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让你演罪犯,演!懂吗? 第三十一章 高端的对话,往往全都是谎言

邓肯·贝洛索的来头很大。

按照主持人的介绍,他不但在各个法学类专业有所建树,甚至还在刑侦学上有一定造诣。

这样的名头,一般情况下代表了他所说的话很有分量。

可他口中所谓“李林的行为堪比教科书”,却并不能被观众们的认可。

即便是称赞李林机智、灵活,大家都愿意相信,可说他这样的行动是教科书?

“又是什么造神运动?就这么迫不及待的帮着李林吹嘘吗?”

“他又没有活过72小时……”

“现在的教授,含金量真的不如以往。”

主持人当然能看到观众们的反馈。

所以邓肯话音刚落,主持人便立即点头说道:“很高的评价,邓肯先生。”

“但我不得不说,这样的评价是否有些……过高了呢?”

“李林的确不错……不过在这次对峙之中,他似乎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绩。”

“虽然最后是李林活下来了,但那并不像是邓肯先生那样说的……教课书?”

他的幽默暂时缓解了观众们的抵触情绪。

主持人毕竟是专业的,他很明白在邓肯个人声誉和节目声誉之间要如何取舍,他很痛快的将问题抛给了邓肯。

邓肯仍然保持着微笑,他点头,斯文说道:

“我必须强调的是,李林他是从完全的死局,凭借语言,一点点将局面扳回来的。”

“在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看着全局,而不是只看结果。”

“你知道,李林最开始的状态,是相当不妙的。”

“如果他的目标是活着,那么僵持下去是最优选项……”

“而如果他的目标是继续将节目进行下去,那他就只有一个选项……”

“解决威胁。”

观众们听到这样的解释,便对这名邓肯教授的感观好了许多。

还不等主持人再问,邓肯就再度开了口:

“我看到评论中有人提到,如果李林在这次对峙之中的行为是教科书,那么那位杀手是否也是教科书?”

“这個问题,我的答案是:YES。”

“他……”

邓肯说到此处顿了顿,他似乎回过了神来,有些无奈的说道:“抱歉,主持人,我的职业习惯。这些年来线上课程有些多。”

主持人却是巴不得他自己进行解释,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没关系教授,这也正是我想问的问题。”

邓肯微微一笑用以致意,继续说道:

“站在杀手的角度上,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全部。”

“他将一切行动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在最后一刻也没有信任李林……”

“在那种心理博弈的高压环境下,杀手表现出的这种冷静与谨慎的决策能力极为罕见。”

“当然,这对于李林也一样。”

主持人迅速提出了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必须要提出的问题是……”

“既然李林和杀手双方都这么优秀……”

“那为什么他们两个都把自己置身于了如此险境之中?”

“要知道,提出了‘合作’的是李林。”

“而杀手自身也的确冒险进入了井道。”

观众们此时已经安静了下来。

而邓肯则是神秘莫测的笑了笑:

“这件事情……当然是要看看这两个人的原始动机了。”

“虽然是我的推测,但在那一刻的博弈之中,他们两个人都各自进行了最为出色的表演。”

“哦……”他感慨着摇了摇头:“那简直是艺术。”

《逃亡之际》的主持人,当然是全美最专业的。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应该留白,给观众一些思考时间,尽量将观众的期待阈值提升。

但这个时候,即便是专业如他,也没有控制住自己心底的好奇心:“邓肯教授,您还是不要吊我们的胃口了。”

邓肯点了点头:“抱歉,我太激动了。”

他清了清嗓子:“这就要提及双方在那一刻行为的底层逻辑了。”

“我刚刚提到过,李林的目标,是将节目继续进行下去。”

“那么那名‘杀手’呢?”

主持人:“难道他不是想抢到李林的那些钱吗?”

邓肯笑了笑:

“我想大家都相信了这位杀手先生的动机……是为了巨大的财富。”

“但我认为……不是这样。”

“这只是他故意说给我们听的。”

“他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

“他要杀死李林。”

此语一出,满堂俱惊。

就连主持人都皱了皱眉头,他惊讶道:“他的目的,一直都是要杀死李林?”

邓肯继续说道:“没错。他反复的提到那些钱,是为了隐藏他的真正目的。”

“他故意提到这些,其实是在误导李林,但更多的是要误导我们。”

主持人一惊:“我们?”

邓肯点了点头:“没错。”

“我们……观众,旁观者们。”

“人们很容易能够接受第一时间得到的信息,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初始效应’。”

“这是认知偏差的一种,指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最初获得的信息会对其认知和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我想很多人不会相信……”

“但如果我们忽略掉他所说的,完全将视线聚焦于杀手的行动……就能够看穿这一点了。”

主持人缓缓的点头,很明显,他也陷入到了思考之中,正如所有观众们一样。

此时,邓肯教授也保持了沉默,他默默的等待着“学生们”消化掉刚刚获得的知识。

评论之中,已经不再有对邓肯本身的质疑了。

主持人恍然开口:“邓肯先生,你说的没错……”

“如果这名杀手最开始的目标是杀死李林,那么他肯冒险进入井道,就变得有道理了。只有这样才能杀死李林……”

“我的上帝……我竟然才想到这一点!”

“那么李林呢?李林一开始就看穿这一点了?”

邓肯点了点头:“毫无疑问。”

“李林正是根据这一点,给那位杀手布置下的陷阱。”

主持人和观众们听到这里,都有些回不过神来。

“陷阱?”

主持人成了观众们的嘴替:“哪里有陷阱?”

“那个合作的协议,竟然是陷阱?”

邓肯点了点头:“是的。”

“那正是我对于李林最为欣赏的地方。”

“还记得李林最开始主导话语权的时候吗?他提到了……约翰很快就会到的假设。”

“他以约翰很快就会到作为威胁,反复强调时间,逼迫杀手做出决策。”

“顺带一提,这种极限施压的办法,会显著增加个体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感到焦虑和紧张。这种压力可能促使人们在决策时更加谨慎,但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决策质量下降。”

主持人一愣:“也就是说,当时杀手的判断受到了影响?”

邓肯摇了摇头:“没有。”

“请听我说完……”

主持人连忙点头,屏幕之前的观众们也一样连连点头,甚至有些评论也已经在让主持人闭嘴了。

邓肯继续说道:

“李林所造就的极限施压手段,并没有在那位杀手身上起效……这个手段,其实是用在了你我身上。”

“很惭愧,即便是我整日学习研究这些,在真正遇到问题时,也不免中招。”

“我当时真的相信了,时间站在李林这一边。”

主持人下意识的问道:“但实际上不是?”

邓肯:“不是。”

“李林说,时间站在他那边。”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可退可留的,是杀手。”

“杀手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立刻即分析出了李林的目标。”

“他知道,李林想要继续将节目进行下去……”

“而他同时要隐藏自己的身份,确保自己在杀死李林之后不会被警方迅速锁定他的身份,因此立即决定了借着李林的说法,将对话进行下去。”

“这不仅仅能骗到我们,也同时能让李林放松一些警惕。”

他略微一顿,随即再解释道:

“大家应该明白……”

“那名杀手在利用李林,也在利用大众,他在做符合他人设的事。”

“他的人设,是一个为了钱而无所顾忌的疯子。”

“结合着利兹街,我想这个人设很容易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