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廷最缺的是什么,钱粮?当然缺。除此之外呢,那就是人才了。
朱兴明选拔的人才,不是只会摇头晃脑的八股文。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朱兴明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汤若望的跪拜,他淡淡的点点头:“起来吧,汤大人,本宫不日会调你去军器局。专研火药器械,准你钟粹宫行走,有不懂之事随时来问本宫。”
调去军器局,说实话朱兴明没有这个权利的。这事得需要请示崇祯。不过他相信,老爹没有理由拒绝这个提议。毕竟,当初红夷大炮就是在此人的协助下造出来的。
当年,红夷大炮可是击败建奴的神兵利器。若是将汤若望调到军器局,专心钻研武器,让大明将士拥有神兵利器,那建奴何惧,反贼何足道哉。
钟粹宫行走,这就是莫大的恩惠了。也就是说,汤若望可以不经请示,直接进钟粹宫面见朱兴明。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除非莫大的信任不会获此殊荣的。
汤若望心中感激:“下官,多谢太子殿下赏识。”
这件事,朱兴明本以为会很简单。没想到,就为朝廷重用汤若望一事,还掀起了一阵巨大的风波。
...
“什么!太子昨日一夜未回宫,派人找了没有!”乾宁宫内,周皇后一脸震惊的问。
“这个,回皇后娘**话,好像、好像尚未归来。”一个东宫的小太监,小心翼翼的回道。
一大早,周皇后惦记儿子,命人去将一些点心送到钟粹宫。谁知道,宫女去了一看,钟粹宫人慌慌张张,一问之下才知道太子爷一夜未归,宫女大惊,慌忙来报。
周皇后大怒:“为何不早报!”
那小太监吓得两腿一软,跪倒在地,一边咚咚的磕着头:“皇后娘娘饶命,皇后娘娘饶命。”
这年头在宫里当差实不是个好差事,大明一朝奇葩皇帝又多。当年嘉靖皇帝的壬寅宫变。一群宫女差点把嘉靖帝给杀了,就因为嘉靖摧残宫女,对宫人动辄打骂。
为求长命,苦炼不老神丹,大量征召十几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子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发动了“壬寅宫变”。
那场宫变,差点要了嘉靖皇帝的老命。
更别提什么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为此受到牵连的,被处死的宫人不计其数。皇太子一夜未归这么大事,若是捅出去一旦宫中查将起来,东宫的宫人们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
比如这位小太监三喜,他就在东宫任职。皇太子只是带着孙旺财出宫,并未交代去往何处何时归来。人家是太子,犯不着跟你个小太监报告行踪吧。
再者说了,又有哪个宫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去问一句:殿下何往啊?
怕当时就被朱兴明着人叉将出去一顿乱棍了。
可太子私自出宫,迟迟不归的时候。东宫的宫人们是心惊肉跳魂飞天外。他们虽然知道太子彻夜未归,可无人敢去报告。
为什么,就怕你去报告了,还会落得一个失职的罪名。你是东宫的人,为什么不看好太子。来啊,拖出去,乱棍打死。
跟皇家,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是以朱兴明整夜未归,竟无一人敢来乾宁宫禀告周皇后。他们唯一期盼着的,是皇太子能赶在被众人发觉之前回宫,这样一件大事才会消弭与无形。
可是众人胆战心惊的一直等到了天亮,这位小太子爷竟然还没有回宫。东宫的宫人们慌了,恰巧乾宁宫的宫女去送糕点,略一询问东宫的宫人们彻底慌了神,只好实言以告。
这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太子失踪。往严重了说,东宫的宫人都被处死都不为过。
当然,除了一个人。在慈宁宫种地的来福,他倒是因祸得福的脱了干系。至于别的人,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是以这个三喜吓得浑身发抖,身后跪着的几个东宫的宫人们,也都浑身筛糠。这是大明,大明朝有着严苛的宫规,处罚极为严厉。
坤兴公主朱媺娖,偎依在周皇后身边,只有她一脸不忍的轻轻拽了拽周皇后的衣袖,叫了声:“母后。”
毕竟周皇后也是个面慈心善的人,她叹了口气,即便是她想饶恕这些宫人。可太子失踪的事传到前朝,崇祯皇帝定然不会饶恕,这些宫人还是免不了被处死的命运。
这么大的事肯定也瞒不住,而且,周皇后还无比担心朱兴明的安全。这孩子向来老实听话,不过是这几个月时间变得狂躁了些而已。
但依朱兴明的性子,断然不会一夜未归的道理。即便是有什么重要的事,他也不可能一晚上都不回宫。除非...周皇后心中一颤,不敢再往下想。
大明王朝宫中发生的奇葩案子实在太多了,从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到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最终以张差之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常洛即位,郑贵妃为保全自己,取悦新帝,从侍女中挑选了8名能弹会唱的美姬进献给泰昌帝。贪婪酒色的泰昌帝纳8姬后,本已虚弱的身体,决计服用红丸。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进饮食,再进一丸,于次日凌晨即亡。此药为红色,称“红丸”。
一个皇帝,吃了个红丸就嘎嘣去世了,细思极恐。
还有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朱常洛死于红丸案。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宫哕鸾宫。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移宫案的李选侍是有垂帘听政的野心的,后人还推测,她之所以赖在乾清宫不走,就是要同郑贵妃“邀封太后及太皇太后,同处分政事”。如果她的目的实现了,也许明朝就要先出一个“慈禧太后”了。
这大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大疑案,都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如今,太子莫名其妙的失踪,周皇后怎么能不急。
朱兴明半点也不像是一个太子,他身上也没有一个做太子的本分。举止言谈之间,太过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