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次捕猎逮到的基本都是公鸡,所以被毫不留情的就地宰杀拔毛,准备晚上加餐了。
榆看着地上的一堆野鸡,又想到族中驯养的那些动物。
女娲氏的人不光能让人吃饱,也能让驯养的家畜吃饱。
即使是在那个叫华胥,也就是女神出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捕鱼打猎,种植东西,但从没听说过还有这种驯养野物的能力。
说到捕鱼,族里早上经常烤咸鱼吃,但是她在附近河里并没有看到这种大鱼。
族人们说巫医解释过,这种流动的河水里,大鱼们通常会在上游活动,而下游基本只会有小鱼。
“冬天水太冷,捞鱼又费劲,我们都是在夏天用渔网捞小鱼小虾的,放一点紫苏野蒜进去炒,不放油也很好吃的。”有人这样说着。
“那这些大鱼是从哪里来的?”榆用筷子挑了一块鱼肉吃。
她对筷子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费了一点功夫才把鱼夹起来塞进嘴里。
肉质紧实的鱼肉吃进嘴里有一股奇异的味道,据说这种味道只有在冷天里才能形成 。
榆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风味。
“哦,夏天发大水,好多鱼从上游被冲下来,我们用石头堵了一个浅坑,就在坑里面抓,可好抓了。”
榆的心情更复杂了,她陷入自己的思绪中,甚至没听到说话的人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更多的是从古猿住的那片野湖里面捞出来的,几千斤呢。”
大雨和大雪,对于这片土地上的部落来说,都代表是一种灾难。
尤其是大雨,会把森林里的树木都淋湿,让篝火都无法点燃。
可女娲氏的人可以从大雨里获得食物。
寒冷的雪天总是冻死人,很多树居族的老人都是死在雪天的。
所以榆最害怕下雪。
可是昨天跟着巫医她们一起去抓野鸡的时候,她才知道,只要知道办法,就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这么多的食物。
这些坏天气似乎总是没有办法对这支部落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哦,还是有的,她不止一次听到族里的人抱怨大雪阻挡了围墙和公共建筑的建造。
巫医昨天还说:“哎呀这么大的雪,如果地里种了麦子,明年肯定可以有个好收成的。”
什么是麦子?
“麦子就是一种磨成面粉以后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好吃的粮食呀,我们已经有稻子了,只有麦子,不知道我活着的时候能不能见到哦。”
榆看着眼前那个不到十岁,却已经带领着族人一步步在这座荒芜的平原上。
盖起了房子,驯养了牲畜,养活了族人的小巫医。
心里默默想着:你一定就是被女神选中的人,你也一定会在活着的时候,见到那个叫麦子的粮食的。
*
雪停了之后,气温又降了几度。
尽管穿着兽皮衣,寒枝还是感觉有点冷,所以整天都在制陶坊玩泥巴。
制陶坊为了能在冬天的时候也迅速烤干陶器的水分,所以设计的时候直接做的火墙。
外面炉子里一烧柴,整个制陶坊就暖呼呼的,在里面待久了连兽皮外套都穿不住。
寒枝就只穿了一件单衣,正在和箐用黏土练习塑泥像。
虽然她是个实干派,手也灵活,不过泥塑人物难度还是很大的,不练习的话最后也不知道会捏出个什么丑东西。
芮说要建个女神庙,那庙里肯定要有女神像的。
说到女神像的话,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位红山女神像。
女神像挖掘出来的时候,除了大量的身体碎片之外,相对完整的部位就只有头部,头部有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只剩下头部的女神像依然能看出面部威严中透露出凶相,让人不由自主从心里生出一股臣服感。
和众多慈爱充满母性光辉的女神形象比起来,她还是更偏向这种一看就掌握着权力之柄,充满威慑力的形象。
而且红山女神像和其周边的一些遗迹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夏国上下五千年的真实性。
红山文化不光将夏国的文明整整往前推了一千年,还是一个主要社会结构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初期的社会形态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
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祭坛的方形圆形比例和B市三个圆两个方的天坛地坛,以及唐时的圜丘比例是一样的,而“易经”之中有三天两地而倚数的说法,也与红山文化中的祭坛形制不谋而合。
这就是红山文化被确认为与夏国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依据。
而红山文化也被认为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
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族中又刚好要建立一座女神庙,庙宇的女神像又被交给寒枝来制作。
那就直接拿来用吧。
我也是为了给您塑金身,莫怪莫怪。
她一边在心里默念着,一边手不停的修塑神像。
既然要做,当然要做到最好。先捏几个小的锻炼手感,最后再跟箐一起直接塑个真人大小的。
不过女神像的烧制有点麻烦,族里的窑大概率是无法成功烧制的。
围墙和公共建筑建完了以后,族里有必要把陶窑也给改进一下了。
到时候直接搭两座蛋壳窑。
*
就在平原上的雪慢慢化着冻,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的日子里,寒枝每天在制陶坊练习着塑泥像,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腊月二十八。
一大早,天才刚亮,寒枝还没睡醒,门就被族里的小鬼砰砰敲响了。
“枝快起床,你昨天晚上不是说要给过年做准备吗?快起床啦!”
寒枝痛苦的在床上翻了个身。
额滴娘哎,赶紧把幼儿园弄起来,把这群小屁孩给收了吧。
她认命的起床穿衣下地穿鞋。
好家伙,还没出门就已经能感觉到今天是进九以来最冷的一天,这么温暖的被窝不让睡觉,被人拉起来做什么过年准备,早知道昨晚不说啦。
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