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现在食物紧缺,饿着肚子搞建设是没有前途的。
但可以抽出几个人先和泥制砖,到时候直接垒墙就行。
平原边上的河里有很多河蚌,箐每天都会下河打捞。
蚌肉被掏出来喂鸡,蚌壳则晒干后磨碎。
以前用蚌壳提取的那批碳酸钙早就用完了,所以得制备一批新的。
倒不是为了制作水泥砂浆,想做也没条件,材料不够,光一个铁矿石就难住了。
况且族中这么多人,就算把河里的蚌捞完,做出来的石灰也未必够盖房子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族里还没脱贫,就开始搞特殊对待的话,对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是寒枝说贝壳粉可以用来改善土壤,弄回来可以洒进地里。
寒枝已经决定在平原上仿造半坡人的建筑遗址来盖房了。
任何地方的住房建筑,建造时都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
北方房子墙壁要厚,不然冬天不御寒;南方的房子则要通风好,否则房内会过于潮湿。
她来了快一年,本地气候也算摸透了。
本地夏季虽然雨水充沛,但不像某些南方地区一样会有长达几个月的梅雨季节。
春秋两季温度适宜,冬季则偏干冷少雨。
半坡式建筑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又通风防潮,完全可以满足此地房屋居住条件。
说到各种技能和制造知识,寒枝懂得多,但城市规划建设就不是她的长处了。
这方面的书籍她也没怎么涉猎。
只能尽力搜索一下记忆拾人牙慧。
好在她以前参观过的半坡式遗址,她觉得那里的构造就很有意思。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后世约6000年。
遗址里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
寒枝觉得很合理,她决定直接照抄。
这个制陶作坊不一定只能制陶,而是专门划分出来当族人的工作区域,以后各种手工业都可以在这边展开。
除了聚居地分区,半坡人还会在居住区周边挖壕沟,壕沟既能排水,又能阻挡野兽的攻击。
就像后世的城墙和护城河一样。
不光有壕沟,她们居住地中心,还会建一个160平的大房子,房子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用来当族里的公共建筑。
这个公共建筑,可以当食堂,偶尔有什么重要事情,比如分配任务汇报进度时,都可以用。
重要的是建筑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泥土、树枝、茅草什么都有。
半坡人居住地的气候比本地要更干燥,寒枝要对房屋做一些适当的改造。
比如那种半地下式的房屋结构可以舍弃,直接建地面式的。
另外这里夏季的雨也比半坡人住的地方多,她们要做好屋顶防雨的准备。
茅草屋顶可以替换成用黏土烧的瓦片来铺盖房顶。
屋内的通风口和火塘可以保留。火塘不一定用于平时做饭,她们大概还会再吃一段时间的大锅饭,但可以冬天用来取暖。
至于外围的其他建设,壕沟或者是围栏瞭望塔之类的,她得要再计划一番。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也只能一步步做,急不了,忙中只会生乱。
这天早上吃完饭,各人刚准备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却突然被栗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