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2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上)

波兰人的求和信自然是弗兰茨写的,信中的内容则是仿造了历史上亚历山大改革的内容。

波兰这场闹剧也该画上一个句号了,弗兰茨的目的早已达成,更多的牺牲与屠杀无异。

弗兰茨很清楚尼古拉一世的忌讳与痛点,至于波兰领袖所谓的自我放逐只是一个幌子。

尼古拉一世不可能接受,而赶尽杀绝的做法由俄国人提出更合适。

当然即便是尼古拉一世真想放那些人一条生路,弗兰茨也不会允许的。波兰复国者不止对俄国是个麻烦,对奥地利也同样如此。

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在奥地利帝国的土地上上演,弗兰茨必须先下手为强。

波兰,华沙。

兰德雷·普罗米有些难以置信,明明那些人在不久之前还是自己的忠实拥趸,甚至愿意为了自己去牺牲,去战斗。

而现在那些人居然为了活命想要自己死,真是一群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的**。

兰德雷·普罗米无法接受这个命运,他不会像亚历山大神父那样杀身成仁,他要活下去,要改变这个可悲的世界。

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波兰救国委员会的部队已经将整座旅店包围。

“普罗米先生?您在吗?”

敲门声响起,为首的队长语气恭敬,就像平时一样。只是一旁的队员们已经严阵以待,他们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要和自己民族的英雄为敌。

然而这一切只能怪俄国人太残忍,他们也只想活下去。沙皇已经答应了赦免他们的罪行,只要将名单上的人都交出去,尼古拉一世就会赐予他们和平。

当然真正相信沙皇的人只占一小部分,但却没有多少人想要再打下去了。为了所谓的民族,所谓的信仰,所谓的自由,他们已经牺牲了太多。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先生、领袖们不但没有损失,手中的权力还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现在是该轮到他们牺牲的时候了。

“普罗米先生?您在吗?”

终于有一名队员受不了了,他一脚踹开了门,只听“刺啦”一声似乎什么都东西被启动了。

“轰隆!”

巨大的黑烟升起,爆炸声响彻整个华沙城。

“俄国人来了!”

“快逃啊!”

“救命啊!”

恐慌的情绪瞬间在城内蔓延开来,城市中一片混乱。有人逃回家中关闭房门,有人则是趁着大门关闭之前逃出城市,有人则是拿起武器冲上城墙.

逃出城的人群很快被城内的骑兵赶上,双方一言不合就发生了战斗,很快抵抗者就被全部杀死,后续赶来的军官们急促地寻找着兰德雷·普罗米的尸体。

不过兰德雷·普罗米其实并没有混在逃亡的人群中,他早就从另一个方向通过地道悄悄地离开了城市。

兰德雷·普罗米登上了一艘小船,他会沿着维斯瓦河前往普鲁士的旦泽。

虽然这一路上并不安全,但对他这样的人却是习以为常。

经过漫长的漂泊,他终于进入了东普鲁士。

夜色中兰德雷·普罗米看到岸边有灯火亮起,他也点燃了船上的油灯,先逆时针晃了两圈,又顺时针晃了三圈,之后又两次熄灭,两次点燃。

对方也做出了相同的回应,兰德雷·普罗米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看来是自己人。

不过兰德雷·普罗米还是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他将自己船上的武器都上好膛。

在靠近岸边的时候,七八个人各提着火把、油灯来到兰德雷·普罗米的小船旁边。

“是兰德雷·普罗米先生吗?”

船上的人没有回答。

“是兰德雷·普罗米先生吗?我们是波兰复国军的。”

“是。”

突然岸上的七八个人同时掏出武器向小船上的人射击。

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响过后,他们已经确定船上的人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才有两个人慢慢进入水中将小船拖上岸。

在火把的照耀下,他们船上的死者面目被子弹打得看不清了,但一副错愕的神情还在。

他们在船上搜出了武器、金银币、不记名支票,以及一本署名为兰德雷·普罗米的日记和一些吃剩的食物。

“再仔细找找,听说兰德雷·普罗米总是将一枚银质胸针放在胸前。”

又是一阵悉悉索索的翻找,他们又找到了半截胸针,上面还刻有兰德雷·普罗米的名字。

“他应该就是兰德雷·普罗米了。”

为首的头领说道。

“那尸体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烧了呗。我们总不能把这坨烂肉带回去。”

“是。”

“刚才动静闹得那么大,普鲁士的宪兵很快就会赶过来,你们两个处理一下,我们就先撤退了。”

为首的头领转身走进树林中,剩下的几个小心将从兰德雷·普罗米身上搜出的东西装好也离开,最后只剩下两个穿着普鲁士军服的人在往小船上泼洒煤油。

一个星期后,兰德雷·普罗米被宣布死亡,俄属波兰叛乱结束。

与此同时,旦泽城内新开了一家旅馆。

俄军开始进驻波兰各主要城市收缴武器,文别特洛夫斯基被送回了圣彼得堡,不过在路上就因为患了一场感冒意外去世了。

尼古拉一世信守了他的大多数承诺,不过对于那些参加过波兰临时**的人却是该抓抓,该杀杀,没有一点手软。

虽然战争胜利了,但尼古拉一世惊讶地发现,他的军队更加抽不出身来。战后的维稳和治安比攻坚更需要人手.

然而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兵力和物资没法穿过风雪送抵前线

弗兰茨觉得此时奥地利帝国可以将自己国家淘汰掉的武器卖给俄国,军火生意从来都十分暴利,尤其是在有需求的情况下。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弗兰茨觉得英国应该也不会亲自下场和俄国人血拼,毕竟这一次没有法国人的支持,卖血援助其他国家英国人恐怕还做不出来。

但是狠狠吸上盟友的一波血或是贷款让盟友买**都是有可能的,不过就算是英国人亲自下场弗兰茨也不会轻举妄动。

奥地利帝国和俄国此时是盟友不假,但两国也是地缘**上的竞争对手,甚至下一刻就有可能成为彼此的敌人。

盟约中描述的再美好也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