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一百八十九章 老朱的提议,根本国策的转向!

“陛……老爷英明!”吉垣忙不迭地奉承了一句。

老朱目光转向一侧,挥了挥手。

侍卫当即将足利义满押上前来。

“你就是倭国的大将军足利义满?”

老朱打量着被侍卫按着跪在地上的足利义满:“就是你两度杀咱派过去的使团人员,羞辱大明的使臣?”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足利义满操着并不熟练的大明官话:“那并非是我的主意,而是天皇陛下的意思。”

他心中筹谋已久,此际见到了大明皇帝,便赶忙说出来。

“胡说八道!”老朱怒斥道:“咱又不是不知道,你们倭国,那个什么天皇就是一个摆设,实际掌权的是你这个倭国大将军。”

“大明皇帝陛下,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足利义满道:“我们天皇不理政,那是因他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神而非人,自然不管人间之事。”

“我身为征夷大将军,虽然掌握着朝政大权,却要听从神的令谕。”

“天皇的旨意,我不得不从。”

老朱冷哼一声,道:“蕞尔小国,也敢自称‘天皇’?”

“大明皇帝陛下明鉴。”足利义满立即告状道:“他正是因为自己自称是‘天皇’,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才对大明不满。”

“因为大明的皇帝陛下,也自称是‘天子’。”

“他觉得这是对天神的侮辱,故而杀大明使团之人,辱大明使臣,还令武士们前来大明烧杀抢掠。”

“这一切,都是‘天皇陛下’的旨意,与我无关啊!”

足利义满全族被诛杀,而他自己则被押解至大明问罪。

在足利义满心中,最恨的人并非朱允熥,而是倭国的后小松天皇。

与倭国平民百姓不同,天皇在幕府将军眼中,从来就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而是历代幕府将军控制臣民的傀儡。

可如今,那个傀儡竟跳出来,杀了他的全族。

整个幕府上下被杀得一干二净。

他恨啊!

恨到了极点!

那个自己拿来用的“夜壶”,竟然反水。

明明自己未曾亏待过他。

好吃好喝供着,像养笼中鸟一般养着他。

从未让他挨过一顿饿。

这个该死的家伙,不知感恩,竟然杀我幕府全族!

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当初就将天皇杀了,另立一个幼儿当天皇。

或者干脆用自己的儿子李代桃僵去当天皇。

难道那个傀儡还能反抗不成?

都怪自己心太软!

事到如今,足利义满只想挑起大明皇帝陛下的怒火,让他去杀了天皇。

为自己的家族报仇。

“巧言令色。”

“到了今日,竟然还不认罪悔罪?”

“咱就收到了奏报,你可是准备尽起大军,来攻我大明的。”

“不过是刚好遇上了我大明海军远征舰队,才全军覆没。”

足利义满喊道:“冤枉啊!”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对大明从来只有向往和崇拜之情。”

“绝无半点冒犯之心。”

“当时我决定出兵大明,完全是受了大明叛徒黄子澄的欺骗。”

“此事早已查明,皇帝陛下一问便知!”

老朱微微怔了一下,转而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黄子澄的事,朱允熥一直未曾上报,故而老朱并不知晓。

之前传旨的公公立即上前,将黄子澄的事,都详详细细讲了一遍。

能在老朱身边办事的公公,皆有几分能耐。

早在看到黄子澄被和足利义满一起押着的时候,就特意去询问过原委。

就算老朱此时不问,他等下也是要禀报的。

“当诛九族!当诛九族!当诛九族!”老朱听他说完,气得青筋根根暴起。

为了改立皇储,不惜借着出使倭国的机会,劝说倭国出兵大明。

不仅承诺让倭国肆意烧杀抢掠,还签下每年纳贡几百万,割让浙江之地,让倭国派人来朝廷监督的卖国协议!

这种人,怎敢自称圣人弟子?

老朱更气恼的是,黄子澄做这种事,朝中难道当真无人知晓吗?

他要让倭国出兵,必定会勾结朝中某些大臣,好让他们里应外合。

为何此前无人主动报告朝廷呢?

“查,去告诉咱那个逆孙,黄子澄的事,必须追查到底。”

“不管涉及到谁,统统给咱杀无赦。”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挥了挥手,示意那个公公上前靠近。

在他耳边吩咐道:“你去提醒他一声,让他借着黄子澄的案子,好好做文章。正好将那些暗中反对他的人,明里暗里想和他作对的势力,都给清洗了!”

公公身躯颤抖,神色骇然,忙道:“奴婢遵旨。”

老朱又道:“不要说这是咱给他出的主意。咱可没那么关心那个逆孙的事。”

公公险些憋不住要笑出声,连忙扭转面部肌肉,保持表情严肃。

老朱转而望向旁边的足利义满,道:“将这个倭国的大将军押送回金陵城,严加审问,看看咱大明还有没有其他勾结倭国的人。”

公公领了旨,正要告辞,老朱又想起什么,随即又道:“不过,他说的那个倭国‘天皇’的称呼,确实不妥。”

“一个偏居海外的弹丸小国罢了,也敢妄称‘天皇’?”

“这个称号得改。”

“倭国盗寇众多,所谓的倭国‘天皇’,依咱看,也就是盗贼头子。”

“咱们大明都称占山为王的盗贼叫‘大王’,咱看倭国‘天皇’,也是一个海大王,岛大王。”

“以后就从‘天皇’,改叫‘大王’吧。”

老朱一锤定音。

当下立即有人将足利义满押回去,同时传达改倭国“天皇”为“大王”的旨意。

老朱的队伍,没有再停留,很快便接着启程,直奔苏州而去。

……

金陵皇宫。

朱允熥立即拿着老朱的圣旨,召见了文武百官。

旨意一宣,满朝皆惊。

关于宗室制度改革的传言,早已流传许久。

但在许多大臣的预想中,他们分析的改革方案,首先是削减宗室亲王的俸禄。

此前已经有人提议,将亲王俸禄由五万石米削至一万石,其它各项亦然。

其他爵位也如此。

如此一来,所需承担的支出大减,便能维持很多年了。

却未曾想到,陛下公布的改革,竟是全部降爵继承。

亲王之子,将不能继承王位,而只能是郡王。

非长子更是直接降成了镇国将军。

这还需要考核过关。

没有通过考核,还要再降一等。

而原来降到奉国中尉,便不再下降,新的宗室制度却是可以降到平民为止。

同时也解除了宗室子弟不准经商,不准做任何营生的限制。

宗室的福利大幅削减,而要他们自谋生路。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获得永不降等的爵位。

只是条件极为苛刻,必须得为朝廷立下大功才行。

许多人立即从这道圣旨中,察觉到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这是鼓励藩王为大明开疆拓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立下盖世之功,才能获得永不降等的铁帽子爵位。

这也意味着,整个大明的国策,乃至立国之本,都将有根本性的转变。

从固守如今的疆域,变为全面的对外扩张。

一时之间,众多大臣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读书人最喜欢进谏的事情之一,就是帝王不能好大喜功,随意向外征战。

可以说,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朝廷里面至少百分之八九十是反战派。

不得不说,华夏真的是一个极度爱好和平的民族。

自古以来,只有当中原大地分裂之时,战争才会成为各国朝堂的主旋律。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比如三国鼎立之时。

一旦完成统一,根本没什么人想向外扩张。

这固然有地理因素,因为环绕中原大地的,都是蛮荒之地,带不来什么收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天生就是喜欢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对外战争往往是因为外敌入侵,被逼无奈而进行的反击。

出兵去征伐,乃至经略那些地方,通常也只是为了将那些地方引为中原大地的屏障,扩大防御范围,保护中原大地不受侵犯。

这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拓殖民地,是截然不同的思维。

华夏民族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奴役别的民族,他们心中所想的,只是教化那些化外之地的蛮夷,引导他们也成为文明人。

这其中当然有几分自大自傲的心理。

毕竟,在华夏人眼中,中原大地就是天下的中心,世界最好的地方,远非外面的蛮夷之地能比。

既然自己已经占了全天下最好的地方,当然不想要其他的破烂之地。

没有好处和收益不说,还要劳神费力去管理。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种心态和文化影响下,华夏民族也确实成了最热爱和平,最反对对外扩张的民族。

这道明面上为改革宗室制度的圣旨,实际上意味着要改变这一切。

大明将从此开启大规模的对外扩张。

这也意味着,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安稳舒适的好日子,只有无尽的战争。

想到这里,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再也坐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