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事了!祸事了!”
“外面有生员聚集,要来申家闹事!”
苏州申家宅院,一个仆人大喊道。
申家的人听说之后,个个都紧张起来。
董家被生员挑拨的民众所抄,让所有江南士绅都引以为戒。
他们对生员聚集,自然不敢小视。
申家的主事人是申用懋,他是申时行的长子,在万历十一年中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顺天巡抚等职。
可以说在兵事上颇有才干,遇到这种事情也没惊慌。
一边安排家仆去守门,申用懋一边问道:
“生员为何聚集?”
“他们来申家做什么?”
对这件突发的事情,完全不知原因。
报信的仆人拿出来一张揭帖,说道:
“都在上面写着,还请老爷观看!”
申用懋看着这份匿名揭帖,便感觉事态严重。
原来,揭帖之中,把皇帝在二十六日朝会上没通过乡试广额的缘由,归结到豪绅大户滥用优免上。
申家作为皇帝点出的典型,自然首当其冲。被一些愤怒的生员仇恨,聚集起来讨说法。
“五天前朝会上的事情,今日就传到苏州。”
“这是谁在推动,有人要害我申家!”
曾任职方司郎中的申用懋,对消息传递的速度知之甚深。第一感觉就是有人要害自家,否则朝堂上的事情不可能这么快传过来。
他的儿子申传芳,听到这番话后,当即恨恨地道:
“一定是李玉!”
“是那个奴才秧子,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让皇上提到我申家!”
作为申家奴仆的后代,李玉受到皇帝赏识,被册封为大师、授予大庶长勋级,在申家曾经引起一阵轰动。
但是申家诸人,却对此深以为耻。
因为李玉不能应科举,就是他们压制的。
在李玉当上皇家乐团团长、成为皇帝的近臣后,这个名字更是在申家成为禁忌,没有人敢提起。
如今申家遭难,申传芳等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玉,认为是他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让皇帝注意到申家。
申传芳此言一出,申廷芳、申济芳等人,纷纷出言附和。
他们对李玉颇为嫉妒,当初就是因为李玉表现的才气,让他们压制着对方不得应科举。
如今李玉被皇帝看重,自然更让他们更加嫉恨了。
一时间,申家众人对李玉是喊打喊杀,认为他背主弃义。
申用懋对此也有怀疑,他知道一些奴仆发迹之后,就会想法对付主人。
李玉当年在申家的境况又说不上很好,看起来自然就更有动力了。
所以李玉当上皇家乐团团长后,申家并没有提供支持。年初乐团招人时,当年人称“江南梨园之首”的申班,一个人都没有送过去。
在几个儿子的鼓动下,申用懋心中也在怀疑,是不是李玉在使坏。否则深宫里的皇帝,如何会注意到申家?
不过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的时候,眼看生员聚集得越来越多,一些人甚至拍门让申家的人出来。申用懋对此越来越紧张,吩咐家中奴仆顶住大门,把防身用的棍棒等兵器取出来。
又命人把防火的水缸灌满水,防止有人放火焚烧申家大宅——
平日里听多了江南生员无法无天的事迹,申用懋对这些不能不防备。
外面的生员见申家的人不出来,就更认为他们有鬼,一时间群情激愤,想要强冲申宅。
申用懋几次喊话,都没能压住他们的情绪。
眼看一场冲突就要发生,江南巡抚曹文衡,率着兵马过来了。
他上任的时间虽不长,却已在江南树立了威信。一就任就主持在苏松设海关,平息了两地有关海关的矛盾。
而后又剿灭海盗、土匪,肃清了江南地面。让江南的海路、陆路畅通,颇受士民赞誉。
聚集的生员见到他过来都不敢再闹,在曹文衡喝问之后,一个生员喊道:
“我等过来只是讨个说法,请申家遵守朝廷规定的优免则例。”
“抚台既然来此,请向申家收赋税!”
这个说法,引得其他生员相应,纷纷大喊“收赋税”。
曹文衡一时间也颇为头疼,因为这件事他根本没有理由拒绝。
皇帝在朝堂上都明确说了,申家的赋税若是没有收好,他就拿江南巡抚、南京户部问罪。
如今南京户部还没派人过来,他这个江南巡抚却首当其冲,根本无从逃避。
这让他只能向一众生员道:
“本官来此,就是为了这件事。”
“请诸位相信曹某,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又催促这些生员道:
“若是没有它事,那就尽快散了吧!”
“小心被教谕记着,无法参加乡试。”
这话一出,本来还有些想退让的生员,顿时强硬起来。
他们都担心被人记小本本,当即群情激愤地道:
“我等为公义而来!”
“这件事若不解决,我等就不散去。”
在几个生员的带头下,纷纷坐倒在地,静坐申家门前。
这就更让曹文衡头疼了,因为去年举人静坐的事情,现在大明各地,颇流行静坐示威。
地方官对此也不好处置,因为皇帝都没有处置那些举人。
这让曹文衡认识到,今日无论如何要有个说法,否则这些生员就不会散。
摇头叹了口气,曹文衡让士兵看好这些生员,又吩咐人找医师看着他们。免得有人突发急病,他有口都说不清楚。
然后才迈步走进申家,见到了脸色铁青的申用懋。
申用懋现在确实很生气,因为申家险些就遭到了破家之祸。
见到江南巡抚也毫不客气,直接斥责他道:
“曹抚台的兵马是做什么用的?怎么现在还没把闹事的抓起来?”
“难道非得等他们抄了申家,抚台才会动兵?”
曹文衡在生员那边受了气,见到申用懋像对待下属一样训斥自己,他的心里也来了气,硬邦邦地说道:
“若非李大师传信,曹某今天还来不及赶到呢!”
“今日既然来了,那就请申家先纳税。”
“若是少了一文,门外的生员就散不去。”
直接让申家交出田册,按朝廷的规定缴纳赋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