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楚云寒忙着清理广元州四座因诡异肆虐而变成空城的城市时,整个大乾国的情况急转直下。
大乾国北部地区,由当地**一位上将所组建的,涵盖了十三座城市的安全区彻底的沦陷了。
安全区的驻军超过了五十万,配备了各种重型武器与装备,是大乾国三大**之一。
当诡异在全国爆发之后,周边各地的特别行动组纷纷汇聚在安全区,因为新搜集了一批煞器与香火法器,所以勉强能够抵御不断来袭的诡异。
直到一只极度恐怖的诡异邪祟出现在了北部地区。
在这只诡异邪祟屠戮了数十万民众之后,所有人才得知了这只诡异的情况。
正是之前出现在旭阳国的那只通过诅咒杀人的强大诡异,被旭阳国命名为咒诡的存在。
**抓捕了一批从旭阳国搭乘飞机逃到大乾国的旭阳**高层官员,经过审讯后才得知,旭阳国已经覆灭了。
数千万民众几乎死亡殆尽,只有少数人通过飞机、轮船等方式逃出生天。
而正是这些逃到大乾国的旭阳人将那只恐怖的灭国级咒诡引到了大乾国。
与其他诡异不同的是,这只咒诡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存在着,诅咒的范围可以覆盖上百公里。
凡是在诅咒范围之内的人,都会被咒诡诅咒,身体会逐渐虚弱,直到全身精血流失,变成一具干尸。
诅咒无法避免,中咒之人没有任何办法挽救,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
最恐怖的是,一旦有人被诅咒,当中咒之人逃到另外的地方,同样只能等死,死后还会将咒诡吸引过去。
**上将一怒之下,将所有逃亡到大乾国的旭阳人全部枪毙。
然而这样也没能阻止恐怖的降临。
咒诡已经被中了诅咒后逃亡的旭阳人吸引到了大乾国,从咒诡登陆开始,靠近沿海的数个城市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全部覆灭。
哪怕北部安全区向咒诡所在区域发**终极毁灭武器,一枚核武器也没能击杀这只咒诡。
在核武器的轰炸下,沉寂了一个星期的咒诡,出现在北部安全区的周边地区。
短短数天,北部安全区建立的防线全面崩溃,无数人死于诅咒之下。
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局面,**上将果断封锁了处于诅咒范围内的区域,将所有逃出诅咒范围的民众全部击杀。
同时放弃了北部安全区,将安全区内的数千万民众以及四十万军队全部撤往天南州。
目前大乾国仅剩的安全地区除了西部高原就只剩下了天南州。
就在大逃亡的第五天,负责断后的十万军队遭到了咒诡的袭击。
包括**上将在内的大部分将领全都被诅咒,在绝望之下,**上将在死前引爆了最后一枚核武器,将咒诡阻挡在核爆区域,为后方撤离的民众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当数千万民众逃亡到天南州时,原本护送的四十多万军队死伤了近一半。
魏超在接收了所有的民众和军队后,也在第一时间通知了楚云寒关于那只咒诡的情况。
正在清理广元州最后一座城市的楚云寒在得知了灭国级诡异的存在后,也沉默了下来。
他完全没有想到,现在居然已经出现了如此强大的诡异邪祟。
虽然他现在还不清楚咒诡到底有多强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只屠戮了数千万人的灭国级诡异绝对不是他目前所能够应付的存在。
在沉思了许久之后,楚云寒决定加快斩杀诡异的计划,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他慢慢发育了。
一旦他的实力无法迅速提升,当咒诡来袭时,他将没有任何的能力去应对,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的结局。
在迅速将广元州最后一座城市的两只诡异击杀掉之后,楚云寒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云泽州。
云泽州的六座城市与下面十几个县城至少存在二十多只诡异,他必须尽快将这些诡异全部击杀。
与此同时,魏超也将北部安全区撤来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整编完毕,在广元州设立了新的防线。
接收的数千万民众也全部安排到了广元州,组建了天南州与广元州防御圈,涵盖两州十二座城市。
只要楚云寒将云泽州的六座城市也全部清理完毕之后,后续的军队与民众也将迅速跟上,将整个云泽州也纳入到防御圈中。
六十多万大军与数万名特别行动组将整个防御圈守得固若金汤。
只要没有特别强大的诡异来袭,凭借着特别行动组与军队的重火力,足以保证防御圈的安全。
半个月后,随着不断有民众、特别行动组成员以及小股的军队逃来天南州,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件绝望的事。
大乾国内,原本还在勉强抵抗的城市,在源源不断的诡异袭击下,几乎全部沦陷。
整个大乾国,除了位于边境,地广人稀的西部高原地区,就只剩下了天南州与广元州还在坚守。
恐慌与绝望的情绪逐渐蔓延,魏超为了重振人心,对整个防御圈近两亿民众宣布,将组建诛邪部队。
诛邪部队由三万多名原特别行动组成员组成,搜集到的数千件煞器与香火法器全部配发了下去,总部设立在星辰市,由楚云寒担任最高负责人。
半个月后,清理完整个云泽州所有城市诡异的楚云寒赶回了星辰市,参加诛邪部队的成立仪式。
整个仪式的场面异常的宏大,观礼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经过魏超的大肆宣传下,所有城市的民众都得知了诛邪部队的事情,恐慌的民众也逐渐安定了下来,原本悲观的情绪也渐渐消散。
参加完典礼后的楚云寒兴奋的回到了别墅休整,这次清理整个云泽州,击杀了二十多只诡异,吸收的灵魂之力达到了28万点。
最重要的是,这次回来,魏超交给了他两本蕴含大道至理的经书。
《太上老君内观经》与《大佛如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