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一百零八章 识时务!遗忘之事,老朱的提醒! 六千字大章)

秋日渐深。

天亦越来越凉。

慢慢再没有了什么虫鸣。

朱高炽怔神的时候,周围十分安静,只有他的心砰砰乱跳。

尽管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但朱高炽如何不清楚三千万两银子是多大一笔钱呢。

他对金银钱财,素来都十分敏感。

半晌之后,朱高炽喉结涌动,艰难开口道:“吴王殿下要投三千万两白银制造枪支火药?”

“不是只有枪支火药。”朱允熥耐心重复道:“还有许许多多的机器,比如说更好的纺织机,更厉害的大炮,不用马拉人推,自己就能跑起来的车子……以及更多你至今没有见过的稀奇古怪玩意儿。”

朱高炽两眼放光,心想若真能造出不用马拉人推,就能自行跑起来的车子,岂不是太好玩了?

但他旋即提出另一个问题,道:“吴王殿下拿这么多钱用来玩这些,不怕皇爷爷责罚吗?”

“玩?”朱允熥不由愕然失笑,道:“我不是玩,这是投资。”

“是大明对未来的投资。”

“这项投资,将决定整个大明的未来,改变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命运,也会让这个世界,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朱高炽认真消化着朱允熥话里面的意思,还是不太懂他的意思。

但想来想去,这与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反正掏钱的人,又不是自己。

有什么问题和责任,也不是自己担。

思索一番后,才问道:“既是如此的话,吴王殿下为什么要将这笔投资,让我来经营呢?”

朱允熥笑了起来,反问道:“怎么,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朱高炽张了张嘴,却没有将话说下去。

他这个年龄的少年,无论富贵贫**,往往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觉得天下之大,自己必定是能做出一番成就的。

有朝一日,定然能让父母亲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但这种自信并没有太多的理由,只是出于少年人的本能。

少年有少年的心态,少年有少年的志气。

另一方面,在这份自信之外,他们其实又非常茫然。

因为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事务上,又似乎总是做不了那么好,无法让父母长辈满意。

真让他担起重担,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了。

“我相信你!”朱允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是皇爷爷的孙子,你也是。”

“皇爷爷是什么人物?”

“那是能靠一只碗,一根棍子就夺得整个天下的大英雄,是真龙天子!”

“我作为皇爷爷的嫡孙,将来自然是要超过皇爷爷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总有一日,我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于你嘛。”

朱允熥斜瞥了他一眼,微微笑着,轻轻叹道:“虽然你的能力连我的千分之一都能没有,但好歹也是皇爷爷众多孙子中的一员。”

“多少有点龙血传承,比外面那些人还是厉害得多了。”

“担任大明制造局的主管,确实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但也勉勉强强可以胜任。”

“再说,谁让你与我同为皇孙,是我的堂兄弟呢?”

“我总得提携一下自家兄弟吧?”

“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外人,我更不放心了。”

这番话听得朱高炽瞠目结舌,想要出言反驳,骂几句你真不要脸之类的。

话到嘴边,突然想起自己此刻还在吴王府内,**上的伤才刚刚好,肚子还饿着呢,连忙改了回来,弯腰深深一拜,道:“吴王殿下天纵奇才,天下绝顶,举世无双,我难及万一。”

“但身为皇室子孙,身为皇爷爷的孙子,自当为大明效力,为国家效力。”

“请吴王殿下放心,我一定将大明制造局管好。”

“在吴王殿下的带领下,改变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命运,引导大明走进新时代。”

咦……

我就喜欢你小子这份纳头就拜的本事!

识时务,知进退。

有此绝技在身,前程不可限量!

朱允熥满意点了点头,道:“不错!有志气!”

“你爹爹如今都已拜我为师,想必你也知道了。”

“你弟弟在我身边办事也很得力,如今再加上你。”

“以后,你们一家三人,就都在我手底下办事了。”

“你们的忠心,我自然会记在心里的。”

朱高炽嘴角微微搐动,很快化为喜笑颜开,大声道:“谢吴王殿下!”

……

安排好朱高炽之后,朱允熥便令人唤来了赵瑞。

“参见吴王殿下!”

赵瑞一进来,便恭敬行礼。

未待朱允熥开口吩咐,他先禀报了一件事。

“今儿个上午,宫里的吉公公来了,说是陛下赏赐了他十万新版宝钞,折银一万两。”

“但宫里头只有银子,没有这么多新版宝钞,陛下让他来找殿下支取。”

“吉公公便找到了奴婢。”

“这么大一笔钱,奴婢也不敢私自作主。”

“可吉公公毕竟是陛下身边的人,又自称是陛下的圣谕,奴婢又不敢不给,只好暂时先应承下来,推说明日派人给他送过去。”

“此事该如何定夺,还请吴王殿下示下。”

朱允熥闻言,笑道:“既然是皇爷爷赏他的,那给他便是了,有什么好犹豫的……不……不对!”

他猛然回过神,随即淡淡望了赵瑞一眼。

老朱与别的皇帝不一样。

贫苦人家出身的老朱,即使赏赐自己身边的人,也素来是很小气的。

除非是对自己儿子孙子等亲人,才会例外。

可今日怎么会无缘无故给一个太监这么大一笔赏赐呢?

“吉公公?”朱允熥忽然想起什么,道:“可是叫吉垣?”

赵瑞应声道:“正是!”

朱允熥立即想起,当初杨士奇第一次进宫面圣,正是这个吉垣带的路。

后来还故意用言语试探杨士奇。

不久前,也是吉垣悄悄给托送报进宫的人传讯,说陛下有令,让吴王只管放手施为!

今日老朱突然给他赏了这么大一笔钱,还以宫中无新版宝钞为由,特意让他来找自己支取,这其中,是有何用意呢?

朱允熥略一思索,又问道:“你可曾问过吉公公,为何陛下会赏他新版宝钞,而不是银子呢?”

赵瑞欠身道:“奴婢借着谈话的时机问过了。”

“吉公公说,陛下是因听到吴王殿下的新版宝钞大获成功,才给他的赏赐。”

“本来是赏了他一千两银子。”

“可吉公公对陛下说,现在大家伙儿都不用银子,改用新版宝钞了,陛下要赏,不如就赏新钞吧。”

“陛下听了,心里头更高兴了,这才赏了他十万新钞。”

原来如此!

朱允熥再度看了赵瑞一眼,见他垂手欠腰,姿态保持极好,不由得微微赞叹。

此人办事,确实谨慎。

吉垣为何被赏赐这种事,不用他交待,就知道自己去主动打听,再来汇报。

光这一点,就超过许多人了。

要知道,王府的奴婢,大多数都是秉承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原则办事。

能不管的事,就绝对不管。

宁愿被斥责愚笨不堪,也不愿意多揽半分事儿。

因为其中的度,非常难以拿捏。

少做只是挨骂,多做则可能丢命。

赵瑞与那些人,却完全不一样。

他知道什么事应该多问,什么事情应该少说。

吉垣的情况,赵瑞知道打听清楚。

但朱允熥不问,他又不会主动多说什么,来显示自己比主子更聪明。

朱允熥问了,他也只是据实回答,不多做半句评论。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实际上却是反人性的。

就好像后世的打工人,往往会忍不住在老板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

多半不是有意为之,但很容易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因为这是人性的本能驱使。

能时时刻刻都将人性本能控制住的人,就非常不一般了。

如此看来,老朱给吉垣的赏赐,确实是在给自己暗示什么。

那又是什么呢?

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新版宝钞……厚赏……

对!

朱允熥猛然回过神来。

大明银行和新版宝钞举得了空前的成功。

但是,他似乎忘了赏赐一起办这件事的人了!

在后世,公司老板都知道给员工画饼,说上市成功,就给你们股份,分红,发巨额奖金等等。

当然,画饼只是画饼,最后兑现的寥寥无几。

但反过来看,那些举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一开始跟着老板干的人,还真的都发家致富了。

股份……分红……巨额奖金……资本家们真给了!

毕竟,资本家们也知道,想要牛马跑,还是得喂草。

饼要会画,偶尔也要兑现一下。

放在这个时代,那便是赏赐!

大量的赏赐!

在这个时代的赏赐,其实质类似于后世的奖金,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

大户人家花钱买回家的丫鬟,理论上不用再给她们一分钱了,因为已经付了买身银子。

但实际上,就如同《红楼梦》里面所描写的那样,丫鬟也会发月钱,逢年过节,还有不少赏赐。

就是为了让她们干活更尽心尽力。

别看老朱对身边的奴婢素来小气,但赏赐有功将士,也是毫不含糊的。

一次便曾赏五千万宝钞,相当于大明两年的财政收入。

如此手笔,不可谓是不大了。

虽然后面的大明宝钞近乎变成了废纸,但老朱发赏赐,还是早期。

那时候的大明宝钞,还是挺值钱的。

办大明银行,印制并发行新版宝钞……这是大事,前所未有的大事。

将这件事办好,无异于打了一个大胜仗。

甚至比打大胜仗的影响更深远,意义更重大!

这件事做成功了,当然要重重赏赐一个相关的人员……从银行的柜员到印制宝钞的技术人员,都应该论功行赏。

要给大家发奖金!

如此才能聚拢人心。

以后要办事的时候,下面的人才会更加卖力。

要不然,那就是我才拿三千块一个月的工资,凭啥给你拼死拼命干活?

光靠杀头,光靠威压,可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

磨洋工摸鱼这种事,是大面积大范围的,还真不好去责罚谁!

唯有给他们重赏,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尽力。

不发军饷的军队,注定打不了胜仗。

任你如何严酷威逼,都是枉然!

但朱允熥还真将这事给忘了。

从后世穿越而来,他至今仍有少许的不习惯。

两处思维在脑海里面打架,又整天忙着朝堂上的权斗,各种刀光剑影,明争暗夺,适应新的生活,以及于遗忘如此重要之事。

杨士奇和姚广孝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杨士奇从一介布衣,一跃而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一步登天,这本身就是天大的恩赏。

姚广孝则是想改变天下的人,什么赏赐之类的……他一个和尚,连肉都不吃,女人也从来不碰,给他金银财宝有什么用呢?

但下面的人不一样。

眼巴巴的跟着吴王殿下做事。

自以为事情办成了,吴王殿下少不得重重赏赐。

结果,啥都没有?

这让下面的人怎么想?

恐怕从此之后,吴王刻薄寡恩的名声,就要不径而走了。

对他执掌大明江山,收拢天下人心,都极为不利。

然而,这件事,杨士奇和姚广孝还不真好向他提起。

毕竟,他们本身也是最重要的参与人。

提起来多少有点为自己邀功请赏的意思。

再则,在他们看来,以吴王殿下的才华能力,肯定不会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记。

吴王没有下令赏赐,必定有其用意,只需要耐心等着就是了。

也唯有老朱看得清楚,才透过给吉垣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来提醒朱允熥。

你宝钞都印了那么多,不要忘了赏赐身边人,给你办事的人!

接下来,他还要去大明军事学院担任院长。

对待那些勋贵功臣,都督武将,也需要恩威并施。

对于一个已然监国,即将被立为储君,继承大明江山的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储君便需要一个“厚恩”的名声。

储君往往会比皇帝更大方,给下属们更多的恩赏。

这当然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人设”。

朱允熥如今也处在这个位置,同样需要这样的“人设”。

另一方面,老朱挑选吉垣,还有其另外的用心。

之前他出言试探,悄悄传密令,如今再来……

想到这里,朱允熥拿定了主意,道:“你明天去吉垣府上,给他送去二十万新钞。”

“跟他说,公公这段时间辛苦了,本王都记在心里呢。”

“皇爷爷赏了他十万新钞,本王也赏他十万新钞,以慰吉公公之功。”

老朱要试吉恒,要用他,朱允熥也就顺着打配合了。

赵瑞微微一怔,面露吃惊之色,没想到吴王殿下会给一名太监如此之重的赏赐,但他什么都没有问,弯腰道:“是!”

“还有!”朱允熥又道:“你再去告诉杨先生和道衍大师一声。”

“这段时间,大伙儿都辛苦了。”

“如今大明银行和新版宝钞,皆大获成功,这全赖大伙儿上下齐心,奋力办事,方有此功。”

“让杨先生和道衍大师,列一份有功人员的名单,评定好功绩,呈报上来,咱要论功行赏。”

顿了一顿,继续接着道:“还有吴王府里的人,是你在管着。”

“你也列一份名单上来,给大伙儿评评功绩苦劳,咱也有赏。”

按这个时代的规矩,每次大肆封赏的时候,讲究普及所有人。

皇帝大赏功臣和宫女太监时,即使是皇宫里面的所有猫儿,狗儿,都有赏赐。

甚至就连老鼠,也要在老鼠洞前放一点赏赐的食物。

这就叫“皇恩浩荡”!

帝王的恩德,广泛施于所有的臣民,不遗露任何一个角落。

至于后面再去灭老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朱允熥如今虽然不是皇帝,却已是监国,众人眼中未来的大明皇帝。

他也应这般行事。

“谢吴王殿下!”赵瑞连忙跪下去行礼拜谢。

毕竟,他也是吴王府的人,还是管家。

朱允熥重赏吴王府所有宫女奴婢侍卫,第一个受赏的人,就是他自己。

“起来吧!”朱允熥挥了挥手,笑道:“本王今日唤你来,还有一件事。”

“本王看你办事用心,行事谨慎,是一个可用之才。”

“一直呆在本王的吴王府里面,未免有些屈才了。”

赵瑞一听,连忙再度跪了下去,磕头道:“殿下,奴婢愿意一直在殿下身边侍候,还求殿下……”

不待他说完,便被朱允熥打断,笑道:“本王又没说要赶你走,你怕什么?”

赵瑞抬起头,神色明显放缓了许多。

朱允熥看着他,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异样。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在用人上,他都是尽量用的历史知名人物。

原因无他。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些人的能力和本事,用他们几乎就是零风险,根本不用怀疑他们的能力。

然而,世间真的只有那些人才了吗?

未必!

一县之才,足以治国!

高祖刘邦以沛县人才为班底争霸楚汉。

光武帝刘秀用南阳人才光复汉朝。

曹氏家族主要依靠谯县人才,三分天下有其一。

老朱打天下,驱逐鞑虏,建立大明,大明的功臣,便以淮西人为主。

淮西二十四将,个个都是老朱的家乡人。

难道天底下的人才,都集中到淮西了吗?

别的地方,就没有人才了吗?

这当然不是,也不符合基本的自然规律。

只不过,在淮西的这些人,他们运气好,有老朱这个好老板带领,跟着也就干出一番功绩。

成为夺取天下,治理天下,青史留名的人才!

倘若夺取天下的不是老朱,而是其他人。

那尽出人才的地方,就不是淮西,而是江西,又或者湖湘,再或者苏杭等等。

人才重要,平台更重要!

有合适的平台加以培养,一县之才,便足以治国!

然而,站在朱允熥的角度,既然熟知历史,那便尽量利用这个优势,直接用历史上的知名人才。

毕竟,靠自己的火眼金睛去识别人才,这很困难,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没有道理丢掉现成的“外挂”不用,自己为难自己的。

只是历史人才终究有限,也有其局限性。

他要发展科技,带领大明走进工业时代,有时候也必须自己去发掘人才。

比如,眼前的赵瑞。

“本王打算注资三千万两白银,成立大明制造局,令燕王之子朱高炽主管。”

“但他毕竟年幼,这么大一笔钱,只不能由他一个人掌着。”

“本王看你办事用心,为人谨慎,决定派你去协助他,也监督他,管好这笔钱。”

赵瑞满脸震惊,旋即脸上浮现惊喜之色,连忙磕头道:“谢吴王殿下!”

说话间,他已是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宫里的太监,都清楚外放去管事意味着什么。

说是一步登天,也丝毫不为过。

何况还是注资三千万两银子成立的机构,权位之重,可想而知。

虽然吴王说主管者是燕王之子朱高炽,可他身为吴王特派,专门去管钱袋子的人,地位之高,也不待多言。

更别说吴王不是还说了吗?他还有监督之责!

赵瑞又岂能不喜?

“行了,好好准备一下吧。”朱允熥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

这等天降之喜,任谁都会激动万分的。

朱允熥再度叮嘱道:“为了成立大明制造局,本王将大明银行能贷款的钱,都给掏空了。”

“本王身上担着天大的干系。”

“大明制造局,关系着大明的未来,关系着天下的未来,你一定要认真办事。”

“干好了,不光是本王会重重赏你。”

“而且,你赵瑞也会在千秋史书留下名字。”

“干不好,本王第一个砍了你的脑袋。”

太监们没有后代和家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反而很在意自己的身后名。

光宗耀祖这个四字,自古便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而于太监而言,没有后代,身后名便是光宗耀祖。

赵瑞重重磕头道:“请吴王殿下放心,赵瑞必竭心用力,配合世子,誓死也要将大明制造局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