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629章 忻口之战·决胜(送死)突击1

无法观测作战效果,一直都是超视距反炮兵作战的难题。

在发起反炮兵作战后,攻击方一般很难确定刚才的炮击效果,甚至不能确定刚才的炮击是否打在敌人阵地上,因此一般都是打完一轮就会停下,以免浪费己方的弹药。

正常情况下,发起方此时只能被动的等待敌人的下一轮炮击,进而从敌方的火炮密度等情况,预估己方的上一轮攻击效果,然后再次发起新一轮反炮兵作战。

周而复始。

这种你来我往的炮兵互射,一直是二战乃至21世纪初期最常见的炮战模式,无论是欧洲战场、抗美援朝战场等等,莫不如是。直到最终有一方的火炮完全消耗殆尽,或者损失过大不得不撤出战场。

当然,后面炮侦雷达的出现,让反炮兵作战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升,逼迫着炮兵们把打击时间缩短到五分钟甚至三分钟以内,自动火炮打了就跑成为了后世炮兵们的主流作战方式。

不过,如今的独立支队反炮兵作战稍稍有所不同。虽然目前独立支队无法观测到反炮兵作战效果,但张云的缴获加成系统,却具有实时反馈缴获加成信息的功能。

在山体工事里的72门火炮分成四组并向着敌方炮兵阵地后,张云那里就不停的在刷新缴获加成信息。

“击毙鬼子关东军野炮兵联队炮兵3人,缴获加成三八改式野战炮04门、炮弹5发……”

“击毙鬼子关东军野炮兵联队炮兵2人,缴获加成三八改式野战炮02门、炮弹6发……””

“……”

结合4组火炮齐射时间的些许差异,对照缴获加成系统的实时缴获信息刷新时间,一直在旁观孔捷、王大川等人指挥的张云,立即就判断出其中两组火炮已经覆盖了鬼子的火炮阵地,对鬼子炮兵进行了杀伤。

虽然可能因为鬼子在炮兵阵地周围构筑了掩体,使得炮弹杀伤数据不大,但只要能够精准命中,那这两处鬼子炮兵阵地距离完全摧毁也就不远了。

于是,一直观摩的张云稍稍插手了一下指挥,命令这两组炮兵继续对着刚才目标及周边继续开炮,继续打了十多轮炮弹,直到缴获信息流不再刷新。

根据缴获加成信息判断,第一轮反炮兵作战,命中鬼子炮兵阵地两处,摧毁火炮12门。

……………………

独立支队猛烈的反炮兵作战炮火,以及己方两处被摧毁的炮兵阵地,立即让鬼子炮兵们警觉和恐慌起来。

根据霍州攻防战的作战经验,鬼子们已经知道对面的独立支队配置了炮声侦测站并掌握了专业的炮声侦测技术,但鬼子炮兵们怎么也没有料到己方仅仅炮击了十多分钟,竟然就已经被对手定位了两处阵地。

由于无法判断对面的独立支队到底通过炮声侦测定位了哪些火炮阵地,后续还会不会继续反炮兵作战,鬼子炮兵们不得不组织所有参战炮兵尽快进行一次阵地转移,对前线的攻击不得不中止。

随后,落在独立支队前线的炮弹立即就稀疏了起来。

……………………

大概半个小时后,完成阵地转移的鬼子炮兵再次发起了对独立支队前线的炮击。

理所当然的,独立支队随即开展了炮声侦测并开展了猛烈反炮兵作战,再次成功摧毁一处阵地,击毁鬼子九四式山炮6门,击毙鬼子炮兵70余人……

负责指挥炮兵作战的老鬼子心疼的直抽抽,但奈何高空侦察机此时并未完成侦察,仍然需要继续引诱独立支队开炮,只能硬着头皮再次进行阵地转移,随后又来了一轮炮击,结果再次被独立支队反炮兵作战吃掉了一个野炮阵地。

不过,鬼子炮兵们自然不是笨蛋,很快就在连续损失中摸清了独立支队炮声侦测的规律和弱点。

总体来说,炮声侦测技术虽然在这个时代属于绝对的黑科技,但奈何没有先进计算机火控系统等设备支持,大量计算需要人工进行。哪怕独立支队的炮兵参谋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但从侦测到炮声,到精准定位火炮阵地,最顺利的情况下也要十分钟左右,一般需要15-20分钟。

这就给了鬼子从容转移阵地的时间。

因此,后续鬼子炮兵们此时也学精了,每次火炮打击仅仅持续三两分钟,然后就组织阵地转移,根本就不给独立支队反炮兵作战的时间窗口。

不过,这样频繁的阵地转移,也严重限制了鬼子火炮威力的发挥,使鬼子难以对前线阵地进行猛烈而持续的轰击,前线战士们的压力自然小了很多。

……………………

连续经过几轮炮战后,通过高空侦察机的不懈努力,鬼子们终于大概摸清了独立支队榴弹炮的火力部署。

崞县鬼子宪兵大队驻地指挥部里,鬼子参谋正在向着几个老鬼子汇报着:

“楠山秀吉将军,通过刚才的炮战,我们已经通过高空侦察,大概定位了独立支队榴弹炮的阵地。”

“正如您之前判断的一样,独立支队将其火炮阵地都隐蔽在两侧山脉上,其射程完全覆盖了忻口通道区域。”

“而且,高空侦察机报告说根本无法观测到山体内的炮焰,仅能通过炮口暴风引起的烟尘来定位独立支队的炮位,敌方很可能拥有着极为完善的炮位设施。”x33

楠山秀吉、关东军第9师团长吉住良辅等人,看着参谋标注着沙盘上的独立支队炮位可能位置,各个眉头紧皱。

虽然之前有过猜想,但如今猜想被证实成真,却仍然让他们难以接受。

忻口两侧山脉可不是黄土高原上的土坡,而是由结实的岩石构成的群山。从如此坚固的山石中挖掘出炮位和战壕,显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

昔日忻口会战时,晋绥军等十多万中国部队在忻口前准备了大半个月,也不过是借助山势及邻近村庄等,修筑成了数片简易的阵地,根本没有能力在山脉中建设如此完善的工程。

再考虑到太行山中那令人生畏的火力要塞,以及近几年连续爆发的晋中攻防战、河谷口攻防战中独立支队每次都修筑出类似的山体工事,显然独立支队背后拥有着极为强大的建筑施工能力。

根据他们的了解,要想展现出这样的施工能力,就必然集备大量的工程机械以及工程人员才,这显然不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可以办到的,很多工程机械也仅有欧美列强等国才能生产出来。

显然,独立支队背后必然有某一个甚至某些欧美列强国家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