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感觉到有人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试图安抚她的情绪,接着杨钦也扑过来牢牢地抱住了她。
“娘,你别吓我,娘……”
一声声呼唤中,张氏终于回过神,也是在这一刻,她眼睛里的泪水跟着淌下来。
张氏哭出声。
“他们怎么能这样。”
“六郎到底做错了什么啊!”
“他们怎么敢当着我的面,说那些假话?”
二房老太爷要与谢家结冥婚,口口声声是为了六郎和他们三房着想。知晓内情的杨明山和杨骥不知怀着什么心思,在看这场闹剧?
不对,他们早就知晓内情,是他们有意促成的这桩事,为的就是与谢家攀上关系。
“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
张氏想到这些,就控制不住地发抖。她差点就被瞒了过去,若是永远不知晓内情,还会感谢二房,让她们母子能留在杨家。
那样的话,她怎么对得起六郎?
张氏拉住谢玉琰的手:“也是老天有眼,将你送到我们身边,否则……六哥儿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娘忘记了,”谢玉琰道,“是你们先救了我。”
前世到了最后杨钦还为她挡下那些箭矢,今生又是杨钦发现她还活着。所以说不清到底谁对谁有恩情。
“我要看着他们死,”张氏从未说过这样的狠话,“让他们为我儿偿命。”
谢玉琰道:“杀人、贩运私货给西夏人,杨明山、杨骥、包括谢崇峻、谢崇海都必死无疑。”
“那些与杨、谢勾结的武将也不能逃脱。”
“六哥为了查找他们私运的证据引来杀身之祸,与韩同一样,都是为了大梁……朝廷应当给旌表。”
“就算朝廷不给……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六哥不顾自身安危,要揭穿此事,本就源于他本心,现在案子被查清,六哥泉下也可心安。”
张氏看着谢玉琰,半晌她缓缓点头:“你说的对,六哥要做的事,现在已经成了。”
谢玉琰接着道:“我会请王大人帮忙,看看能不能找到六哥遗骨。”
杨钦听到这话深吸一口气,他都忘记了,既然哥哥不是战场上尸骨无存,就有可能找到骨殖回乡安葬。
张氏握着谢玉琰的手用力收拢了些:“他们会不会说?”
谢玉琰淡淡地道:“总有法子从他们口中掏出实话。人活着不易,有时候想死更难。”
张氏哭过了,却也解开了心结,她总算将所有事都弄清楚了,对她来说也是个安慰。
“王大人这么晚还遣人送消息,”张氏道,“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他。”
谢玉琰道:“来日方长,王大人一时半刻也不会离开大名府,我们还像之前一样做些饭食送去就好。”
杨钦知晓王主簿就是王晏之后,委实惊诧了好一阵子,他不但见到了王晏,还与王晏说过许多话,甚至一起用过饭。
不过当时谢玉琰还没回来,他担心阿嫂,顾不得为此欢喜。阿嫂回家了,他还没来得及提起这桩,就听说了好哥哥的事。
现在他满心放不下别的,只能改日再去想王晏了。
屋外的于妈妈颇有深意地向大门口看了看,她带着医婆去见了桑典。
桑典问医婆大娘子的伤如何了。
医婆很是恭敬,回应的也仔细,恐怕哪里不周到似的。
于妈妈觉得奇怪,王大人为何要来问这些?这有些不合规矩。
更怪异的是,大娘子还应允了,让她带着医婆前来,这也不太像大娘子的作为。
桑典喝了热茶,糕点却没动,而是让她帮忙包好带走了。
真是处处透着蹊跷。
几日不见,王大人和大娘子都与从前有所不同,于妈妈还要慢慢揣摩,慢慢适应。
张氏和杨钦从屋子里出来,于妈妈忙上前去。
张氏吩咐道:“打热水,服侍阿琰早点歇下吧!”
于妈妈应声,忙吩咐下人进门侍奉。
谢玉琰抱着狸奴躺在床上,暖暖的被窝,怀里传来狸奴的呼噜声,她以为会因为想许多事睡不着觉,其实……很快她就进入了梦乡。
……
今晚睡不着的,大有人在。
王晏看着桌子上的糕点,他并不爱吃甜腻的东西,而且想想也知晓。这不是拿给他的。不过总算是从杨家带来的,与她有些关系。
放在旁边,也能提提神。
旁边的曹锐只觉得眼皮越来越沉,王晏不是被围困了好几天吗?怎么没有半点疲惫的模样?
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非要连夜将杨家、谢家的案子过一遍。这也就罢了……曹锐**空空如也的肚子,他还不给饭吃。
两个时辰前,他们就匆忙吃了一碗面,以为之后就可以走了,谁知道被留到现在。
王晏自己也没有再用饭,他的护卫端来一盘糕点,他却不吃,就摆在面前,好像看着就能解饿。
曹锐格外想念自家的小院子,娘子还在家中等他,灶房里一定还备着饭菜。回家吃些东西,抱着娘子睡一觉不好吗?
经历了一场磨难,也该松一口气,到底是什么缘由,让王大人拉着他一直在这里处理公务?
王晏扫了一眼曹锐:“曹知县快些做,明日下午本官要出去一趟,到时候就要由你暂时替本官,与徐都知一同坐堂。”
“明日要整理的就是县衙大牢的案宗。”
曹锐登时清醒了几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王大人不得不丢下手中的政务?这话他不敢问,只能更加努力些,保证明日不出错漏。
……
第二日,一大早,永安坊就热闹起来。
几十个工匠纷纷前往杨家。
这些都是谢家陶窑的工匠,自从谢家烧制的泥炉出了问题,谢家陶窑就一直没再开工。现在谢家两个老爷都被抓了,陶窑上下更是议论纷纷,总觉得很快就要没有活计做了。
之前谢大娘子说过,谢家不用他们,就去杨家寻她。
可当时谢大娘子正与谢家争斗,现在谢家眼见要倒了,谢大娘子到底还用不用得着他们,谁也说不好。
“依我看,大名府内用不着这么多工匠。”
当时谢家要与谢大娘子争斗,四处请工匠……为的是早些烧出与杨家陶窑一模一样的泥炉。
现在没有人与谢大娘子争泥炉了,杨家陶窑大可以自己烧泥炉,他们这些人也就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