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王爷 第341章 改元建文

朱楩身着一袭洁白如雪的孝服,神情肃穆地跪在灵堂之上。他身旁的袁巧儿同样一身素白,美丽动人,却满脸泪痕。她很是感谢这位虽没见过太多次的父皇,能让她与身边的夫君相守一生,所以此时的眼泪也是发自于内心。

由于朱元璋临终留下遗诏,后宫嫔妃们无需殉葬。因此,所有的嫔妃都齐聚一堂,跪在灵堂之上,痛哭流涕。她们的哭声诚挚而痛心,仿佛要将内心深处对朱元璋的哀思都倾诉出来。尽管逃过一劫,但她们仍需在七日之后前往孝陵为朱元璋守丧。

能保住性命,这些嫔妃已经感激涕零,不敢再有更多奢求。对于未来的安排,她们欣然接受。

然而,只有杨妃和周妃明白,这件事情或许源于朱楩在朱元璋生命最后时刻与他的长谈。朱元璋离世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礼部以最快的速度向各地发布通告。其中,给诸王的消息传递最为迅捷,在朱元璋去世当日即发出,基本在三日之内便送达诸位藩王手中。

远在北平的朱棣看着手中自己父皇的临终之言,双眼通红,泪水从眼角滑落。堂堂七尺男儿,此刻却哭得像个孩子一样。一旁的燕王妃徐妙云轻轻**着朱棣的后背,轻声安慰着。

此时,他们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在京城之中。然而,朱棣手中朱元璋的遗诏明确表示,不许他们这些藩王回京悼念。这无疑给了朱棣沉重一击,让他心中悲痛欲绝。

朱棣想起自己曾经对父亲朱元璋心存怨念,甚至自暴自弃地投身于北边战事,几年都不曾回到京城一趟。他怎么也想不到,三年前的那个中秋,竟然成为了他与父亲的最后一面。每每念及此处,朱棣便痛心不已,哭声愈发悲切。

朱棣蜷缩在地,痛苦地哭泣着,身体颤抖不停。周围的王府下人们十分懂事,纷纷将门关上,不让自家王爷痛心疾首的模样被更多人看见。只有那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声,不断回荡在王府之中,令人闻之落泪。

与燕王朱棣相同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其他诸王,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无一不感到痛心疾首、泪流满面。他们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生骨肉,但如今连老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无法见到,心中自然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其中,距离京城最近的两位藩王——位于河南开封的周王朱橚,以及湖广荆州的湘王朱柏,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做出了决定,马上回京!然而,他们的行动并未得到未来新皇的支持。

当朱允炆得知此事时,他迅速让当地的都指挥使前往拦截。尽管这二位藩王并没有携带任何护卫与士兵,仅仅是带着自己的家人希望能够进京探望他们敬爱的父亲最后一眼,但无情的阻拦仍将他们挡在了京城之外。而阻拦他们的理由正是先皇朱元璋留下的遗命:藩王不得入京。

如此决绝的行为,无疑是在藩王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锋利的钉子,刺痛着他们的心。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只是想要带着家人进京回家看一看自己的父亲,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即使是他们父亲的遗命,难道就不能有一丝人情味的通融吗?

而此时此刻的朱允炆,早已在齐泰的建议下做出了决断。他深知这些藩王们可能会不顾遗命擅自返京,因此在朱元璋尚未离世之前,就已经事先安排好了各地的都指挥使,命令他们不许藩王妄动,一概拦截。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位藩王试图回京,都会被拦下,让朱允炆得以从容应对局势。

最终,湘王和周王都未能踏出封地半步,便被无情地遣送回各自的王府。与此同时,当其他藩王都被困于王府中,沉浸在对先皇的沉痛哀悼时,朱允炆精心编织的大网却在悄无声息地展开。

各地与藩王交好的布政使以及城防军将领纷纷落马,接连被替换掉。以周、湘二王为例,如今他们只能调动自己王府中的区区三五百名亲兵而已,甚至连他们自己亲卫所的将领也已被来自京城的人所取代。然而,他们此刻对此事毫不关心,只是静静地待在府邸中为先皇守灵。

然而,并非所有藩王都如此懵懂无知。例如,辽王朱植、宁王朱权以及燕王朱棣等,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变化,但无奈于这是朝廷的旨意,只能默默接受这样的安排。尽管城防军的军官已经换人,但他们仍保留着护卫所军队的指挥权。

安南那边,当朱松接到让他就藩安南的圣旨后,他立刻与袁成、解子纶等得力助手们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地清除安南境内的残余敌军和匪患。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安南地区已经恢复平静,百姓们在这半年间得以安居乐业,享受着安宁的生活。

朱松本打算回京述职,将安南的情况汇报给皇帝,但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从遥远的京都传来,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他。原来,朱元璋驾崩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朱松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原本希望通过跟随十八哥出征安南,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向父皇证明自己已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藩王,然而,现在一切都太迟了,他再也无法听到父皇对他的褒奖之词。

与此同时,朱楩的处境则相对较为特殊。由于他本身就在京城内,且其护卫所全都留在安南,因此朱允炆目前尚未将手伸向云南。在朱允炆眼中,此刻的朱楩不过是一只失去獠牙的老虎,他随时可以轻易地处理掉。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六,也就是朱元璋辞世后的第六日,朱允炆在百官的朝贺之下,于奉天殿外正式举办了自己的继任大典

虽然朱元璋的棺椁还停留在大殿的灵堂之内,但是此刻按照礼制,朱允炆得完成他的继任仪式了

这位区别于朱元璋霸气威武的年轻儒君,今日也换上一身玄色冕服,这是皇帝登基或是祭祀等重要场合才穿的衣服,头戴十二毓的平天冠,玄色冕服下为红色的纁裳

朱允炆在百官的朝贺之下一步一步登上殿前封禅台,祭天祭祖,其下太监取出朱元璋的遗诏,大声宣读着传位与太孙朱允炆的话语。

朱楩此时也身着朝服,与百官一同,只是此时的他身边已然没有了那些与之交好的官员,转眼一看,基本上此前维护燕王的那些官员都已经被革职或者边缘化,就如同夏元吉与解缙,都被下放到了其他地方。

而朱楩的征虏大将军之职虽然没有被夺去,但是已然是个空挂的职务,调动不了任何兵权

在太监的宣读完毕之后,朱允炆庄重的转身面对百官,太监取出第二份由礼部拟写好的即位诏书,这份诏书的内容基本就都是朱允炆的自白,还有他登基之后的大赦天下,以及涉及到的要施行的新政策。

太监流利的朗读着,这封诏书中的内容基本都是朱允炆与他的四位忠臣一同商拟的,无非就是尊重文教,宽刑省狱,还有恢复井田制和更定官制,没什么太大新意,只是这后两项充分体现了他与他的四位忠臣是儒家的信徒。

太监念完之后大声道“奉天承运,新皇即位,改元建文!百官跪,贺新皇!”

百官跪伏齐声高呼“恭迎新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