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名将之能!与众不同的战法!

朱允熥走上船头,拿出大明制造局新造出来的望远镜,眺望倭寇的营寨。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玻璃就已经问世。

只是在这之后,玻璃在华夏之地,并没有得到重视。

而是将技能点都加在了瓷器制作上面。

朱允熥成立大明制造局之后,大批的银子砸进去,数不清的工匠加入,玻璃的冶炼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无色透明玻璃,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新品。

凸镜和凹镜亦顺理成章,望远镜也就出现了。

此次出征的大明海军,就配备了大量的望远镜。

细细观看一番之后,朱允熥将手中的望远镜交到了朱能和张辅两人手中。

两人都分别看了一会儿,朱能震惊道:“这是何神物,竟有若千里眼一般。”

“这就望远镜,是太孙殿下令大明制造局打造出来的神器。”

马和在大明军事学院读书时,便已经见过此物,当即出言解释。

“太孙殿下制造出来的神器可多了,这只是其中之一。”马和满是崇拜和为之骄傲之色。

“太孙殿下当真是神人也。”张辅由衷感叹。

对于太孙的种种传闻,他早就听得耳皮都起茧了。

之前还以为吹嘘的成分居多。

就好像《大明日报》上刊登的洪武大帝传奇一样。

写得神乎其神,坊间百姓对此都深信不疑。

可张辅这等自幼聪慧的将才,自然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清楚其中有许多都是夸大其辞。

不过是为了向百姓宣传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以此在民间树立更高的威望,维护大明的统治。

以此而推之,他当然也认为,有关太孙的诸多传闻,亦是如此。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吗?

张辅不相信!

可这几日亲眼目睹太孙殿下打造的大明海军舰队,种种神奇之物,才清楚传闻不但没有夸大,反而将太孙殿下的本事说小了。

太孙之能,又岂止是传闻里所能比的?

一时间,张辅亦如马和般,对朱允熥升起强烈的崇拜之情。

他虽然年轻,但内心中自视极高,不服于人。

可面对太孙,竟觉自己愚笨不堪。

朱允熥淡淡一笑。

其实望远镜还真不是他发明出来。

他充其量就是向工匠们讲述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大致原理是什么。

至于如何做出无色透明的玻璃及凸镜,都是大明制造局的工匠,经过无数次反反复复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改造工艺,最终制作而成。

换句话说,朱允熥只是告诉他们,一千里以外的山上,有一件什么宝物。

但你们怎么走到这一千里之外,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真让朱允熥自己去制作,可能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出来。

不过,面对马和等几人,朱允熥也懒得做太多解释。

就让他们去误会好了。

这种被人“误会”的感觉,还挺不错的!

“对于倭寇的营寨,你们怎么看?可看出一点名堂了?”朱允熥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自己看了半天,啥也没看出来。

书上说有经验的将领,仅仅观看敌军营寨,就能看出敌军的虚实,优劣,弱点……从而洞悉敌军的具体情况。

书上还粗略描述了应该如何看。

朱允熥也曾经看过那些书籍。

但真正到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完全抓瞎。

书上写得太简单了。

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很多东西,在书上都找不到答案。

而能与书上所记载的内容严格对照起来的现象,他观察半天,啥也没有发现。

此时才想起朱能和张辅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或许能看出一点端倪。

“据卑职的观察,岛上的倭寇人数,大约在三千人左右。”朱能抢先道。

“应该是二千八百到三千三百之间。”张辅补充了一句。

这都能看出来?

还看得这么准?

朱允熥脸露震惊之色,问道:“何以见得?”

张辅和朱能迅速给出了自己分析依据。

从营寨里面的哨兵数量,房屋分布,乃至出来活动的人员……等等。

甚至连倭寇的作战素养,营寨的坚固程度,攻防的弱点,要如何布置进攻,才能最容易突破,又最大程度的减少己方伤亡,两人都做了详细阐述。

朱允熥只觉如听天书,又有茅塞顿开之感。

久经沙场考验的将领,就是不一样。

他暗暗庆幸自己带了他们两人出来。

还真是带对了。

说完之后,张辅和朱能都眼巴巴望向朱允熥。

两人哪里能想到,眼前的太孙啥也没有看出来,还以为是太孙殿下之所以询问,是在考验自己两人。

以太孙殿下之能,肯定看出了更多的东西。

两人一面寄望着自己的看法能被太孙殿下肯定,一面又想着太孙会不会给出更多的指导呢?

不料,朱允熥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根本不置可否,毕竟他自己根本不清楚,如何评判他们的对错呢?

想来两人皆说得头头是道,应该是错不了的。

转而笑问道:“燕山军中,能似二位一样,轻易看出敌军虚实的将领有多少呢?”

张辅微微沉吟,没有立即作答。

朱能是直性子,大咧咧道:“一般的将领,哪有这样的能力!那都是一群没用的废物。”

朱允熥心中松了一口气。

若随便一个将领,都有这样的本事,那未免也太离谱了一些。

显得他倒是成了笨蛋了。

朱能和张辅能历史上留下名声,以军功一步步爬升上去,自然非寻常将领可比。

两人此时都已经二十几岁,该有的能力,其实都已经全部具备。

所需要的,仅仅是立战功的机会罢了。

张辅接言道:“若没有太孙殿下的望远镜,也观察不了那么仔细,仅凭粗略远看,卑职只能看出倭寇数量在一千人到五千人之间,营寨的弱点更是全然瞧不出来。”

“能看得这般仔细清楚,还是全仗太孙殿下提供的神器。”

朱能也连忙道:“对,全仗太孙殿下的神器,不然就只能去近观,才能瞧得分明。”

后世由于空气污染的缘故,空气中的灰尘和各种颗粒物数量非常多,能见度不高。

即使拿着最先进的望远镜,看太远的地方仍然十分模糊。

在这个时代,没有啥空气污染,天空透明无比,能见度奇高,才能真正发挥望远镜的威力。

“太孙殿下,这股倭寇势力不弱,必是浙江沿海一带的倭寇老巢无疑了。咱们这点兵力,要剿灭他们,只怕不易。”

张辅建议道:“咱们战舰众多,又皆是大船,倭寇的小舟无非与我等在海上作战。”

“不如先包围倭寇,断其海路,再派人去浙江,调遣大军前来围剿。”

别看倭寇只有三千人。

实际上,三千倭寇已经是非常庞大的数量了。

历史上,嘉靖年间,曾有五十几名倭寇,纵横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路烧杀抢掠,最后打到金陵城下的奇事。

也有过七十几名倭寇,同样是横跨三省,在二十几个县肆虐,杀死杀伤四五千人,才被剿灭的事。

固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明朝中后期,官府**,军备松驰,士兵无心应战。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倭寇的战力之强!

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明的军队,是半耕半战的。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说到底就是一群拿起武器的农民。

武器还都是破破烂烂的。

真正能打的,只有武将身边的少数亲兵。

但倭寇不一样。

每一名倭寇,无论是从倭国过来的真倭,还是混杂其中的江洋大盗,他们都是真正的职业强盗。

杀人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他们当中也没有老弱病残,全部都是壮年精锐。

因为老弱病残是很难做强盗的,只能自己退出,或者干脆就是被曾经的同伴杀了。

这样的职业强盗,几十个人的战力就很强了。

普通县城的衙役,还真挡不住他们。

当然,明初的军队,战力远不是中后期可比。

但卫所兵都有大量的老弱病残,也在半耕半战。

除了北方边塞的明军,仍是精锐中的精锐以外,南方和平了二十几年,许多卫所兵已将精力主要放在耕种上,而非作战了。

倭寇则是纯精锐,有多少人都是实打实的。

三千倭寇,实际上就相当于数万军队。

朱允熥率领的大明海军,都是新军。

张辅心里总有担心。

一支新训练出来的军队,没有经过战场血与火的考验,它能行吗?

基于此,稳妥起见,他才提出围而不攻的建议。

反正从地图上看,翁山县距离大陆不远,将倭寇围住,就是瓮中捉鳖。

等大军一到,还怕不能铲除这股倭寇吗?

朱能却是不以为然。

“兵贵神速,倭寇不知我军来到这里,没有防备。”

“此时就该一鼓作气,对倭寇发起冲锋,将其彻底剿灭。”

“朱能愿为先锋,率敢死将士,带头上岸,与倭寇死战。”

他素来以敢打敢拼而著称,此时更是跃跃欲试,要在太孙殿下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勇武。

朱允熥转而望向马和,道:“你有何看法呢?”

“卑职以为,可以将倭寇围住,然后用炮轰!”马和道:“卑职仔细观察过,倭寇无炮,对我军的远程炮火攻击,没有还手之力。”

“用大炮轰几天几夜,再进攻就容易了。”

与刚从北方来到金陵城,然后马上参加远征的朱能和张辅不一样。

曾经在大明军事学院读书,接受过训练的马和,很清楚大明海军舰炮的威力。

朱能和张辅则脸露狐疑之色。

在他们看来,大炮最大的威力,主要还是恐吓敌人的战马。

战马受惊,就会陷入混乱。

然后趁机发起进攻,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靠大炮杀伤,几个实心弹扔下去,又能杀死几个人呢?

可倭寇盘据海岛塞中,并没有马匹。

只要不自乱阵脚,能给其造成的杀伤会很有限。

倭寇可都是亡命之徒,不可能会被几声炮响吓住。

朱能拱手道:“卑职以为,真要用炮攻,也要在炮击过后,便迅速发起进攻,不能久拖。”

“须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朱允熥哈哈大笑:“没有这么麻烦,我大明将士的血,不能随意白白浪费在这群倭寇身上。”

他吩咐道:“传令,令各舰列阵,分别瞄准不同的区域,待本宫下令后,一齐炮击。”

令旗官当即开始传迅。

这时候,复杂旗语和完整编码规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要调整每一条战舰的位置,并给其分配不同的攻击区域,指令非常精细且复杂。

若没有相应的旗语,就只能派小艇下去,人工传讯了。

他们三人的建议,各不相同。

但朱允熥却是谁的建议也不打算采纳。

通过营寨来看敌军虚实,他确实不如张辅和朱能两人。

但对这支由他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海军的战力,以及如何发挥这支海军的最大战力,朱允熥却是最清楚不过了。

今日就要让他们几人,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炮战。

什么叫强大的海军!

给他们来一点小小的心灵震撼。

日后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海军将领。

战舰迅速调整,依仗三角纵帆的特殊性,它们在海中非常灵活,进退自如。

但旁边朱能和张辅的脸上,却皆流露出惊疑之色,并显得十分忐忑不安。

两人都是知战之人。

在他们看来,远道而来,要么干脆围住,要么就立即发起进攻。

似太孙殿下这般,围又不围,攻又不攻,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海上调整军舰阵刑,这不是给倭寇更多更充分的准备应战时间吗?

从军事角度考虑,这无疑是兵家大忌。

世上岂有这样用兵的?

可太孙殿下之前的所作所为,震慑了两人。

此刻的朱能和张辅虽然皆是大惑不解,心里焦急不安,却都没有出言劝阻。

始终在一旁静静等待,看太孙殿下会如何指挥作战。

待到所有的战舰全部准备完毕,炮口瞄准各自的负责的区域。

朱允熥方下令道:“开始炮击!”

轰!

轰!

轰!

随着一声令下。

刹时间,万炮齐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