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63章 惊人的年利润

胡应相自然也是聪明人,明白杨文东的意思,连忙笑道:“多谢杨生。”

寒暄一会后,胡应相离开,郑志杰试探问道:“杨生,您就这么看好这个胡应相?”

“他之前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而且如今对抗英资财团,我也不能独木成舟,得培养一批小一点的华资财团才行。”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过现有的很多华资巨头,价值较高,且第二代已经接班,我也不看好他们,所以只能从这一代的创业者中选取了。”

香港未来的四大家族都是在60年代开始起家进军地产,但在60年代以及之前,香港也是有很多华资大企业大家族的,只不过一代走了之后,二代就没有能力开疆扩土了;

而几大家族成功的利用64/73/83三次地产危机,以规模翻十倍的模式发展,最终成功。

这些家族自然是自己要投资的目标,未来的地产五虎,他已经投资了两家,郑宇彤家族规模较大、且背后还有周家,因此他也暂时不考虑,至于恒隆集团,其在80年代差点破产,且其后代的一些观念与自己不一样,所以暂时不考虑。

而已经投资的几家,包括李兆基、李嘉成、胡应相外加郭德胜,其他四人都是投资之后就不管了,但胡应相,他是准备适当扶持的,因为地产五虎之中,只有他在未来全身家的投资内地,也算是与杨文东的理念符合了,虽然他不至于会只全部投资内地。

郑志杰听完后,也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我明白了,杨生。”

“地产方面就这样,按照正常模式发展就行。”杨文东接着说道:“等哪一天我们觉得地产市场的泡沫太大,那就停下来缓一缓。”

穿越者也只是知道未来的波动,但并非擅长具体运营,所以只需要抓住合适的时候低买高卖就行了,这种正常上升期,他也没必要参与了。

“好的。”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些英资大公司,最近有没有什么大片地皮出售?”

“大片的没有,小规模倒是有一些。”郑志杰说道:“他们估计也是在试探市场,虽然成立了地产公司,但也只是小规模运营,不过还是有很多亏的。”

“真是人才啊。”杨文东摇摇头道:“那就继续盯着他们,特别是太古置地,要是有优质地皮出售的,我们也要拿下来。”

英资公司的废物在于在这种地价持续走高的阶段,都赚不到钱,简直离谱,但现实就是如此,甚至连简单的卖大楼,都卖不好;

比如原先历史上的会德丰,在80年代初意图出售两栋中环大厦,于是与李嘉成合资组建合资公司,然后合资公司以11亿港元收购两栋大厦,然后李嘉成寻找客户,最终半年后22亿港元卖掉。

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嘉成啥都没投入,直接净赚5亿港元;这种商业合作案例简直让后人觉得莫名其妙,但事实就是如此,太古、港灯、置地都做过类似事情,也让与他们合作的华资赚的盆满钵满,最终这些利润转化成了收购英资财团的资金。

时间很快到了6月;

3号,杨文东来到了葵涌,在港口前方,一个大型码头已然成型,硕大的面积,加上各种基建设施,已经在逐步的安装,在码头前方,还能看到几艘货轮。

杨文东问道:“码头什么时候能够开始营业。”

郑志杰回道:“预估是在10月份,但初期并不会满负荷,而是会花费半年时间,慢慢提升,让所有员工进行适应。”

“黄埔码头的人过来了没?”杨文东又问道。

郑志杰回道:“已经来了,只是他们也没有集装箱码头的经验,我从新加坡那边调回来一些,那边已经开始运营了,但跟我们未来一样,也在逐步的学习试错。”

杨文东点点头道:“行,这种涉及到大型安全事件的,的确不能急。”

码头之上的船只跟航空公司的飞机一样,时刻都是有着一定风险的,只不过飞机比较快,让人一眼就感觉到危险,轮船反而慢悠悠的,一般人觉得很安全;

但实际上这是错的,轮船体积大,吨位大、惯性大,甚至相互之间还会因为流体力学相互吸引,如果控制不好,船只之间也是可能有安全隐患的,人类历史上很多码头都发生过船只相撞事件,甚至军舰都被撞过不少次;

不过好在速度慢,船员能够提前观察,因此即使相撞,那也只是经济上的损失,不像飞机,虽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一旦出事,那就全完了。

“是的,万事开头难,只要通过这个码头在香港培养出更多人才,那以后就简单多了。”郑志杰跟着说道。

杨文东笑了笑,随后看向魏泽涛道:“集装箱的生产怎么样了?我们这码头开业,也得依赖集装箱呢。”

魏泽涛回道:“杨生放心,工厂那边已经在全力生产了,24小时人停设备不停,一天目前能生产170个集装箱,能够满足香港这边的需求;

而且因为集装箱目前在全球都很畅销,很多欧美公司也来找我们购买了,我准备再建第二期工厂了。”

“第二期产能多少?”杨文东问道。

魏泽涛道:“准备是产能一年十万,是第一期的2倍,等全部完工后,年产能高达15万,按照集装箱的价格,那总产值就会高达3000万美元。”

“那也有差不多1.5亿港元了,这也会成为长兴实业的一个核心产业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借助全球市场需求的东风,再发展一些大型产业,这个发展速度是真的很快,集装箱虽然数量远比不上一些小商品,可价值高太多了,一个20英尺的就价值2000美元左右。

“是的,这集装箱的确市场太大了,完全就是供不应求。”魏泽涛又说道:“只是日本那边,最近的钢板供货又有问题,被迫花了高价从日本一些贸易公司手中拿货。”

“日本卡我的钢板?”杨文东皱眉问道。

他从来不相信资本无国界这种废话,前世内地10年之后的几大手机巨头小米、华为、OV等等,可都是被三星坑过,湾湾的HTC曾经是安卓之星,但就是被三星卡货卡的差点破产;

也还好国内产业链雄厚,三星之事之后,各大手机开始扶持培养国内产业链,才让京东方、华星、维信诺等屏幕企业有机会做大。

魏泽涛道:“对,是不是故意的我也不好说,他们的理由是新日铁刚刚成立,内部的产能需要调整,所以短期内生产会有些问题;

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断货,我已经联系了美国与欧洲的钢厂,不得已就只能从他们那进口,但这个成本就非常高了,会使得我们没有什么利润。”

“新日铁成立了?”杨文东想了想,又说道:“我记得湾湾也准备大建钢铁厂了吧?”

70年代,湾湾开始十项建设计划,包括电站、交通、造船、重工业、化工、钢铁等等,其中钢铁是一切大型项目计划的根基。

魏泽涛回道:“湾湾那边在高雄计划建一座大型钢铁厂,但计划需要到1971年才能建成,但这个钢铁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建筑用刚钢、基建钢、造船用的钢,有没有我们需要的钢板,现在还不清楚。”

“这的确会是一个隐患,大型钢板运输的海运成本也的确很高。”杨文东也是皱眉说道。

集装箱的钢板肯定比集装箱大的,所以以后集装箱码头普及了,跟这种钢板的运输也没多大关系,只能采用传统运输货轮;甚至以后都是集装箱货轮了,那这种老货轮运输成本反而更高;

魏泽涛试探说道:“杨生,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在香港自己做钢板。”

“自己建钢厂?香港没这个条件吧?”杨文东反问道。

香港历史上的确有钢铁厂,但那就是拆废钢再融化的,跟现代化的钢铁厂完全是两个概念。

魏泽涛回道:“杨生,不是炼钢厂,而是专门做钢板的厂,我们不参与炼钢,而是买钢锭回来,然后融化,再压制成板;

这样一来对于设备、环境、水资源、电力的消耗都比炼化铁矿石成钢低多了。”

“直接买钢,然后做成钢板?”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样听起来倒是可行的。”

如果只是融化钢铁,再送入专门成型钢板的设备,那虽然也是钢厂,可比起传统的炼钢,要简单多了,最重要的是对技术要求也低很多,污染少等等好处。

魏泽涛接着说道:“是的,钢板面积太大,运输过程中又不能碰伤,上下船都非常的麻烦,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成本都非常高;

但如果换成钢锭,那随便怎么折腾,机器直接运输,磕伤碰伤甚至淋雨生锈也无所谓,运到香港来了,再打造成钢板,直接送到旁边的集装箱厂进行再加工,这里面能够省去的运输成本会非常的惊人;

而且钢锭这种玩意,来源太多了,我们就不会被供应商限制了。”

“那有没有什么技术难题?”杨文东又问道。

魏泽涛道:“有,集装箱的钢板也是需要热处理的,这就需要专门的炉子,这种炉子我们可以买,但各种技术参数,就需要很专业的人了,估计只能从日本挖人了。”

“那行,咨询一下整个项目的投资与收益,如果合适的话,我可以投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对于钢铁行业,他其实兴趣不是很大,太传统了点,自己没啥优势,不过如果影响到其他产业了,那该投资还是要投资的。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