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韶华 第七百八十一章 后续(一)

现在是无暇算旧账。

以后呢?等有了空闲,是不是就要清算他们这些太皇太后党羽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想出了好点子,张口就要献钱粮给受灾的六县百姓,为天子分忧出力。

还别说,此话一出,马耀宗的态度肉眼可见地亲热了不少:“大人有这份心,令下官佩服不已。下官今日正好要进宫,将大人这番话带给陈长史。”

来求情的大人松了一口气,忙道:“那就劳烦马郎中了。这里是我能献出的绵薄之力,请马郎中一并转呈给陈长史。”

马耀宗应下,接过折叠好的纸张。

纸张展开也就巴掌大,上面列出的钱粮数字,却很可观。

陈长史看了之后,捋须一笑,对马耀宗道:“你今晚就去和林御史说,这份心意本长史收下了。以后会禀报给皇上知晓。”

当晚,马耀宗就去了林御史府上,给林御史传达了陈长史的一番话。

第二日,来求马耀宗汤有银杨政三人的官员便都带上了真正的“诚意”。

三人得了陈长史嘱咐,通通都收下,转头就呈进宫里。

短短五六日,天子的御案上,就多了一摞这样的纸张。

姜韶华一张张翻看,对陈长史笑道:“还是杀人管用。这才几天,供上来的钱粮,就抵得上内务府出的那一份了。”

陈长史会心一笑:“畏威怀德,是人的天性。皇上一展雷霆手段,彻底清理宫廷,他们焉有不怕之理。”

再不识趣,下一步清理的就是他们了。

姜韶华又叹口气:“这些朝廷蛀虫,朕恨不得一巴掌都拍死他们。又不能操之过急,还得耐着性子,一步一步慢慢来。”

眨眨眼就能掏出这么多家当来,可见他们个个家资丰厚。这些丰厚的家业都是从何而来?

大梁朝政年年赤贫,朝堂官员们却如米虫一般,被养得白白胖胖。

软刀子割肉放血,实在算不上爽快,不及一刀切了痛快。

只是,坐了龙椅,就得为朝堂安稳考虑,为大局着想。在脑中想一想过一过瘾头,接下来还得按捺住扬刀的冲动,慢慢管束**朝臣。

君臣正低声说笑,王中书令神色肃然地来了。

姜韶华看王瑾一眼:“出什么事了?”

王瑾拱手道:“回皇上,陈长史出发在即,臣代表王家献些钱粮,尽绵薄之力。这是臣列好的清单,请皇上过目。”

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张。

陈舍人不在,年少的陆真上前,从王中书令手中接过,呈到天子面前。

姜韶华打开一看,眉头微微一动,深深看了王瑾一眼:“这是王丞相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私产?”

纸张上的数字,自然丰厚得很。

不过,和庞大的王氏家族一比,又不算什么了。以王丞相的脾气,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就不该是这个数字。

王瑾沉默片刻,低声答道:“是臣自己的私产。”

果然如此。

王丞相憋着一口气,直至现在都没退。王瑾劝不动亲爹,便将自己存了多年的私房都拿了出来。

姜韶华淡淡道:“王中书令,朕这里有十几张这样的清单。他们以前都是太皇太后党羽,如今眼见着宫中情势变动,他们心中惊惧不安,便献出些钱粮来,希望朕心软饶过他们。说这些是赎罪钱粮也不为过。”

“王丞相并无过错。至于你,立了从龙之功,这一年来当差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朕心里都清楚。你的私产,你自己留着。朕虽然心急赈灾一事,还不至于连忠臣的私产也要拿。”

“这份清单,你拿回去。”

陆真将那张纸捧了回去。

王瑾一脸诚恳地说道:“臣没有别的意思,只想为受灾百姓尽一份心。恳请皇上收下。”

“如果皇上执意不要,那臣自己就多费些时间,让家中随从去买粮,再送去遭了水灾的地方,给饥民们放粮施粥。”

王瑾看着温和,实则外柔内刚,极有主见。

姜韶华挑了挑眉:“也罢。只此一回,下不为例。”然后示意陈长史收下清单。

陈长史倒是半点不见外,立刻将王中书令的“心意”收下了。

王瑾和王丞相在家中如何争执分歧,都是家事,外人不清楚。丞相党们眼见着王瑾献了钱粮,掂量一二,也就纷纷去寻陈长史,要献一份心力。

陈长史来者不拒,通通收了。

朝廷这里筹到的钱粮越多,遭了水灾的百姓就能多分一些,多吃一口进嘴里也是好的。

三日后,陈长史领着五十多个专司赈灾的官员出了京城。刘将军带着一万精兵随行。

姜韶华领着百官,亲自出城相送。

“陈长史,替朕救下所有受灾的百姓。”姜韶华沉声嘱托:“能救的一个都别错过。”

陈长史一脸肃穆,拱手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姜韶华又特意对刘将军道:“朕将陈长史他们的安危,就托付给刘将军了。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地去,安然无事地回来。”

刘将军肃容应道:“请皇上放心,末将绝不容任何宵小之辈伤了陈长史。”

很显然,在天子的心中,陈长史的分量远胜过其余官员总和。

姜韶华点点头,挥手示意。

陈长史等人再次行礼,然后坐上马车或骑上骏马远去。一万精兵策马前行,烟尘滚滚,大地被马蹄震动,不停战栗。

姜韶华目送众人远去,直至消失不见,才转身策马进城。

自从进宫坐上龙椅,她还是第一次骑马出宫。在风中策马前行,仿佛肩上的千钧重担也在风中消散了。

姜韶华在旭日暖风中微笑。

京城的百姓们,早已闻讯挤到城门两侧。高大强壮的御林侍卫拿着明晃晃的刀枪维持道路,百姓们无法靠得太近。不过,隔着重重人头,能隐约瞧见女帝陛下的身影。

这已经值得百姓们夸耀一辈子了。

“皇上万岁!”

不知是谁,率先喊了起来。

很快,一声接着一声,皇上万岁四个字汇聚出的声浪,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