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环游记 第340章 贡塘王城遗址(2)

另外一座寺庙与曲德寺仅一墙相隔, 名为“卓玛拉康”。

该寺坐北朝南,面积不大,总共约为2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建成“卓玛拉康”之前,只是贡塘王城内的一座殿堂,意思为“度母神殿”。

卓玛拉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布局非常完整,由门庭、中庭及后殿三部分组成。

它门庭的门道开于南面主建筑墙体,约有2米宽。

门前有两个门柱,柱体用土坯、石块砌筑而成方形。

进入门庭,可看见中部放置的用石条圈成的大水缸一口,形状略呈椭圆形。有外敌入侵时,寺内僧众可将水缸贮满饮用水,固守抵御。

门庭之后为中庭,现存檐柱14根,分3排排列,前排6柱,中排及后排各4柱。

中庭中央是一处20多平方米的露天小庭院,两侧各有一处配殿,内有宁玛派的护法神像等壁画残迹,从黑红相间的颜色中可隐约辨识出莲花生、释迦牟尼及度母像等。

这是因为卓玛拉康当时被龚塘王城用作为存放草料的仓库,所以才能保存一些壁画的残迹,寺院其它大部分的壁画已经不复存在。

最北端为卓玛拉康的正殿。门开于南面,其两侧立有檐柱一排共8柱,左右各4柱。

包括檐柱在内,正殿现存立柱共24柱,进深3间,面宽7间,面积约为60多平方米。

其北壁的东段及东壁面绘有壁画,但已模糊不清,无法辦识。

步入正殿殿堂,最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是殿堂内的木构建筑中的雕刻图案。

这也是遗址中最具有文物与艺术价值的精华所在,主要集中于中庭庭院的檐柱四周以及后殿的门樘与梁柱一带。

中庭中央四柱的替木上,雕刻了一圈护法狮子,狮子的造型与拉萨大昭寺中央一层中心殿堂内的木狮相似,都是呲牙咧嘴、四肢卷伏、鬃毛倒竖。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狮子雕刻得非常细致,居然还分为雄雌,雄性狮子下身雕有凸出的生殖器。

中庭、庭院檐柱的顶端,穿插着月梁,梁上木雕刻有卷草、莲花纹样,檐柱下承接木柱,柱头上的十字型替木、下层垫木上,也都雕饰如意云头及圆形的连珠纹,木雕上的“八吉祥”图案遍施彩绘,用金粉勾填。

在正殿西侧一根立柱的栌斗上,雕刻有一位腰挂大刀的武士,其身躯朝右倾,身穿对襟长袍,系腰带,头戴一顶兜鍪,上有翻转上翘的护耳。

这种武士形象明显不同于卫藏其他地区,而是带有浓厚的藏北草原气息。

后殿殿门的门楣共有5重,从柱头、栌斗到阑额之上,也都有精美雕刻。

门樘上伸出的橡头,都雕刻成圆浑的护法狮子,正中的一根橼上雕刻出一只展翅傲立的大鹏神鸟—“穹”。

阑额与普柏枋之上,雕出以卷草纹样分隔开的上、下两层数尊小佛像。

小佛像的衣饰、姿态各不相同,纹饰细腻,刻工精致。

木柱的斗部,也雕刻出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

斗部下方雕刻有两重仰莲,莲瓣丰硕肥大。

柱斗中央是一尊尊造型生动的佛像,有的头戴莲花高冠,坐于台之上,佩大耳环,戴项饰,双手持如意法宝,体态丰满;

有的盘腿坐于莲台,身躯自然扭曲,细腰丰臀。

佛像两侧雕刻着流畅舒展、变化自由的卷叶纹和宝相花纹等作为映衬,显得格外婀娜娇艳。

那记者接着讲了一个流传在西藏考古界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有位文物界的老同志,在考察卓玛拉康时,面对如此精美的古代木雕激动不已,连连赞叹:“我在西藏干了这么多年的文物考古,还没有看到过这么漂亮的寺院木雕!”

他一面说着,一面不停地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抢拍了不少精彩的图案。

等他返回拉萨,想要去冲印这些照片时,才发现当时由于心情太激动,忘了在相机里装上胶卷!

那一群人听得“哈哈”大笑。

虎永刚和宁静两人也是抿嘴而笑,然后悄悄地离开了。

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内行,自己这个外行看看热闹就该走了。

很快车子就到了宗噶镇,虎永刚问宁静,“想不想到县城里面转转?”

宁静想了一下,说道:“还是不进去了吧,这里的城市大同小异,没什么特别之处。”

“对!风景在路上!”虎永刚笑道。

车子穿过了宗噶镇,前行大约四公里,宁静忽然指着一块路牌问道:“老公,‘大唐天竺使出铭’,什么意思啊?这里有铭文?”

“奇怪就去看看吧,反正看指示也不远。”虎永刚说着就转向了剪头指向的方向——阿瓦呷英山嘴。

路倒是不远,但车子不能直接到达。

站在路边就可以看到,阿瓦呷英山的石壁上好像刻有铭文,但下面有水渠和小河。

好在也就几十米的距离,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去,果然看到崖壁上有字。

崖壁大约有1.5米宽被磨平,离地约5米。

上面的字是阴刻,有字的平面大约宽80厘米,因为下部被破坏(虎永刚猜测是当地村民炸山挖渠所致),高仅剩50厘米左右。

石壁上的字面,用阴线细刻方框间隔,就像是一个个见方4厘米的方格,每个格子里面刻了一个2厘米见方的楷体字。

上面的字密密麻麻,估计有20多行、300来字,但因多年风华,侵蚀严重,许多字已模糊不清,但顶上用隶篆所题的“大唐天竺使出铭”7个大点的字,却看得清清楚楚。

再从文中“大唐显庆三年”的年号来看,这应该是唐朝时期的人所刻。

虎永刚连猜带蒙地从现存的铭文中,看出了大概的意思:

大唐显庆三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

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晓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尚有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举,而此行动倍于往,更当于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

“原来这记述的是唐代使节王玄策出使天竺,途中经过吉隆的过程啊。”虎永刚恍然大悟。

宁静说:“我知道你喜欢文言文,把它拍下来,回去慢慢研究吧。”

“我研究它干嘛?我只要知道这是一块唐碑也就可以了。”虎永刚笑道,“咬文嚼字,琢磨推敲,那是专家们的事情。”

往回走的时候,他又自言自语道:“这王玄策的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