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5月中旬开始,在初步完成部队整编后,张云便命令独立支队各部队尽快开展适应性训练。
同时,考虑到现在鬼子因井陉口土门关的巨大损失已经有些胆寒,正是持续开展破袭作战获取物资的好时机,因此张云要求各作战部队坚持边战边练、以战代练,积极开展破袭作战。
于是从5月中旬开始到当年8月底,各部队每隔半月就继续大规模破袭正太铁路、晋中盆地以及河北平原沿线据点及车站,并在间隔期内接连破袭了阳泉周边的中小矿场。
每隔半个月,正太铁路、广大平原区域都会密集地出现炮弹爆炸声,独立支队控制下的各个部队同时出击,破开鬼子的封锁和防御,大规模破袭铁路、据点、矿场,硝烟和喊杀声弥散整个铁路沿线及山区边缘,且人数和声势越来越大,让驻防据点的日伪军们感到心惊肉跳、一日三惊。x33
在密集的破袭下,鬼子早就千疮百孔的正太铁路防御圈直接被独立支队部队搞的四分五裂、满目疮痍。整条正太铁路沿线上,从井陉县城到寿阳县城,包括翟家庄站、南张村站、井南站、南峪站、娘子关站、程家站、芹泉站等十多处火车站、数十处据点成为独立支队及4支游击队、补充2团的日常狩猎场和物资供给站。
在完成整编扩大部队编制后,各团长们在充足的武器供给、完善的后勤支撑以及强大的情报支持下,可以凭借强大炮火攻势,独自完成对一个或者数个车站、据点的破袭,完成对各个矿场的破袭,这让独立支队各部队破袭更加便捷。
刚刚修建的车站再次被火炮摧毁,刚刚修好的据点再次被轰塌,刚刚建立的铁丝网被连根拔起,刚刚发下了新枪的皇协军部队再次被八路军部队俘虏并放回……鬼子们付出了兵力、物资的等一系列的惨痛的代价,而只能无奈的发现,不论他们增派多少兵力前往驻点协防支援、助攻,在独立支队强大火炮下,都难以赢得据点防御作战的胜利;而如果派遣联队、旅团级兵力前往山区支援,却可能会在夜间迎来独立支队大部队的袭击甚至围歼,使得鬼子不敢轻举妄动大举出兵。x33
如此穷困被动的境地之下,鬼子无奈只能继续缩减了各个车站、各个据点鬼子的驻防人数,将兵力主要集中在寿阳、阳泉、井陉3个县城里,任由独立支队蹂躏沿线的据点及车站,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劲头。
眼见鬼子兵力开始收缩,张云在持续截断正太铁路的同时,也开始指挥各部队对驻防阳泉的敌人进行了持续压制。各团在训练休整之时,经常性夜间前往平定及阳泉城外,以鬼子军营、警察局、宪兵队驻地等为目标,轮流开展骚扰炮击与偷袭活动,使得敌人不堪其扰。
在精密地图指引下,在地下组织的情报支持下,基本每隔一两天,阳泉平定县城的鬼子军营、警察局、宪兵队都会挨上十几发甚至几十发的炮弹,葬送几个甚至几十个蝗军、皇协军或者伪巡警。哪怕鬼子经常性变换军营、警察局位置等,仍然躲不过地下组织的侦查及随后的精准炮击打击。
在这种经常性大兵压境、炮弹临门、性命随时不保的情况下,就别指望伪军、“臭脚巡警”和士绅们能对鬼子保持敬畏甚至是真心投靠,实心效命了。相反,大部分人都觉得鬼子至少在阳泉周边大势已去,纷纷暗中投靠昔榆地区组织的情报组织,顺便传递鬼子的最新动态。哪怕当地的宪兵部队拥有专业的谍报机构和特工,面对人心离散的窘境,仍然挡不住这些“墙头草”们的动作。
一时之间,鬼子们在阳泉地区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
破袭虽然顺利,但考虑到鬼子很可能的大面积反攻,也考虑到鬼子可能的后续封锁,必须加强现实中的物资储备,因此从在破袭过程中,张云也开始将空间内的粮食(主要调换为耐存储的小米)、罐头等物资,通过破袭车站方式缴获物资的方式兑现出来,使得每次张云带队破袭正太铁路都成为了昔榆军分区的收获盛事。
凭借着“收到绝密情报”的由头,张云每次亲自出击都会安排组织大规模群众跟随支前,并果然“缴获”了数千甚至上万吨粮食。随后就是队部组织下,数万群众、近万辆小推车、马车、牛车等配合,将粮食运到了驻地,或者运到了物资周转站甚至是独立支队在和顺、辽县的粮食储存仓库。
“大炮响,部队强,打完车站搬粮忙;搬粮忙,搬粮忙,忙乎半夜给袋粮!”
张云空间内的物资数量庞大,自然豪爽大方,每次搬运完粮食物资后,都会给支援群众发放粮食、布匹、白糖等物资作为酬劳。这也使得昔榆军分区支前群众们情绪高涨,哪怕是农忙时节,后勤部一声招呼下就能动员起数万甚至十数万群众的配合。
从五月中旬到八月底,哪怕天气炎热,田地农忙,却没有阻挡独立支队破袭车站据点的热情,也没有浇灭群众积极支前的热情,毕竟这可是收获的日子。x33
……
鬼子呢?
华北司令部的4路围攻计划呢?
彬山元、梅津美治郎他们在干什么?
独立支队“嚣张”如此,使得鬼子正太铁路的运输时断时续,对正太铁路沿线的控制名存实亡,第一军及第110师团的兵力及物资被大量消耗,蝗军“战无不胜”的威名直接被损害,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布局也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鬼子放任独立支队如此呢!
自然,是因为鬼子已经有些暂时无暇他顾了!
苏日诺门坎战役爆发了!
这场以鬼子主动挑衅出击,试探苏联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出乎鬼子高层的预料,也打乱了华北方面军4路围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