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的亮眼成绩,各朝各代的古人无不欣慰感慨。
毕竟后世在民国时期是个怎样的悲惨状况,他们再清楚不过。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
可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后世子孙硬生生挺过来了。
而且不光站起来了,更是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就。
别的不说,光是中国高铁的发展就让他们骄傲。
短短数十年,高铁就从一无所有到世界第一,这份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他们动容。
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后世子孙到底还是成功了。
仅仅通过中国高铁,他们就已经看到了后世在基建工程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不禁让各朝古人好奇万分,除了高铁,后世还有哪些超级工程。
见大家催得急,苏晨也不卖关子。
要论全世界哪个国家的基建工程最厉害,那毫无疑问是中国。
在中国建造的众多超级工程之中,长江三峡大坝自然榜上有名。
苏晨一边给大家观看三峡大坝的短片,一边介绍三峡大坝这个超级工程。
“三峡大坝,这项被国际誉为世纪工程的壮观建设,位于我们伟大母亲河长江的中游。”
“这座混凝土重力大坝不仅是全球最庞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大坝横卧于长江之上,其后方形成的水库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一些小国家的总陆地面积,大坝的规模宏大到足以微调地球自转的程度。”
“这不仅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成就,同时也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战役。”
“三峡大坝为亿万人民提供了电力,主播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一宏伟项目的背后故事。”
“从1932年的初步规划,到1994年正式开工,再到2006年全部建成,三峡大坝的建设历经了将近80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個过程中,工程师面对长江上游分流等重重困难和风险,保证了下游仍有充足的水流。”
“在这条世界级的大河上建造起了如此巨大的工程,耗费了超过16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
“而且建设地点还位于地震频发区,这就对地质稳定性和抗震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壮举,也成为了全球水利工程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其中最显著的是关于库区居民的重新安置,因水库建成而淹没的数千个城市、城镇和村落导致大约有140万人需要迁移。”
“尽管中央**提供了补偿和援助,许多被迁移的居民仍面临住房、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环境影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嬴政:后世的水利工程当真是令人震撼,比我大秦的郑国渠雄伟千百倍。
画面中三峡工程的雄伟壮阔,深深震撼他的心灵,令他久久不能平静。
他大秦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号称天下第一渠。
但和三峡工程一比,完全败下阵来。
郑国渠原本是一条包藏祸心的水渠,但最终却成为了造福天下苍生的有功之渠。
遥想当初三家分晋,天下格局大变,迎来了以七国为尊的战国时代。
而他们秦国在最早的时候,不过是一个边陲之地的小国。
与其余六国相比,实力相差甚远,所以六国根本没把秦国放在眼里。
然而没过多久,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那时候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魏国的现状。
不过可惜的是,满怀壮志的商鞅投奔魏国时,却遭到了魏国国君的断然拒绝。
不仅如此,魏国国君还将商鞅发配到了边疆地区。
无处可去的商鞅,辗转多地,最终来到了秦国,并得到秦国先王的赏识。
秦国先王和商鞅商议了一番,决定实行改革。
随着改革的推进,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最终登上了七国霸主之位。
眼看着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一旁的韩国就有些坐不住了。
韩国深知秦国一旦发展起来,必然会拿自己开刀。
而当时韩国早已不是秦国的对手,双方打起来也只会让自己的实力大减。
所以思来想去,韩国的国君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让一个叫做郑国的水利大师,从侧面削弱秦国的力量。
郑国最初的任务,就是劝说秦国修建这条工程量巨大的水渠。
以庞大的工程,来耗尽秦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以达到削弱秦国的目的。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说这是一条包藏了阴谋的水渠。
自从他登基之后,为发展国力,广揽天下英才。
郑国因水利工程师的身份,引起了他的注意。
郑国声称若是能够重用他,并修建一条可以覆盖全国的水渠。
那么秦国的粮食产量,一定可以增加三至四倍。
以后秦军征战四方,就再没有后顾之忧。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粮食。
那时的他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解决粮草的问题。
而郑国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
所以经过慎重考虑,他同意了郑国的提案。
修建郑国渠这个庞大的水利工程,让秦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至于没有办法攻打韩国。
从公元前246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8年,郑国渠都没有完工。
就在韩国以为自己的阴谋即将得逞的时候,郑国奸细的身份被人揭穿了。
他当时十分生气,想要处死郑国。
但郑国临危不惧,据理力争,对他说道。
我虽然是韩国的奸细,但我更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工程师,我很清楚郑国渠将会给秦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修建郑国渠,固然会让韩国苟且偷生数年。
但这对于秦国而言,却是万世之功。
更何况修建到一半的郑国渠,也不可能半途而废。
由于郑国的话确实也是言之有理,所以他很快就消气了,并着人继续修建郑国渠。
十年之后,郑国渠终于完工。
而事实也正如郑国承诺的那样,郑国渠灌溉了秦国大片土地,将那些荒芜的田地改造成了一块块肥沃的土地。
以至于秦国的粮食产量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能填饱肚子。
产量的提高,使秦国拥有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富,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水库的蓄水导致了堤坝垮塌、地质灾害、水质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其中包括危及中华白海豚和中华白鲟等珍稀物种的生存。”
“此外,大坝的倒塌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旦发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威胁到下游数亿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对三峡大坝的科学评估、监测和维护工作是持续且必要的,以保障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运行。”
“发电是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之一,它装备了32台70万千瓦和2台5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每年可节约3100万吨标准煤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00万吨。”
“在全球范围内,三峡大坝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超越了任何其他水电站或核电站。”
“三峡水电站为长江流域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发电,防洪也是三峡大坝的一个重要功能。”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破坏性的洪水灾害。”
“为了保护沿岸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免受洪水的侵袭,中央**决定在长江中游修建三峡大坝。”
“大坝能够蓄洪393亿立方米,极大的降低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
“估计三峡大坝能将百年一遇的洪水减轻到千年一遇的程度,为长江流域乃至下游城市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刘彻:虽然后世有三峡大坝这样的逆天工程,但我大汉也有大名鼎鼎的都江堰。
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成都号称天府之国,这都离不开都江堰的功劳。
至今灌溉区域已达数十个郡县,可以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所以为了表达李冰父子的功绩,他派人修建二王庙,以示纪念。
李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对蜀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都江堰建成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老百姓的水患被彻底根除。
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最伟大之处是完工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老百姓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都江堰开创了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华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峡大坝不仅仅是我国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更是一个关键的交通枢纽。”
“长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之一,其自然条件复杂,河道弯曲且水位变化大,给航运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三峡大坝通过构建船闸和升船机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极大的促进了长江上下游的船舶通行。”
“它的船闸是全球最大的,能容纳一艘万吨级货船或六艘千吨级货船。”
“而其升船机则是世界顶尖的,能在40分钟内将重达3000吨的船只垂直运送,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
“这样的设计不仅为长江流域,也为**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水路运输渠道。”
“三峡大坝的建成既是技术上的成就,也面临众多挑战。”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复杂平衡。”
“这个工程不仅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深入研究和反思,更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工程奇迹。”
“尽管三峡大坝经常进行检查,但网络上曾流传一些卫星图像,显示大坝似乎有些变形。”
“对此,中央**迅速回应,指出这些图像的扭曲是由于地图服务算法的误差所致。”
“并解释称,虽然大坝可能存在一些变形,但远没有传闻中那样严重。”
“因此,近年来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甚至可能溃败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其背后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造谣,目的是制造恐慌,破坏三峡工程的形象。”
“首先,三峡大坝的设计和建设历经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和技术测试,完全符合国际水利工程的标准与规范。”
李世民:虽然灵渠比不上三峡大坝,但其重要性也不遑多让。
三峡大坝的规模之庞大远超他的想象,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大唐的土地上修建这般宏伟的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造福于无数后世的老百姓,但同样的,属于大唐的灵渠也一样造福于大唐子民。
纵观历史上的水利工程,能够保存上千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并不多,而灵渠在众多水利工程之中拥有着重要地位。
灵渠,始建于秦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它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将湘江源头与漓江源头相连,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
灵渠的开凿,为秦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证。
对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
灵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不管是对秦朝,还是他们唐朝。
灵渠的建成,完成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
扩大了中国版图,促进了中原和岭南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
时至今日,灵渠仍在航运、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灵渠首先是一项军事交通工程,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创建。
秦代以前,岭南地区一直未纳入中国版图。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
为解决秦军后勤补给问题,秦始皇通过开凿灵渠,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后勤和兵员补给,最终统一了岭南地区。
灵渠的开凿,在成就秦帝国统一大业的同时,也大幅拓展了中国的疆域。
到了如今,灵渠是连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商贸通道,成为了南北往来的交通大动脉。
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文臣武将、文人士子途经灵渠进入岭南。
他们或留下历史功绩,或留下诗词文章,丰富了岭南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也通过灵渠逐渐传入岭南。
包括农业、手工业技术、建筑、饮食等文化,以及中原汉族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
总之,相比于三峡大坝对后世的重要性,灵渠对他大唐子民更为重要。
“大坝采用的是混凝土重力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在建设过程中采纳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了混凝土的优良品质和大坝的密实性。”
“运行期间,大坝装备了全面的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预案,实时监测各项指标,有效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所有监测指标均处于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其次,需要明白的一点。”
“任何大型水利工程都会因自然因素,如水位、温度、地震等导致一定程度的变形。”
“这种变形通常是周期性的、可逆的,并且是可控的,不会影响到大坝的结构完整性及安全运行。”
“三峡大坝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边际。”
“监测数据显示,大坝的变形完全在弹性范围内,没有出现不可逆或严重的变形情况。”
“最后,使用地图搜索照片来证明三峡大坝变形的做法,在科学上是不合理且不可靠的。”
“这些照片经过了拼接、压缩和处理,不能准确的反应大坝的真实状态。”
“此外,这些照片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和分辨率下拍摄,不宜用于精确比较。”
“即便照片中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可能是由光线、视角和比例等因素造成的视觉误差,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变化。”
“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的争议,完全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散布的无根据谣言。”
“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对三峡工程的安全措施和能力保持充分的信心。”
“这项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我们应当自豪并对其充满信心。”
朱棣:能够与三峡大坝相提并论的,也唯有京杭大运河了。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对大明江山社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能造福大明百姓,这还要感谢隋炀帝以举国之力修建。
隋炀帝当上皇帝才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洛阳。
但新的都城需要很多配套设施,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又一个工程开始启动了。
先是建壕沟,竖起京城屏障,接着是盖宫殿,豪华程度令人咂舌。
这还没完,隋炀帝紧接着就把目光瞄向了富饶的江南。
对隋炀帝来说,南方有数不清的美景、美女、美食。
凡是运得过来的通通运过来,凡是运不过来的,隋炀帝亲自去江南。
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当便利的交通条件,隋炀帝想到一个妙招。
把几处前朝修建的短运河相连,再进行开凿拓展,最终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隋炀帝在位时,几项大工程,特别是大运河的修建,直接掏空了国家财政。
有人说隋炀帝不顾百姓民生,只为自己贪图享乐,以至于让老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其实回归真实历史,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
除了一己私利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希望可以通过南北相连,促进南北融合和商业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
毕竟,只为自己享乐,哪用得着这么费劲。
隋炀帝是暴君,不是昏君。
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让自己的皇位坐得更稳才是正道。
这其实是一件巩固国家利益的好事,只不过隋炀帝摊子铺的太大了,最终百姓受不了了。
几年时间,搭进去的人力竟然达到了几百万。
老百姓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摧残,最终隋炀帝被自己大刀阔斧的水利工程给害了。
京杭大运河开凿伊始,为了让这一伟大政绩得以实现,隋炀帝调发沿线的数百万农民和士兵做劳工。
大运河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整整用了六年时间完工。
这六年时间,毁掉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也彻底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就在百姓怨声载道之时,隋炀帝并没有意识到国家已经危机四伏。
而是继续耗费民力,可劲地折腾已经很单薄的家底。
明明可以让百姓安安稳稳建造工程,隋炀帝恨不得明天就开始享受。
为了拥有一个最高的出行标准,隋炀帝下令在沿途同时修建无数奢华宫殿。
从长安到江都,就达四十多座,此外还命人建造了极度奢华的龙舟和万艘船只。
龙舟高达四层楼,里面正殿、朝堂、内殿一应俱全。
运河和龙舟都建好后,隋炀帝先后三下扬州,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百姓苦役,天下思乱,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隋炀帝没有享受几年奢靡的生活,就死于叛军之手。
历史上对隋炀帝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没有人能否认。
当时修建的京杭大运河,经过历代的不断修复扩建,竟成为一件功在千秋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