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二百八十八章 金陵城的战争机器…

正如后世高速行驶的动车上,只要有一个烟鬼不遵守规矩抽烟,便能致使列车紧急报警停车。

再或者有人故意按紧急按钮也是一样。

金陵城在朱允熥的改造下,也已然变为了一台庞大而严密的机器。

当警报敲响时,各部门便立即按照事先预订的方案,有条不紊的运转了起来。

警报当然进行了分级。

但突然之间,几十名壮汉,手持武器,进攻朝廷最重要的衙门,这无疑已然是最高级别的警报了。

因为按朱允熥的设想,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近乎便相当于历史上清朝时的天理教起义一样的事件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天理教两百余人,骤然在京城发动起义,打得清廷措手不及。

其中的四五十人,更是一下子就杀进了清朝的皇宫内。

若不是刚好嘉庆帝不在皇宫里面,说不定就会当场一命呜呼了。

也会因此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天大笑话。

区区四五十,还尽皆是江湖人士,而非正规军队,便将一个庞大的帝国闹得天翻地覆,杀死了王朝的皇帝。

这里面固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清朝到后期**不堪,武备松驰,军纪涣散。

但一个很大的因素,也是事起突然,应变不及。

天理教在中心开花,直捣黄龙。

这和刺客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对准核心,一个刺客都能震动天下。

有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朱允熥当然会注意防备。

一旦发生类似的事情,金陵城这台庞大的机器,便会立即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以防有不测发生。

毕竟,敢攻击大明王朝的重要衙门,“凶徒”之所谋,恐怕就不仅止于此了。

要不然,正常人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正常的推理逻辑下,这极可能是发起全面暴动的前奏。

即对方还会接着攻击其他的衙门,乃至皇宫。

谋的是改朝换代!

否则,就算有一个人想“**”,总不至于是一群人都想“**”吧?

就算他自己想**,也要为家人着想吧?

要知道,依大明律,持武器攻击衙门,视同造反!

三五十个人,持武器攻击朝廷的重要衙门,除了造反,也想不出其他原由了。

就好像后世,也无法想象,有一群人拿着武器,去进攻国家的重要部委一样!

大明科学院虽不是六部之一,可其实际地位,已几乎比肩六部。

某种程度上,甚至还犹有过之。

毕竟,若有造反的话,冲进六部的衙门里面,杀几个官员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可大明科学院就不一样了。

里面有大量的技术资料,涉及枪支大炮的制作,先进火药的制作……乃至制造大明宝钞的各种核心技术等等。

光是这些,一旦落入敌手,便是不可想象的巨损失。

朱允熥在设计这套“系统”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几十个壮汉,手持兵刃,冲击国家重要衙门,仅仅因为“误会”?

故而,在警报发出后。

应天府的捕快动了。

刑部缉盗司动了。

锦衣卫动了。

皇城兵马司动了。

皇宫,东宫,各城门驻防军动了。

……

在极短的时间内,诺大的金陵城,一下子就从和平状态,转变为战争状态。

所有的衙门,都在收到消息后,拉响了警报。

刑部、礼部、兵部、工部……大明银行,大明日报,粮食署,邮传部……

甚至城内的各勋贵家,在看到警报拉响后,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却也在第一时间紧闭大门,召集家丁,准备应变。

街道上维持秩序,指挥交通的差役,高声呼吁百姓即刻回家,或马上就近躲避,不要继续在街道上行走,妨碍兵马紧急调动。

金陵城所有店铺都以最快的速度在关门,整个金陵城的所有市场,全面休市……

“什么情况?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有来不及回家,躺避在街边角落里的百姓,瑟瑟发抖的询问。

“不知道,但高塔上巡视的士卒,从来没有发出过这样的警讯。”

有人焦虑不安的回复道。

百姓们对于警备等级并不清楚,只是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惊魂失魄。

话音刚落。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是战鼓!”有人惊叫道:“我以前曾经在军中服役,此次太孙殿下军改才退役经商,这是军队里召集士兵,紧急迎敌的战鼓!”

“不止一处地方在擂鼓集兵!”

“天啊,发生什么事了?”有人吓得几乎要哭了。

“金陵城可是大明京师,怎么会有战事呢?”有人不解地问道。

“难道是倭寇杀得城下了?再或是北元骑兵南下?”

“那不可能,倭寇都被太孙殿下剿灭了,倭国都臣服我大明了。”

“北元更不可能!前段时间,我大明天军才刚刚踏平草原,北元已定。再说,金陵城地处南方,草原铁骑南下要行几千里,怎么可能突然杀到?”

“我大明如今兵精粮足,外敌入侵,绝无可能。”

“不会有人叛乱吧?”

“京师之地,又无外敌,突然乱起,只可能是叛乱了!”

“莫非,莫非……是有人要对太孙殿下不利吗?”

“听说皇帝陛下不在京师,说不定就是因此有人要趁机对太孙殿下不利。”

“太孙殿下这么好,哪个天杀的敢对太孙殿下不利,老子和他拼了。”

“对,咱们大伙都回家抄家伙去,有锄头的扛锄头,没锄头的拿菜刀,再不挤就抄木棍,咱们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誓死保卫太孙殿下!”

……

众人喊着口号,就要各自不顾一切的冲回家去。

好在人群总算还有清醒一点人,当下高声呼吁道:“大伙儿不要急,太孙殿下是何等天纵奇才,又岂是阴险歹人能随意得逞的?”

“眼下金陵城已拉响警报,相信各路勤王的兵马必闻讯而动。”

“咱们大伙儿只要静候佳音,不要给太孙殿下添乱即可。”

“真要是有什么事,等情况明了,咱们再动也不迟。”

此言一出,人群里当即有人响应道:“说得有道理啊,太孙殿下又岂是那些阴险歹人能随便扳倒的。”

“太孙殿下一定会平定叛乱,将歹人全部绳之以法的。”

“对,大伙要相信太孙殿下。”

“金陵城的高塔示警,便是太孙殿下所修筑,如今看来,很有用啊,反应这么快,那些歹人一定想不到吧!我看是他们完蛋了,太孙殿下肯定安然无恙。”

议论声中,便见一队队官兵纵马奔驰,呼啸而过。

……

不止民间百姓,各官府衙门的官员,也在议论纷纷。

礼部。

“究竟发生了何事?”一名官员惊疑不定的问道。

另一名官员沉声道:“高塔示警,而且是最高级别的警讯,这通常是有人造反才会发出的。”

毕竟是礼部的官员,了解得自然比民间百姓更多。

“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造反?”有官员满脸不可置信,道:“如今朝堂上,太孙殿下早已大权独揽,无人可以挑战太孙殿下的地位,怎么可能会有人造反呢?”

一说到造反,那名官员首先想到的是“**”。

毕竟,底层百姓突然发起暴动,袭击中枢,这种事想想也不可能成功。

但“**”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权力和威望,能在**后稳住朝局。

否则,那就不叫**,而叫**。

可眼下的朝廷,只有太孙殿下一个人称霸,没有敌对势力,谁还会发起**呢。

总不可能是太孙殿下自己……以太孙殿下今时今日的权势,不管要对付朝堂里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不用这么大的阵仗啊。

直接一纸命令,便能将人抓了。

大明朝堂上,还没有太孙殿下抓不了的人。

再说,皇帝陛下不在京师。

就算**发起者侥幸成功,只要在外头的皇帝陛下一声号令,也能马上夺了他的权力。

这真是咄咄怪事了。

“那也未必得。”有官员接口道:“之前不是发生了袭杀太孙殿下的事件吗?如果那样的事再重演,也必然是最高警讯。”

这句话一出口,在场众官员们顿时一个个脸色大变。

是啊!

造反也未必是聚集很多起兵那种情况。

也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袭击太孙殿下的车驾。

这其实不难办到。

也不一定需要什么势均力敌的**对手。

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皇帝作为最高权力掌握者,一般都是居住在深宫内院,轻易不会外出。

刺客自然难以刺杀。

真到皇帝出行的时候,其仪仗和安保的规模,都是难以想象的庞大。

隔很远的地方,也要清空闲杂人等。

就是为了防止有意外发生。

毕竟,连秦始皇外出巡视,都数次被刺客袭击。

太孙殿下如今虽然大权在握,却毕竟没有登基称帝,又经常坐马车出入,真遇到了刺客,也毫不奇怪。

“看方向,应该是大明科学院。那是太孙殿下亲自创办,据说太孙殿下经常出入那里,看来,那些人的目标,果然是瞄准了太孙殿下。”

“这可如何是好?太孙殿下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有官员拍着手急道。

入朝为官,最怕的便是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动。

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品阶不是很高的官员而言,朝局稳定不变,才最符合自身利益。

退一万步说,即使是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此际情况不明,承担的风险仍是巨大的。

毕竟,原来的掌权者在,他们是继续当官,无非是难以升职而已。

可新人上台,则可能大洗朝堂。

弄不好人头落地,甚至诛连家人。

站在哪个立场选择,不言而喻。

至于高阶官员,就更加害怕了。

若真是“**”,身为高级官员,事先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那便说明,不是自己这边的人马。

毕竟,若真是“自己人”,身为朝廷大员的他,一定会事先便知情的。

故而,无论高官还是低级官员,个个吓得惶恐不安,祈祷千万不要出事。

“放心吧,太孙殿下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有官员劝慰道。

“是啊,我等还是谨守本职,静待消息吧。”

又有官员道:“我看那高塔上看守的士卒,在做着奇怪的手势并挥舞旗帜,应该是传递更具体的消息,有人能看得懂吗?”

“别想了,据说那是太孙殿下令人特意编制出来的‘旗语’,原本是用于海军在海上打仗时,船舶之间通讯下达命令。后来,太孙殿下又将其用于高塔之上,正好可以传递讯息。可“旗语”便和“哑语”一样,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学会,我们又没有学过,哪里看得懂啊?”

“无须担心,京师里负责治安的衙门,刑部缉盗司,以及各宫门驻军,城门守军,锦衣卫,皇城兵马司都有能看懂的人。”

“眼下京城已进入战备状态,我等文官,只须安民便好,平乱之事,自会有人去处理。”

他的话音刚落,礼部已有堂官出来,吩咐道:“大家都不要惊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今日临变,正是我等显现本事,报效国家之时。”

“身为礼部文官,平叛之事,无须我等多操心。”

“但守住礼部衙门,不被不法狂徒侵犯即可。”

“其二则是,立即派人,前后国子监,稳定学子之心。”

堂官当即发布了一条条的命令,一边派官员前往国子监,一边令众礼部的守卫做好战斗准备。

同样的一幕幕,也发生在其他衙门。

有兵马,有武力的衙门,本身就有预案,自不待言。

即使是纯粹的文官衙门,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也迅速反应过来,做出布置。

朱允熥执政日久,大臣们对他的信心很足。

当下也皆是各司其职。

慌乱之后,又迅速恢复了秩序,并没有引发更大的混乱。

只是人人心中皆紧张无比,焦急不安。

而此际的朱允熥,正在东宫的卧室内,抱着美女,呼呼大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