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51章 直奉大战,奉系走向巅峰

直皖战争的结束,最终以直系的胜利告一段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反而预示着另一场战争的来临。

毕竟除掉了皖系,接下来直系和奉系不可避免的会打起来。

虽说按照历史来说,最终直奉战争的胜利者是张作霖。

但现在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张作霖是否还能摘取胜利的果实还不一定呢!

对此,直系的领军人物曹锟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认真倾听主播讲述直奉战争的经过。

他实在是想不通,就现在而言,明明就是他的直系占据上风,怎么最后还能被张作霖翻盘了。

在直皖战争时期,他就已经看到了张作霖的狼子野心。

他和段祺瑞大军打得热火朝天之际,张作霖作壁上观,直到胜局已定才下场抢夺战功。

虽然他对张作霖的这种行为很愤怒,但也知道还不是翻脸的时候。

张作霖的奉系实力虽说不如他,但也没有比他直系差多少。

即便他再想对付张作霖,也需要制定周全的方案,争取能把张作霖一棍子打死。

尤其是张作霖在原先的历史打败了他,现在他需要万分警惕,不能再重蹈覆辙。

也正因如此,主播接下来的故事对他至关重要。

他只有了解了直奉战争的来龙去脉,才能明白他为什么输给了张作霖,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皖系战败后,北洋就由直、皖、奉三足鼎立,进入到了直系与奉系两强争霸的阶段。”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北洋**无论是谁主政,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全国。”

“所以,当皖系彻底衰落后,作为北洋最强的直系与奉系就自然看对方不顺眼,直系与奉系的对抗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直皖战争后,张作霖跑到北京与曹锟商量如何分蛋糕。”

“结果在分蛋糕的问题上,张作霖与吴佩孚爆发冲突。”

“张作霖提出奉系入关,还希望让段祺瑞组阁。”

“毕竟段祺瑞是北洋系的大佬,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了。”

“吴佩孚认为,段祺瑞祸国殃民,不毙了他就不错了,更不可能让他组阁。”

“见小老弟说话太冲,曹锟赶紧出来打圆场。”

“最后曹、张达成协议,战利品直奉两家平分。”

“奉系就不要入关了,以后奉军的军饷由北洋**承担。”

“两家的人事任免,各自做主,国家大事,两家商量着来。”

“至于段祺瑞,以后就专心做个寓公,别回来了。”

“直奉分蛋糕时,徐世昌还是总统,但没人搭理他。”

“后来,曹锟与张作霖爆发冲突,奉系偏居东北,北边是苏联,东边是日本控制的**,扩张难度大。”

“而直系身处关内,势强凌弱,吞并弱小简直不要太容易。”

“张作霖觉得自己亏了,就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张作霖:平分战利品,我奉系明显吃亏了,要是再不扶持自己人上台,迟早得被曹锟干掉。

虽然说是战利品公平分配,但其实不然,直系占据了上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只能龟缩在东北地区。

再加上四周强敌环绕,想要寻求势力扩张根本不可能。

而直系则完全不同,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

直系周边的军阀实力弱小,曹锟想要凭借武力扩张势力不要太容易。

如此一来,他的势力得不到增长,而直系的势力却能飞速增长。

加以时日,实力大增的曹锟带领直系大军进攻东北,而他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所以为了平衡利益,他需要安排自己的人组阁,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原本他是想推荐段祺瑞组建内阁的,只是可惜被直系派的吴佩孚搅合了。

他之所以选择段祺瑞,也是本着段祺瑞要是上台组建内阁的话,那段祺瑞必然就会靠向他。

毕竟段祺瑞被赶下台,是因为直皖战争失败的缘故。

而曹锟作为直系的领袖,段祺瑞一旦上台肯定不会选择投靠。

或许是曹锟看出了他的小伎俩,才特意让小弟吴佩孚横加阻扰段祺瑞的组阁。

“梁士诒上台后,一面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一面抑制吴佩孚。”

“吴佩孚是能动手就绝不叨叨的性格,很快联合直系各省督军,逼迫梁士诒下台。”

“张作霖见状,同样也不废话,派人偷偷联络段祺瑞和**,打算南北夹击直系。”

“见直奉也要内战,徐世昌再次出面调解,但依旧无果。”

“1922年4月,奉军分兵三路入关讨直。”

“这一战同样很短暂,仅仅6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扫。”

“战后,曹锟对军事无所欲求,开始专心研究怎么做大总统。”

“见曹锟要上位,徐世昌只好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

“之后的一年,赋闲许久的黎元洪复任大总统,当然他只是临时拉来撑场子的。”

“曹锟为了专心竞选,把兵权交给了吴佩孚。”

“从此时开始,吴佩孚取代曹锟成为直系事实上的老大。”

“当时美国的时代周刊发专刊报道,称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不过,美国人对中国的国情显然只是一知半解的水平,直系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美国人认为的那么强大。”

“因为就在吴佩孚崛起的同时,另一个人也悄然崛起了,这个人就是冯玉祥。”

曹锟:难道是因为我把兵权交给了吴佩孚,这才导致我直系败于张作霖之手的吗?

原本他还思考直系的优势明明如此之大,最后怎么还会在直奉大战中失败呢!

现在从主播口中得知自己后来把兵权交给了吴佩孚,他好像有些明白直奉大战为什么会输了。

至于为什么会把兵权交给吴佩孚,他此刻心中大致猜得到什么原因。

虽说外界传言吴佩孚功高震主,但他根本就不会相信吴佩孚兵变夺权,肯定是他自己自愿交权的。

在皖直大战中,仗是吴佩孚打赢的,因此他对吴佩孚非常信任。

他虽然和吴佩孚时常不和,但是每逢紧要关头,他们两人都能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其实他和吴佩孚之间,就是一出将相和。

虽然彼此间矛盾不断,当时他们两人的利益早已经完全捆绑在了一起。

所以无论两人出现任何情况,但是当威胁真正到来的时候,枪口都是一致对外的。

这一点,不仅是他,就连吴佩孚也深知这一点。

正因为他对自己和吴佩孚都很自信,才非常确信吴佩孚不存在兵变夺权的情况,肯定是他后来自己选择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交权,他此刻大致也能猜得到原因。

自己的才能有限,这一点他非常清楚。

而吴佩孚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从皖直大战中轻松打败段祺瑞就可以看得出来。

再加上主播提到的直奉大战中,吴佩孚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横扫了张作霖的数万大军。

也正是因为对吴佩孚的能力的认可,他自知平庸,才会选择把兵权交给吴佩孚,而自己全力以赴的竞选大总统。

“1902年,冯玉祥离开暮气沉沉的淮军,改投袁世凯的新建陆军。”

“之后10多年,冯玉祥由班长升任旅长。”

“1920年,陕西督军陈树藩与当地士绅矛盾激化。”

“在陕西士绅的要求下,曹锟派冯玉祥赶跑了陈树藩。”

“之后,冯玉祥占据陕西,有了根据地,势力得到发展。”

“1923年,曹锟竞选大总统,冯玉祥为其鞍前马后,帮助曹锟会选成功。”

“由此,冯玉祥成为曹锟眼中的红人。”

“面对冯玉祥的异军突起,吴佩孚隐隐感觉这个人不可靠,曾力劝曹锟疏远冯玉祥,但曹锟不听。”

“另一头,张作霖上次被吴佩孚收拾后退回关外,厉兵秣马。”

“经过两年休整,奉军恢复元气。”

“为了一举击倒直系,张作霖还与**、段祺瑞组成三角反直同盟。”

“万事俱备,可以报仇了。”

“1924年9月,奉系六个军17万人卷土重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面对奉军大兵压境,曹锟令吴佩孚率20万直军迎战。”

“按照吴佩孚的设想,奉军不堪一击,这次大战一定要趁势灭了张作霖。”

“但让吴佩孚没想到的是,正当直奉两军沿长城激战时,后院起火了。”

吴佩孚:要不是冯玉祥卖主求荣,第二次直奉大战怎么可能输给张作霖。

回想起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临阵倒戈,使他功亏一篑,他就对冯玉祥背叛的行径咬牙切齿。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轻而易举的打败了张作霖。

要说谁最有希望统一中国,全中国人都会认为是他吴佩孚。

可就是因为冯玉祥的倒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参战的直系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自此之后,他虽然在两湖地区能够奇迹般东山再起。

但是,失去了麾下那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的精锐部队。

他吴佩孚再也不复巅峰之时,更没有了统一全国的可能。

每当回想起冯玉祥的临阵倒戈,害得他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就恨不得将冯玉祥这个无耻小人五马分尸。

哪怕此事已经过去多时,他还是无时无刻不想起这一阴影。

“10月22日,时任直军第三路军司令冯玉祥在古北口与奉系达成停战协议。”

“冯军协助奉军雪耻,事成之后,奉军不得入关。”

“签署协议后,冯玉祥联合陕军暂编第一师师长胡景翼、北京卫署副总司令孙岳发动北京**,将总统曹锟软禁。”

“随后,为了体现**的正义性,冯、胡、孙三部改称国民军。”

“冯玉祥任总司今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为副总司令兼第二、第三军军长。”

“北京**时,吴佩孚身处山海关,等他得知老巢被抄后,为时晚矣。”

“只能草草部署,留下10万大军继续坚守防线,自己则率余众星夜驰返。”

“吴佩孚离开山海关的当天,奉军飞机便向直军战壕中撒下传单,说什么大局已定,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受此影响,直军军心动摇。”

“10月30日,奉军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率三个旅猛攻直军防线。”

“直军不敌,各部纷纷撤退,逃往天津方向。”

“就在前线直军崩溃的同时,早几天撤至天津的吴佩孚也被国民军打败。”

“11月3日,全军覆灭的吴佩孚率两千残部乘船驶离塘沽,第二次直奉大战遂告结束。”

冯玉祥:并非我愿意临阵倒戈,而是吴佩孚做得太过分,把我往死里打压。

他和吴佩孚的矛盾由来已久,选择在关键时刻倒戈也就没有什么好奇的。

吴佩孚想要的是一个言听计从、毫无主见的下属,而他冯玉祥需要一个宽宏大量、用人不疑的上级。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他被吴佩孚任命为河南督军。

但是吴佩孚对他不放心,不信任他。

为了牵制他,吴佩孚特意任命了和他不合的人为河南军务帮办,让他在战场上大受制约。

即便这样,他也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取得了丰厚的战果。

可哪怕他有战功,吴佩孚也当看不见,并没有赏赐他什么职位。

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他怎么可能释怀呢!

不仅仅如此,吴佩孚还在平时经常打压他。

如果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胜了张作霖,吴佩孚的势力就会进一步扩张。

假以时日,吴佩孚击败所有对手统一全国,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

他冯玉祥无法从吴佩孚的势力增长中得到好处,甚至会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乐于接受手下发动**的提议。

“吴佩孚战败的同一天,奉军第二军进入天津。”

“听说吴佩孚战败,冯玉祥很高兴。”

“但冯玉祥得知奉军进入天津后,顿时又对张作霖恼怒不已。”

“先前说好了奉军不入关,现在怎么入关了,大骂张作霖不讲究。”

“对于冯玉祥的不满,张作霖当然是不在乎的。”

“我现在兵强马壮,连吴佩孚都被我干趴下了,你冯玉祥算老几?”

“我还明确告诉你了,奉军不仅要入关,接下来还准备一统天下。”

“面对张作霖的恃强凌弱,冯玉祥想了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主动让出了北京。”

“不过冯玉祥也不是吃亏的性格,为了制衡张作霖。”

“冯玉祥电邀**北上共商国事,打算借**的招牌笼络革命派。”

“**北上之前,冯玉祥还需要为自己营造革命人设。”

“毕竟他之前是军阀,连同盟会成员都不是,现在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肯定没有相信。”

“那么冯玉祥要怎么打造人设呢?这个时候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收拾身为旧势力代表的溥仪。”

“11月5日,冯玉祥派兵将溥仪逐出紫禁城。”

“驱逐溥仪事件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效果是真不错。”

“大家见冯玉祥不卖遗老遗少和保皇党人的面子,与北洋军阀貌似不同,也就相信他是革命者,而冯玉祥也因此成为**在北方的名义代表。”

冯玉祥:我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实在是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的义行。

他也看到了另一个时空的隆裕太后在弹幕上大骂他不信守承诺,但他丝毫不在意。

隆裕太后和国民**签订了《清皇室优待条件》,允许溥仪保留帝号,并住在紫禁城中。

但他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将溥仪撵出北京城。

之所以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自己的革命人设。

而是溥仪在紫禁城的一些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这才将溥仪赶了出去。

溥仪总觉得自己不能行驶皇帝的职责是一种对民国**的牺牲,因此仗着《清皇室优待条件》找民国**要起生活费来很有理,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可随着军阀混战,国民**财政入不敷出,在给溥仪的生活费上就有些拖延和减少。

可结果溥仪大发雷霆,还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违约,严重损毁国民**的形象。

除此之外,溥仪还一心想着复辟,在满清遗臣的帮助下率领五千辫子军复辟称帝成功。

不过好在这场复辟闹剧仅仅十二天就被镇压了,逼得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之后溥仪不断勾结各路军阀和外国列强,企图伺机再次复辟。

溥仪的这种行为让大家都很担心,觉得待在紫禁城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而且溥仪还把紫禁城的古董字画大肆倒卖,使得国宝文物流落到海外,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此种种,他把溥仪驱赶出紫禁城,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原本的反直三巨头是段祺瑞、**和张作霖。”

“**远在广州,对北方是鞭长莫及。”

“段祺瑞下野多年,皖系的实力也偏弱。”

“因此张作霖早先并没有打算与段祺瑞、**平分胜利果实,他想的是入关之后一手遮天,独霸北洋**。”

“然而时局被冯玉祥这么一搅和,张作霖也不得不改变策略,把段祺瑞给抬了出来,担任临时**的临时执政。”

“所谓临时执政,就是张作霖无意操控中央,只是情势所迫,让段祺瑞临时出来撑撑场子。”

“等**到了北京,大家再组建联合**。”

“不过,张作霖抬出段祺瑞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过渡,他的真实意图是联合皖系制衡革命派。”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陆军部大礼堂宣誓就职。”

“随后,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开了个会,划定各自势力范围。”

“山东、安徽、江苏归皖系,西北一片归冯玉祥。”

“华北对半分,北京、保定由国民军控制,天津及其他地方由奉军控制。”

“这个划分方案明显奉系不利,张作霖没有捞到实质性的好处,但这正是张作霖的精明之处。”

“因为安徽、江苏当下都在直系手上,他把皖系推到前面,自己随时都可以玩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月7日,段祺瑞下令罢免江苏都军齐燮元。”

“齐燮元不服,自任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决心联合浙江的孙传芳,力拒皖奉联军南下。”

“段祺瑞玩**很有一手,他见江浙联手,便把齐、孙分别处理,授予孙传芳恪威上将军勋位,还派人给孙传芳送去珍宝。”

“孙传芳获利颇多,加之他本来也不想对抗张作霖和段祺瑞,便转变了态度,宣布中立。”

“没了孙传芳的支持,齐燮元陷人孤立。”

“1925年1月,奉军张宗昌部和皖系卢永祥部南下。”

“由于张宗昌早年在江苏当过师长,江苏本地武装见到混世魔王来了。”

“要么投降,要么让路,要么仓皇出逃。”

“一时间,齐燮元沦为光杆司令,被迫下野,流亡日本。”

张作霖:从始至终,我奉行的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略方针。

他能从蜗居东北的奉系小军阀,成为直奉大战最后的胜利者,多亏了这种战略方针。

有足够的实力,自然毫不客气的抢地盘,快速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可要是实力不允许,那他就选择低调,让其他势力打生打死,他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看来,他的这套战略方针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

虽然在直奉战争中胜利了,致使他奉系的势力范围一举达到了巅峰。

但他丝毫高兴不起来,反而内心有着深深的担忧。

原因很简单,奉系阶段是北洋时期最后的阶段,再后面就是南京国民**时期。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最后还是败了,而胜利者则是南京的**。

“江苏和安徽是连着的,江苏被拿下,安徽自然也被收入囊中。”

“至此,奉系势力由山海关一路延伸到了长江下游。”

“1924年12月31日,**经日本辗转抵达北京。”

“当天的前门车站外,约有30万北京市民集聚欢迎,可谓人山人海。”

“**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冯玉祥的话语权。”

“不过还没等**有所作为,他就因癌症病倒了。”

“1925年3月12日,**先生与世长辞。”

“孙先生逝世后,**内部很快就因为左右之争陷入混乱。”

“见形势有利,张作霖联合段祺瑞又把冯玉祥踢出北京,撵到了张家口。”

“张作霖、段祺瑞这次出手合理合法,因为当时冯玉祥的正式职务是西北边防屯垦督办。”

“一个本该在张家口办公的西北督办,成天在北京待着,完全不像话。”

“临行之前,冯玉祥心有不甘,他很清楚,仅靠察、绥地区的税收养不活几十万国民军。”

“为了给部队寻找出路,冯玉祥便会务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还请苏联派军事顾问到国民军做指导。”

“就这样,冯玉祥与苏联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然,即便搭上了线,苏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为冯玉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见冯玉祥暂时构不成威胁,张作霖便开始专心对付皖系。”

“1925年4月,张宗昌故意把部队集中于徐州附近,暴打了山东的皖系部队。”

“段祺瑞惹不起奉系,只好将山东督军郑世奇调往安徽,改派张宗昌为山东军武督办。”

“张宗昌这次撒泼只是试水,看到皖系好欺负,张作霖也不客气了。”

“很快,江苏督军卢永祥和安徽都军郑世奇受到奉系排挤,黯然去职。”

“挤走了皖系,奉系也达到了顶峰,控制的地盘除了东四省外,还有直隶、山东、江苏、安徽。”

“其势力所及,北到黑龙江,南到长江下游。”

“全国几乎三分之一的繁荣地区都在张作霖的掌握之下,奉系的势力至此达到了巅峰。”

**:1925年与世长辞,这么说的话没几年可活了。

骤然得知自己的死讯,他要说不落寞是不可能的。

毕竟伟大的革命事业还没有完成,他还不想那么早离世。

可哪怕他再不愿意,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选择坦然接受。

不过话说回来,他倒也没有太过伤感。

毕竟自己身体状况怎么一回事,他非常清楚,也早就知道时日无多。

能在临死前得知革命事业取得成功,他已经非常满足了,再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张作霖的奉系势力达到巅峰,但这个天下最后依旧是他革命党的。

北洋时期之后就是南京国民**时期,也就意味着最后革命党打败了张作霖,统一了全中国。

再没有什么消息能比革命成功更令他高兴的了,尤其是在临死前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