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70章 不准有中文!

();

第670章不准有中文!

正常情况下,在完成一轮射击之后,防空部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马上调整射击诸元准备第二轮射击,或者迅速恢复隐蔽状态。

不过,这些经验基本都是几十年前传下来的了。

防空火炮最后一次大规模发挥作用是在越战上。

所采用的战法跟二战并无本质不同。

但如今已经是世纪之交,在接敌之前隐蔽设伏还算有意义,但完成一轮开火之后还想着重新恢复隐蔽就完全是自己骗自己了。

更何况这是一次演训任务。

意味着性质更接近于“战法验证”。

防空6旅接到的要求是在每一轮射击之后,详细记录下所有指挥参数。

以便事后跟另外一边雷达侦测到的弹道和命中情况进行比对。

在完成第一轮射击之后,祝学军一边指挥参谋军官记录数据,一边探出身子,举起望远镜试图观察自己的“战果”。

京城**北部防空指挥中心。

“……”

好在,正当他觉得有点可惜的时候,无线电台中传来了指挥中心的声音:

“阴山01,羊山站报告,你部炮火准确覆盖目标周边空域,目标已被击落。”

然而,祝学军只能通过望远镜看到如泼墨般深沉的夜空,以及依稀可见刚刚打出的炮弹炸开的淡淡烟尘。

而整个过程中,左侧的另外一块屏幕上,都没有显示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注意,目标02正在准备起飞,预计15分钟后进入测试空域,方位180……”

毕竟哪怕是高射炮兵,这些年来也已经基本实现了雷达射控,完全可以在屏幕上全程看到目标。

几乎与此同时,大概一百公里外。

这意味着那两段残骸已经掉到地球曲率不允许雷达看到的高度了。

在其中右侧的雷达图上,清晰地显示着刚刚的一个目标此时已经一分为二,并正在掉落高度。

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付全友转过身,对旁边一名身穿空军**的中将说道。

正是刚刚被高射火力击伤,并最终导致解体坠毁的目标靶机。

只有刚刚防空炮火在5900-6200米之间大面积爆炸时,那上面显示出了一个巨大的反射信号。

只可惜,因为信息更新速率的问题,无法呈现出炮火命中目标的过程。

靶机毕竟只是个反舰**大小的目标,在6000米高还是晚上,看不到也正常……、

并且,当半分钟后数据再次刷新时,屏幕上再次恢复了一片干净。

“永进呐,看起来,这個用预警雷达提供大致方位,再用高射炮火做概略覆盖的思路,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嘛……”

一群中高级军官正紧盯着面前两块大屏幕上显示的雷达信息。

那是大量金属破片所产生的雷达回波。

“嗯……不得不说,单从打击效果上来看,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还要更好一些。”

如今乍一失去这种直观手段,还有点不太习惯。

李永进点了点头,不过目光仍然没有从面前的两块屏幕上挪开。

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又话锋一转:

“只可惜,咱们现在还没办法真正模拟出隐身飞机的目标特征,这个用反舰**改出来的靶机,虽然已经是RCS最小的型号了,但是跟咱们预计要面对的目标相比,还是大上不少。”

“不知道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还能不能这么顺利地提前探测到目标信号。”

作为京城**空军指挥员,他实际主持了把常浩南之前提出的想法转化为具体战术的过程。

其中自然也包括正在进行的这次演训任务。

从接到指示到做出方案,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100个小时。

而今晚,就相当于是对他的一次大考。

几人前面的那两块屏幕分别对应两组雷达数据。

右侧的,是一组经过无源模式改进之后的远程预警雷达,本来是14所拿来做技术测试的,现在又被搬过来发挥余热。

而左侧,则是一套常见的SNR-75E,也就是红旗2地空**的火控雷达。

为了避免干扰,二者部署在不同方向,但距离测试空域同样为45公里左右。

对于华夏来说有点近,但对于巴尔干半岛环境刚刚好。

测试结果也跟此前估计的情况差不多——

面对雷达反射面积较小的目标时,S波段的制导雷达根本无法有效看到目标。

而改进之后的无源定位雷达,则可以连续稳定地捕捉到信号。

这至少证明了后者在反隐身方面的潜力。

“也可以往好的方面想想嘛。”

相比于虽然考试过关,但仍然忧心忡忡的李永进,付全友的心态倒是好得多:

“我们测试用的这套无源雷达,只是在407雷达的基础上改进的,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家伙了。”

“咱们要支援的那边,虽然对手是雷达反射面积更小的隐身飞机,但是他们手里的装备也更好些。”

“技术人员提出来的具体方案,是对两部苏制P18预警雷达进行改进,这样一来一回,相当于矛和盾都被增强过,我觉得还是有得打的。”

如果说,之前在得到丁高恒保证之后,他的心态还是“赌了”。

那在看到今天晚上的测试结果之后,心态就基本已经变成“稳了”。

因为就算这次跨国支援行动本身没能取得战果,只要能“看到”隐身飞机就是血赚不亏。

“说的也是。”

眼见领导都做出了如此积极的表态,李永进自然也跟着放松了不少: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个用多部无源雷达取代单个巨型雷达,对隐身目标做多点探测的思路,绝对是大有可为。”

“这新三打三防里面最让人头疼的一项,也总算是有点眉目了……”

他口中“最让人头疼的”,自然是指新三打里面的打隐身飞机。

过去几年,虽然空军也提出了不少相关思路,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直接卡在第一步,也就是“意识到有隐身目标来袭”。

如今至少可以开始考虑第二步了。

“对了,永进呐。”

一段时间的沉默过后,付全友再次突然开口:

“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你觉得,防空兵的编制里面是不是需要进一步保留几支大口径高炮部队,用于重点城市周边的防御?”

听到这个问题,李永进当即有点头皮发麻——

他下一步很有可能升任空军领导,要是在自己任上,防空兵的装备非但没有完成现代化,反而装备回去一堆老式高炮……

那他的名字基本就可以被刻在军种耻辱柱上了。

想到这里,李永进赶紧摇头:

“高炮的射程毕竟还是太短,只能在对方完成攻击之后做补充防空,而且自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基本相当于用一个阵地换对面一架飞机。”

“短期内用来应急尚可,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更多先进的远程防空**……”

好在付全友刚刚也就是随口一问,并没有真的把混成防空旅扩编成高炮师的想法,所以也就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

……

就在二人闲聊的当口,后面几轮测试也陆续完成。

基本上,只要目标不在飞行高度上进行太剧烈的变化,那么炮火覆盖的准确性就能达到90%以上。

尽管有两架运气极佳的靶机无伤穿越了测试空域,但那是因为它们的物理体型确实太小,以至于刚好避开了漫天飞舞的破片。

而一架隐身飞机,哪怕RCS再小,尺寸总归是正常飞机的尺寸。

没道理能逃开。

看着雷达显示屏上最后一个目标在一片炮火中消失,付全友深吸一口气,蹭地站起身,有条不紊下达指令:

“永进,你派一架直升机,用最快的速度到混成6旅的阵地,把他们记录下来的射击指挥数据带回来。”

“还有,让电科集团的同志们把雷达信号数据复制一份,我也要一并带回去……”

“再组织一批有高炮指挥经验的指挥员和参谋,把这次的测试数据编列成表格……”

“是!”

李永进敬了个礼,接着转身准备离开指挥大厅。

“等一下!”

付全友又从身后叫住了他:

“记得再找一批翻译,把所有文字翻译成……”

说到这里,他稍微迟疑了一下:

“暂时先定俄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好了,这样他们应该都能看得懂,也能对来源有个比较合理的暗示。”

“总之,无论如何,这些资料里不能出现中文,涉及数字和表格的时候,也务必不能出现我国独有的书写习惯。”

李永进当即理解了上级的意思,再次抬手敬礼: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