拿走。

“放下……告诉谭不明,给他们多准备些银币。此次去欧罗巴已经有了根基,让他们多接触当地贵族,找合适的城市合股开办银行。

钱赔了没关系,朕会与荷兰人讲好,由他们垫付所需,再用货物抵偿。具体由谁交接、如何隐藏身份,让谭不明自己琢磨。总之一点,把人保护好,不要再轻易涉险,更不许参加雇佣军!”

洪涛并没发愣,而是在想怎么能减少情报人员的伤亡。没错,人还要继续派,消息还要继续打探,而且会越来越深入。

但不能再这么轻易损失了,当年自己是没想到还有参加雇佣军的,现在出问题了必须及时更正。至于说得病,那就没辙了,听天由命吧。

“等等,还有这些书。你拿去让那个新来的汤若望翻译,翻译完一本,将原稿交给席尔瓦审核一遍,懂吗?”

不等王承恩转身,洪涛又叫住了他,踢了踢桌子下面的木箱,继续叮嘱另一件事。

“呃……万岁爷是怕那新来的洋和尚心怀鬼胎,不肯原封不动翻译,再让席尔瓦做一遍,两相印证?”

王承恩看了看箱子,又看了看皇帝,再看看桌上翻译完的羊皮纸,好像有所感悟,用自己的理解复述了一遍。

“嘿嘿嘿,变聪明了啊……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怕麻烦,还可以去找奥雅妮再翻译一遍,就怕她没那么好摆布,不肯听你的啊。”

这个回答让洪涛很满意,然后又开始调侃。王承恩除了自己谁也不怕,更谁也不屌,很有孤臣的觉悟。但他最怵一个人,一个女人,日月银行的女掌门。

几乎每次入宫,奥雅妮都会给他出难题,让穿啥非不穿、让几点到非要迟几分钟,搞得他在皇帝面前很没面子,好像办事多么不利。

可是这个洋女人又非常受万岁爷信任,工作还挺重要,背后告黑状不光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引起反噬,真是无可奈何了。

“奥总理日理万机,公务繁忙,又经常不在京中,奴婢还是去找桑主管吧,他看到家乡的书应该不会推诿。”

不过王承恩也有办法,和奥雅妮一起被俘的还有个叫桑切斯的男人,是蒙塔尼斯号上的书记员,目前也在日月银行里做事。

别看他拿奥雅妮没辙,那是因为皇帝不给撑腰,可内宫大总管的身份也不是谁都能随意挑衅的,其他人还真不敢不从。

是什么书还非要这么重视呢?很多,有八十多本,内容涉及了神学、哲学、医学、建筑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著作人有些不认识,有些却如雷贯耳,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培根、吉尔伯特、伽利略、开普勒。

跟随荷兰商船去欧洲各国的考察团除了收集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情报,还肩负着一项使命,购买在欧洲比较知名或流行的书籍。

这几箱是第一批,待刘时敏回去之后就会将成员们的存货想办法聚集到一起,然后分拨分批的交由荷兰商船运送回京。

现在洪涛要将这些书都翻译出来,然后在大学里建一座图书馆,连同部分皇家藏书全都放进去供学生们研读。这可都是考察团用命换来的,必须要认真对待,半点马虎不得。

而且光放在大学里还远远不够,洪涛还打算挑出一些书籍在国内各地出版发行。刚开始赚钱肯定是比较难的,那就由内帑补贴,把售卖价格固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尽量让大部分有兴趣读书的人都能买得起。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