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六月份,女娲氏里的重要事务基本都完成的差不多,每天就只需要做一些日常事务维持生活正常运转。
瞭望塔每天两个人一班,八小时一班,三班换着来。
没有计时器,只靠大概的估算是算不准时间的,族里以前干活时不需要知道精确的时间,基本都是看天色来。
但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一旦提升上来以后,准确计量和指示时间的工具就变得必不可少。
统一的时间标准可以协调各种社会活动,比如市场交易、行政管理。计时工具的使用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这种时间秩序。
寒枝只好琢磨应该做个什么东西计时。钟表这么逆天的东西就不要想了,但东方先民们在钟表出现之前,早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出计时工具了。
日晷,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晷面的影子位置判断时间;火钟,利用火的燃烧来测量时间;流体钟,刻漏、水运仪、和沙漏都是流体钟的一种。
第一个日晷的缺点,受天气影响大,太依赖太阳光的投影,所以阴天、雨天或者多云的时候就没法用。
它的时间显示也不够直观,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准确读取。
寒枝倒是知道日晷的制作和运行原理,但是这个读取经验她还真没有。
火钟的缺点就更明显了,火的燃烧时间会受到燃料的种类、环境温度、湿度各种影响,日晷只是没太阳会罢工,火钟则是随时跑偏。
剩下的选择就只有流体钟了。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发明的黑科技,以刻漏水力驱动,主要用来当天文仪器,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不说族里不需要这种黑科技,寒枝也没那个能力造出来。
沙漏需要玻璃,玻璃可以做,但是做沙漏的玻璃器型做不出来,剩下的选择就只剩刻漏了。
刻漏一开始的计算误差也很大,因为它是通过水的等时性滴漏原理来计时,误差的原因来自水压变化。
水位下降,播水壶底部受到的水压减小,导致水流速度变慢,就会影响计时的准确性。
但是在莲花漏出现之后,刻漏的精确度就已经达到了一天几秒钟。
莲花漏利用“虹吸”的原理,把放水壶中的水,逐步放到受水壶中,受水壶里水平面高度保持恒定。
相等时间内受水壶的水流速度恒定,测定出来的时间就可以保持相对较小的误差。
这种误差放到现在族里日常干活来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莲花漏的结构很简单,上匮、下匮、溢水口、节水小筒、竹注筒和减水盎。
还有两根用来做虹吸的渴乌细管,可以直接用竹子来做。
最后就是箭壶,箭壶是莲花漏的核心部分,其中装有浮箭,浮箭上刻有时间刻度。
随着受水壶中水位的上升,浮箭也会随之上升,从而指示时间。
后世利用矿泉水瓶和吸管就可以直接复刻简易版的。
寒枝做了两台莲花漏,一台放在瞭望塔屋里,一台放在外面空屋里给其他人用。
莲花漏在使用的时候是需要专门有人看管的,以确保正常运行和计时准确性。
族里两个四岁的娃接过此项大任,每天负责给莲花漏加水维护运转。
姜地该搭阴棚了。
族人们砍回新鲜的竹子,每隔三个小姜垄插一排竹子立柱,立柱间隔1.5至2米,竹竿在立柱上方距离畦面1.5至1.7米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