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不会进人了吧?”
杨东再次开口问,因为他要说的事情很严重。
“等会!”
郑老看到杨东如此谨慎的样子,反复的重复,意识到杨东要说的话,可能真的不简单,于是摆手制止。
随后他拿起中堂上的大哥大手机,拨出一个号码。
“派两个人,守我中堂门,没我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不出两分钟,两个穿着军装的士兵走到中堂门口,开始站岗,英姿飒飒。
杨东把中堂的门关上,这回放心了。
“八舅如果想让**生命延长,甚至未来能够更进一步甚至两步,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担任北春市委书记。”
“我们吉江省的省会北春市,是副省级省会,市委书记更是省委常委,而且排名靠前,并且很特殊,因为北春市委书记下一步可以直接担任**。”
“吉江省的官场惯例,北春市委书记升任**,已经是常态化。”
“所以魏八舅,可以走这条路。”
杨东开口,既然郑老心里有愧疚,想要弥补魏大武,那么这就是唯一的办法。
他不怀疑郑老的能耐,如果他想让魏大武担任北春市委书记,应该不是难事,无非是去和上面交谈而已,以利换利。
“小东,别开玩笑了,人家罗军同志做的好好的。”
魏大武无奈摇头失笑,虽然这是唯一的办法和路,但人家罗军担任北春市委书记成绩有,而且不差。
自己初来乍到的就惦记人家位置,属实不太好。
“这就是我要说的事情,大事。”
杨东面色严肃认真的开口,语气很冷。
郑老很好奇,魏大武也闭嘴了。
至于杨继红,没事,他就是个封闭耳朵。
“罗军马上就会深陷危机,情况好的话,一个月内,情况不好,三个月内,必然出事。”
杨东语气坚决的开口,凭借小白皮册子的内容,加上卫崇虎甘愿做点燃炸弹的人。
罗军没希望的。
但这个不怪杨东,是他们率先出手的,在背后搞鬼,挑拨关木山和顾同,使其出现矛盾。
如果真的让他们给做成了,杨东都是关顾之争爆炸后的牺牲品之一。
所以跟杨东有关系的事情,不能不管。
自己已经汇报给了苏玉良,苏玉良已经答应这件事,现在只等卫崇虎点燃炸弹。
而且吉江省内部,不仅仅是苏玉良,还有科立信。
顾同可是他的得意门生,得意门生被人陷害了,被人算计了,科部长怎么能不怒?
所以苏书记,科部长,两个人斗一个罗军,胜算很大。
不过还不是九成八的稳操胜券,还需要一个省委常委帮忙,这个人现在有了,那就是魏大武。
“你…”
魏大武瞪大眼睛,他被杨东的话给震惊到了。
完全没有想到,杨东的算计这么狠毒,一开口就是北春市委书记,省委常委。
一个副处级小干部,哪来的这么大胆子?
“关顾之争,您知道吧?”
杨东开口,问魏大武。
魏大武点头:“前段时间闹的很大,我在省委都听了很多,很悬啊,幸好他俩重归于好,也没有继续矛盾,不然的话,真的不好说会出现什么事。”
“在这个经济发展关键时期,讨论什么左右的问题,真的会死的。”
魏大武都替关顾之争感到后怕,幸好解决的早。
“这件事背后就是罗军主导的,然后灵云市内部有人帮助他,点燃关顾之争。”
杨东继续开口,把话给说清楚,说明白。
“如果关顾之争炸了,我杨东也会被炸的粉身碎骨。”
“被人算计,就要还回去。”
“我杨东是个不吃亏的人,所以我要让罗军下台。”
“这件事已经获得了省委两位领导的许可,八舅,你如果想更进一步,想让自己变成**人物的关键,而不想早点内退,北春市委必须争夺。”
“外公,您如果心里有愧,想弥补八舅,这个路,必须走。”
杨东朝着两个人开口,分别对魏大武和郑老,寄予厚望。
这个反击,有能耐的人越多,越好。
如此一来,也就是九成八的胜算,稳了。
“你把我和魏大武都算计进去了。”
郑老目光复杂的盯着杨东,沉声沙哑的开口。
他觉得杨东这个计谋,实在是太毒了。
利用自己和魏大武,利用自己的愧疚,利用魏大武的不甘心,利用郑家,达到他们的目的。
而且受益者不仅仅是自己和魏大武,还有苏玉良和科立信。
关顾之争背后牵扯到苏系和科系。
现在苏科两系,如果有郑家相助,解决一个罗军,太简单,即便跟罗军背后的力量掰手腕,也不惧。
然而这些都是杨东的想法,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由杨东操刀主持的反击。
偏偏罗军等人,估计下台都不会想到,让他们下台出事的人,竟然是杨东,一个副处级小干部。
这个年轻人,这个苏沐芸的老公,真的可怕。
郑老见惯了生与死,见惯了血与肉,但唯独对**斗争害怕。
因为**斗争,是不见血的刀,是不见肉的炮,是无形的黑手。
“苏玉良,何德何能啊。”
郑老深深的叹了口气,现在他必须承认,自己小瞧了杨东。
之前已经很重视杨东,觉得杨东在昨天晚上表现的不错,这是个有未来的年轻人。
然而现在,他觉得如果杨东不夭折,可以成长起来的话,这就是个阴谋阳谋两者具备,没有明显缺点的高级干部。
而这样的干部,有了郑家,童家和苏家的助力,未来最差也是个FG级别的实权人物。
郑家要不要投资?要不要跟着走?
郑老沉默了,因为答应杨东做这件事,就意味着上了贼船。
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投资杨东。
**,从不是孤立去考虑的,从不能单独考虑。
往往都是战略的延伸,借助战术的利用,达到利益最大化。
郑老想了很久,想到了郑家,想到了郑广成,想到了魏大武,也想到了龙兴茂几个惦记家产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