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自从五七年艾森豪威尔发表演讲发出“我们要前往月球”声音之后,月球就成了新的边疆。苏联也随之跟进。
尽管在过去的近六年里,美国、苏联先后发**多次太空船,并且实现了太空行走等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进军月球!
在这个地球新边疆的竞争之中,并不仅仅只有苏联和美国两个玩家,在全世界都关注着他们的时候。
五八年,南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签署《英联邦太空合作备忘录》,五国达成了太空合作的共识,五国在科学技术以及财力上充分合作,开展英联邦的太空探索,而它的目标中同样包括有——登月工程。
在过去的近五年时间里,从英国到加拿大再到澳大利亚的各个大学、研究机构里,都在各国**的拨款支持下,进行着或多或少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与太空有关,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们都在太空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通过整个英联邦的合作,我们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英联邦和平利用太空的初衷,这一初衷是基于全人类的利益……”
收音机传出来的访谈,是在南洋广播电台对南洋航空航天局局长袁家骝的采访,虽然看似和航天局有直接关系,但是作为一名工程师的韩永升,并不关心这些**问题。听收音机里的广播,不过只是为了了解一下时事罢了。
很快,汽车就驶进停车场,他并没有和往常一样,直接到办公室,而是坐在车里抽着烟,虽然车窗敞开了,可是车里依然还是很热,可是他就那样坐在车里,默默的抽着烟。
“关键还是发动机啊!要有足够大推力才行啊!”
作为万户角的一名工程师,韩永升最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甲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虽然液氧甲烷的比冲虽然低于优秀的氢氧组合,但是依旧比液氧煤油高出一些,使得这个燃料氧化剂组合有了实用价值。”
韩永升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刚来到万户角时,老师们提到的甲烷发动机的优势。
“液氢因为低温,造成了很多工程困难,如果液氢在管路中遇到空气,那空气会直接结冰而堵住管路。氢气的密度极低,分子极小。分子小导致别的气体无法渗透的地方,氢气可以,所以氢管路阀门都对设计制造提出了极高要求。另外氢气会渗入金属部件,造成氢脆问题,不再展开。”
“因为氢气密度极低,氢氧火箭的氢气罐远比氧气罐要大。氢罐很大,但又很轻,对整体设计不是很友好。
相对于氢氧组合,甲烷的沸点远高于液氢,和液氧接近,分子又大,是一种非常友好的火箭燃料!液氧甲烷火箭的燃料罐和氧气罐差不多大,省了不少事。”
“一台火箭发动机的绝大部分设计成本和大部分制造成本都是它的涡轮泵,因为氢的密度太低,氢泵转数要求高,设计很困难。需要多级泵才能达到想要的燃烧室压力。
而甲烷火箭从燃料罐,到管路,再到涡轮泵,全都大幅降低了难度。其涡轮泵甚至一级就够了。”
“相比煤油火箭,液氧甲烷组合的发动机不易结焦。不光是提高燃气发生器温度,主燃烧室压力潜力更大。”
当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地外行星有储量丰富的甲烷,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可以就地获得燃料。
当然,这一点只是一种幻想。
进入地外行星?
这个未来有些太过遥远了,关键的一步是登月啊!
如果连这一步都解决不了,其它的全都是空谈!
但也正因如此,南洋的火箭走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美国和苏联的道路——苏联在那里死磕煤油氧气发动机,而美国则在那里死磕氢氧发动机,三家在火箭上各有各的技术路径。
“登月的话,就需要大推力发动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发动机,根本无法满足要求,我们目前吨位最大的发动机,也只有100吨!推力不够,数量来凑!那就用并联的吧!”
这是总工最后的决定——用多台发动机,这个技术路径和美国的水星五号是截然不同的。
狠狠的抽了一口烟,在把烟蒂扔到地上用力碾灭的时候,韩永升像是做出什么决定似的,说道。
“关键还是要提高推力,只有尽可能的提高推力,才能减少发动机的数量!”
作为火箭发动机工程师的韩永升,很清楚发动机这玩意,数量越多,技术难度就越复杂,实际运行也越容易出问题。
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韩永升才看了一眼前方的大楼,然后用力的点了点头,然后才朝着大楼走了过去。
“但是,从就技术上来说,这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在会议室内,钱复康盯着图纸上的火箭草图,仍然在和其它的工程师们争论着。
“是更容易实现,但也更容易发生故障。”
尤金在一旁说道。
“从概率论的方向来看,假设一台发动机的稳定性能达到99%,30台发动机“并联”之后,其整体可靠性也就降到了74%,这也就大幅度增加火箭发生异常的情况。
另外,多台发动机“并联”也会导致耦合共振的问题,也进一步诱发火箭发射故障。而且多台发动机的控制,也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在尤金的话声落下之后,韩永升则说道。
“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加大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尽量减少发动机的数量,这样也就可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冲韩永升点了头,钱复康说道:
“你的这个建议很好,那么你的目标是多少?”
“我们现在刚刚完成试验的甲烷发动机是推力只有100吨,我的目标是提高30%,也就是130吨以上!”
“130吨以上的话……”
钱复康立即拿起纸用笔的计算起来,虽然万户角拥有超过三百台电子计算机,但总不能方便的随时随地的进行计算,所以,在这个时候,笔算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他计划并不是推力,而是另一个方案。
“30台的话,总推力就是3900吨到4000吨……”
又简单计算了一下,钱复康摇头说道:
“这个推力也就太大了一些,登月所需要的火箭推力大概在3400吨左右,只要能把100吨以上飞船送上太空,就可以完成登月任务。嗯,这样的话……也就是……”
终于算出一个结果之后,钱复康的眉头一挑,先是在便签上勾勒了几笔,然后,有些激动的说道。
“好了,就这样,我们不需要纠结一枚火箭。”
“什么?”
尤金有些疑惑的看着钱复康,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才能,钱复康早就已经取代了他的地位,但是尤金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适,毕竟,对方确实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工程师。
“我们可以考虑三枚火箭!”
“钱工,你的意思是发射三枚火箭,然后在太空中进行对接吗?”
这显然不太现实,因为其登月舱的结构在那里摆着,在众人的不解中,钱复康走到图边,然后,直接用圆珠笔在纸上先画出了一枚较长的火箭。
“这是一枚主火箭,它的重量在1500吨左右。”
接着他又再画出了另外两枚稍短的火箭,说道:
“这是两枚助推火箭,它们的重量是1000吨到1100吨。接着将他们并联成三指型的火箭。”
这边钱复康的话声刚落,那边就有人说道:
“钱工,这样的话,我们等于同时研制一枚主火箭和助推器了,还需要研制新的助推器发动机。”
“不!”
钱复康摇头说道:
“这不是助推器,它本质就是主火箭去除运载舱的箭体,当然,它的燃料稍微少一些,相当于把三枚使用分别使用九台发动机的火箭并联在一起,这样一来,相比于把27台火箭并联,它的可靠性更高,而且耦合共振的问题,也会进一步降低,同时,如果某一枚助推火箭发生问题,可以直接提前抛弃两个助推火箭,这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乘员的安全……”
描述着自己的构想之后,钱复康又转身在图板上绘制出了三枚火箭火箭发动机布局,一边解释道:
“不过,三枚火箭意味着它的重量将大大的增加,3400吨肯定不够了,其重量大概在3800吨左右,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火箭发动机!”
将目光投向韩永升,钱复康直接了当的说道。
“130吨级的火箭发动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需要140吨级以上的发动机,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面对总工程师提出来的问题,包括韩永升在内的几名火箭发动机工程师,他们先是在那里简单的沟通了一下,片刻后,才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我们需要一年的时间!”
“给你们十个月的时间,别忘了,美国人的土星5号火箭,明年就会进进行试射!”
钱复康特意提到了美国的进度——美国在这场竞赛之中处于领先位置,他们研制的超重型火箭的进度是惊人的,当然,花费也是惊人的,仅只是今年,为了研制土星5号火箭,美国就拨了12亿美元。
而相比之下,包括英国在内的五国合作,仅仅只为登月工程提供了12亿英镑的拨款,而且还是在从五八年至今,和美国同时期的投入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现在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平衡它们的推力,对这些发动机的位次进行排序,这个需要复杂的计算,还有火箭的控制,毕竟通过推力差来实现火箭的姿态控制,这对计算机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更好的电子计算机……”
还好,南洋的电子计算机产业非常发达!
而这也是钱复康选择多台火箭发动机并联的根本原因,南洋的电子计算机产业给了他实现这一构想的底气。
毕竟,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很多控制上的问题,而这也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亦是多年来南洋推动电子产业发展必然结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