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79章 大抄底的开始

涉及到一家美国巨头去香港投资,即使之前已经有RCA投资香港了,也不可能很快就能决定,杨文东本身也不急着这一会。

巴菲特又问道:“杨先生,那你这次投资,就是为了想将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工厂迁移到香港?”

“对,这就是核心目的。”杨文东承认说道。

投资巴菲特这种事,自然不可能说,且就算说出来,巴菲特也不信,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巴菲特又道:“那如果最终我们没有同意去香港投资,那怎么办?你要撤资吗?”

杨文东思考一会后道:“这不一定,具体还是要看其他情况,其实就算你们不去香港,也可以去亚洲其他地方,甚至东欧也行;

但留在美国维持这么多大型工厂,这的确是行不通的,特别是集装箱普及后,纺织业运输基本上不用担心海水侵蚀的问题了,这一点你们应该是了解的。”

在60年代之前,欧美每个国家都有纺织业,因为纺织业通过海洋运输,非常容易损坏;但集装箱出来后,这个问题自然就没了;

可以说集装箱的存在除了降低运输成本、时间,还减少了大量可能的运输损耗问题。

巴菲特点点头道:“那好,我们内部协商后,再通知你。”

“OK。”杨文东也没有催促,他自然不急;

就算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同意去香港投资,他也没什么损失,这个行业,不做也行,想做的话,美国纺织业还是有其他巨头的,伯克希尔也只是如今的美国三大纺织业巨头之一。

会议结束后,众人来到附近的一间酒店享用午餐,再之后,巴菲特亲自邀请杨文东出去走走。

“我听说杨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实业家,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突然说道:“你在香港投资的案例我也看过了,都非常的成功。”

杨文东笑说道:“那也算不上什么大投资,更多的意义在于我公司的战略需要,而收购之后,我的集团会提供资源让他们发展,那它们自然能够发展的更好。”

巴菲特点点头:“先收购或者控股,然后利用你自己的资源帮助他们发展,最终股票能够翻数倍乃至十倍以上,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妙的方法。”

“巴菲特先生也想尝试这种投资模式?”杨文东反问道。

巴菲特摇头道:“暂时还不行,我投资的一些企业,都是本身它们自己就能够正常发展的,我不过是看好罢了;

与你不一样,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产业,也没办法帮助被投资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涉及多个行业,不可能做到像你这样的。”

杨文东则笑道:“如果是多个行业,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强大的金融,不管什么行业,除了一些发展非常好的企业,其他都是需要资金的;

只要你资金足够,那必然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甚至以后你在美国的投资非常成功,那你的投资,就可能会对任何公司产生帮助。”

“倒也有这个可能。”巴菲特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道:“巴菲特先生,如果你的投资需要资金,我可以投资,你之前的很多投资经历,我也非常看好。”

巴菲特在投资伯克希尔之前,在华尔街就有点小名气了,他的基金公司规模高到数千万美元,但在68年基金公司直接解散了;

当时很多人不明白,但如今股价崩了,才知道,原来是巴菲特可能预测到了股灾,于是提前跑路了。

如果能够投资巴菲特,那肯定还是划算的不过金融基金的投资模式与传统股份公司不一样,他并非买了之后就有股份了,而是投入资金,然后以后分红,运营者拿多少比例的利润,不存在真正股份的问题,因为这种公司的核心没有产业,只是一群玩金融的人而已。

巴菲特笑着说道:“哈哈,暂时我不考虑建设基金,以后再看吧。”

“行。”杨文东也没有强求,这种公司完全依赖巴菲特的兴趣的;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巴菲特的核心即将转向控制伯克希尔这家公司,然后利用这家公司来完成自己的投资金融大业。

巴菲特又问道:“杨先生,你再获得9.9%的股份后,还会增资伯克希尔?”

“应该不会,这也只是一个投资罢了,投资太多对我也没好处。”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他自然是想再继续投资,但如果自己投资太多导致巴菲特要更换自己的金融帝国载体,那自己可就亏了;

10%的股份也足够了,且以后也是可以通过各种间接方法收购股票,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能将巴菲特当**,适当即可;

未来的美国,有太多企业他都是没办法控制超过5%股份的,也不需要,20家5%的企业就等于一家大型巨头公司的利益了,且每家公司股票少,还更容易套现。

“好。”巴菲特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与伯克希尔会面之后,杨文东等人便来到了洛杉矶,参观了新开的百思买电器商场,此刻,已经有了很多大牌电器品牌加入进来。

林尤沺以及百思买的负责人布莱恩一起陪同着杨文东走了一圈。

杨文东笑道:“这里面的国际品牌很多啊,怎么吸引过来的?”

布莱恩道:“杨先生,我们这第一年是免费的,而且也承诺了后面两年会有很大的折扣,所以才吸引到了足够的品牌。”

“嗯这个方法的确可以。”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那售后这一块做的怎么样?”

别说现在,就是前世内地的万达、吾悦等老牌商业广场,早期为了吸引人,都可能会搞出免费或者折扣价的方式;

靠着低成本吸引商家,然后再以这个吸引买家,等买家习惯了或者商场有了一定知名度了,那才能开始正常的商业运营。

布莱恩说道:“目前我们针对彩电、空调、冰箱这些大件都有了附近**的业务,小商品的话则是需要顾客将商品送过来。

而如果价值很低,比如风扇,一般坏了顾客也不会维修,大概率会直接扔了,所以这方面只是投入了少量资源。”

杨文东问:“各个品牌都会修吗?”

布莱恩回道:“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问题,如果是大问题的话就需要返厂维修或者直接报废了,因为不划算;

另外我们的售后员也会专门学习各个品牌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保证他们的全能性。”

“那这样暂时也够了,以这个为基础,再继续培养更多的人,以后我们还是会在其他地方扩张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销售渠道最大的麻烦,就是售后,这个成本太高了,很多厂家根本没这个能力,因此只能放弃市场;

但如果有一个大型连锁的专业电器连锁超市,不仅仅有销量,还有着能够覆盖大部分问题的售后能力,一切都可以承包给这家连锁超市,岂不是完美?

这就是百思买的商业模式,所谓最佳的商业模式,不过就是解决用户的痛点罢了,而百思买的客户,既是无数的用户、也是各个商家。

布莱恩笑道:“明白,杨先生。”

一会时间后,布莱恩被支开,一名30岁出头的华人男子来到肖恩面前:“杨生,你好。”

“你是香港来的?”杨文东一听语音就知道这是香港人了;

美国也有很多会粤语的,但说法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一听就能听出来,这也是汉语的神奇之处了,在普通话普及之前,国内的各种方言,估计有几千上万种,有的地方隔了几十公里就听不懂了;而英语横跨几个大陆,但基本上就一点音调的区别。

来人回道:“是的杨生,我叫项帆生,之前是金钟家乐福的人事,内部应聘来到了美国这边。”

“好,对你来说也是个机会。”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虽然香港是总部,但一个地方的工资跟当地的整体经济是挂钩的,这就是为什么欧美人一天打螺丝能赚到一百斤食物,但非洲人辛苦一天都吃不饱。

来美国工作的工资自然更高,因为香港公司也是有很多人内部应聘的。

且他在美国的生意,人事财务这些部门,优先也是要用华人的。

“是的,多谢杨生给了我们这样的机遇。”项帆生笑说道。

杨文东又道:“这边华裔的培训怎么样了?”

项帆生回道:“目前我这边已经在洛杉矶招聘华裔来做售后或者一些其他岗位,但难度有些高,很多人不愿意过来,又或者比较远;

所以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从香港调集人过来,这边的吃住也是可以统一安排的,来的人只要会英语,教会他们认路、外加如何与美国客户说话,就行了。”

“可以考虑,不过要避免他们来了这里当黑户,要有家人在香港,外加家庭条件不是很差的那种才行。”杨文东想了想后,最终同意说道。

前世内地在改开之后,很多人借着出国的机会,就变成黑户了,甚至不缺一些大学教授级别的,宁可黑下来在美国搬砖;

关于这一点,杨文东倒也认为不算离谱,毕竟80年代中美、中欧、中日等等的经济差距太大了,不是几十倍,上百倍都有可能,在美国刷盘子是真的收入远超国内教授的。

现在的香港与美国差距也不小,虽然没有10几年后的内地大,但也是有可能有人这样操作的,这是需要避免的,不然美国**也会找麻烦的。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