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端倪
朝见皇后的宴席依旧继续,歌舞鼓乐一样不少,为了显示皇后的亲和,还有瑟和琵琶亲身上阵。
过了正月初一,皇帝可以召见后宫嫔妃侍寝,夜晚间朦胧,天气中还带着初冬的凉意。皇帝一身的疲累,由宫女伺候按摩。
沁柔闲闲地坐在另一侧的贵妃塌上,垂着眉眼。她坐得自然、也坐得悠闲。
每日里的宴席,疲累的不止是皇帝,她们这些庶妃,也随着疲累着。皇后与钮祜禄妃就更疲累了。
不过枷锁,自有人强自撑着也笑得高兴。
康熙睁开眼,瞧了沁柔一会儿,开了金口,“朕也有好几日没见你了。”
宫中规矩,逢年过节,初一十五这样的大日子,帝王即便不宿在皇后宫里,也不能召了后宫嫔妃侍寝,否则便是嫡庶不分。
康熙帝是一位推行汉治的帝王。在用汉治管理满蒙汉臣的同时,也受了汉人规矩的束缚。
“皇上忙着治理国务,”沁柔抬起头来,看着帝王的眼睛,而后轻轻说了一句,“不被儿女私情所扰,应该的。”
说的话倒是很识大体,不过听着,倒是有几分不太对。当皇帝拿着分析臣子的心思来看她,就明白了。
这还是受气的。
为博尔济吉特王妃那一句‘庶妃无品无阶’、‘不值得拜见’。说来也是,再好性的人儿,也难免有一点小情绪。
宫里人人皆闻,康熙自然也不可能不知。
皇帝挥退了一旁伺候的奴才,追究道:“朕听着这声音似乎不太对。”
也给她一个告状的机会。
“怎会。”沁柔脱口就道,“奴才没病没灾的,人好着呢?”她不喜欢博尔济吉特王妃,但人家说的也是事实。
她心里是有气,但也不至于就因此气上头。“奴才只是可惜了,博尔济吉特氏,也没个格格在宫里也做个庶妃。”
没品没阶的,正好衬她们那满身的傲骨。
沁柔也不想去得罪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啻于一个庞然大物,无需她多加暗示,不过她慈宁宫里出来的一个奴才的暗示,哈达纳喇族,她们这一支,怕是上下三代之内,都要永无出头之日。
那一家子,确实有恶心不待见的人,但三代之内,那些人,也罪不该死,前途渺茫。
这就是她这做庶妃的,对族里,唯一一点善心了。
博尔济吉特若是有女子入宫作为庶妃,不知太皇太后该多高兴?
对着她那庶妃出身的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也不知道博尔济吉特王妃还能不能说出庶妃卑**的话来。
至于另一个意思,好歹她们在这后宫里做着没品没阶的庶妃,博尔济吉特氏,一个博尔济吉特氏出身的庶妃都不能进宫来。
有本事说这酸话,那有本事就别送女儿进来啊!
“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高贵,哪里能入宫做了庶妃。”康熙淡淡道。他本就不喜后宫里继续入博尔济吉特的女子。
若宫中无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王妃哪来的胆量,在宫中这么嚣张。
而这一次,博尔济吉特王妃的骄傲,也只会证明了,皇帝的决策是英明睿智的。
康熙靠上了桌子,伸手摸了摸她的脸蛋儿。与她说:“皇额涅、皇玛嬤,皇父头一位皇后,静妃;皇玛法的孝端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皆出自博尔济吉特氏,也都在皇玛法后宫中居高位,心高气盛,看不上朕的庶妃之位。”
至于高位,康熙给不了。也不敢给,他不知道给出去了以后,这爱新觉罗氏的皇位,还属不属于他。
这么下来,皇帝哪里敢纳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入宫,就是蒙军旗的庶妃也不行。
沁柔腹诽,所以人家看重的是皇后之位,亦或是,比钮祜禄妃还要尊贵的妃位。
不过!沁柔也是头一回,从康熙这位少年帝王的态度中看出了端倪,后宫这位掌控着所有权力的帝王,在妨碍、阻拦着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入宫为妃。
主要是平时,沁柔也不会忌讳地提起太皇太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之类的姓氏,她不多话,便是如此。
也是所以,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入宫的最大阻碍,不仅仅是正位后宫的皇后娘娘、尊贵的妃位娘娘钮祜禄妃娘娘,更是皇帝这位掌控后宫所有人生死的帝王。
沁柔听懂了,她眨眨眼睛,那双眼睛就像会说话。她所有的话都放在肚子里,嘴严实!
不招祸。
皇帝又捏了捏她的脸蛋儿,“你是皇妃,你的尊荣,都是由朕这个夫婿给的,自然尊贵无比。这会儿朕觉着沁柔似乎心情不太好,这不就赶着宽慰了。”
康熙笑着告诉她。不看今日看来日,庶妃无品无阶又如何!也不是谁都能进宫的,皇帝也挑。
他更有挑的资本。
沁柔不好意思地敛了下眉,笑了笑,她确实情绪不太好。她又不是圣人,为什么没有情绪,想得再开,也难免还是有不痛快在。
她有了愧疚,就会有补偿心理。皇帝太喜欢她这一个优点了。尤其这个优点过时不候。
殿内没什么人,李德全也有眼力见儿出去候着。
后宫里,许多人今夜无眠。多数人,气也只能把自己气着。
被翻红浪,热火朝天!
“初一到十五,都是大日子。吴王夫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皇帝告诉她!有以后才有报仇的机会。
康熙轻轻在沁柔粉唇上留下来一个吻,难得封笔,真想什么也不理。
皇帝这话,似乎是在暗示着什么。
沁柔:……。她的最利索的意思是,拒绝画饼。
话语可以打动人,但也只会是一句空话。看得见的实惠,才有叫人踏实的存在感。
不过皇帝说,她听着。
好听点话嘛!谁不会说,谁又不乐意听。哪怕是听着开心呢?也能开心一时半刻。
“奴才是小女子,也是小人;更信奉小人报仇,近在眼前。”沁柔告诉少年的帝王。
并不忌讳,如果什么都要怕,她也不必谈什么活得恣意了。这么憋屈,不如死了算了。
所以她不奉行君子之道,走小人之徒,也是可以的。
康熙帝闻言,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她做不来小人,注定要做个君子,走君子之途,行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