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七十万大军,本公主无敌了 第522章

小舅舅送来的人倒是没叫梁崇月失望,就连那个眼看着就快要死了的老头都被江郁救了回来。

不过江郁救人的方式与旁的苗疆后人大有不同,旁人都是将可以引出蛊虫的草药放置囚犯口中,慢慢将其引出。

唯有江郁上来就拿出一条足有梁崇月小指粗的小蛇,逼迫半边身体都已经进到鬼门关的老头整个吞下去。

随后就开始在老头的胳膊上划口子,漆黑的血顺着一道道伤口流下,直到血液渐渐正常,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蛊虫被身后紧追不舍的小蛇逼着从划开的口子里钻了出来。

屋子里这些都是犯了罪的官员,这些年养尊处优的,身体不算差,老头的脸色也渐渐恢复了正常。

“殿下,草民已经成功取出蛊虫。”

江郁放出来的那条小蛇主动钻回了琉璃盏中,被赶出来的蛊虫竟然乖巧的躺在江郁的手心里,就连最吓人的尖牙都收了起来。

梁崇月赞赏的看了他一眼,手段虽然狠辣,但却是最快取出蛊虫的人,梁崇月的视线朝着江郁身后的老头身上看了一眼,虽然缓过来了,但仍能看出命不久矣之相,若是换了旁人来,不见得能有这个胆量。

“你很不错,本公主很欣赏你。”

梁崇月笑着夸了江郁一句,哪怕这屋子里的光线有限,梁崇月明媚如骄阳的笑容还是一样的难以忽视。

江郁被这抹笑惊艳,面上的虚弱也忘记装了,轻咳一声,故作不在意的转过头去,不再看梁崇月。

梁崇月两世为人,见惯了男人的这副面孔,目光开始在剩下几人身上扫视。

速度没有江郁快,也够用了,梁崇月让井随泱将那八只被取出的蛊虫收回盒子里。

等井随泱将盒子收好,放回她身边后,梁崇月起身,一只手叩在盒子上,借着宽袖遮掩,将手下的盒子换了一个。

装着八个蛊虫的盒子被她收回了背包里。

“诸位今日辛苦,先好好歇息吧,近日就不要出门了,有什么需要的,同本公主的人说,他们都会为你们备好。”

梁崇月说完,平安从外面走了进来,朝着这些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些人都还算懂规矩,没有一个人反抗,一个接着一个收拾好药箱,跟着平安回到了原先的屋子里。

江郁走在最后面,在迈出门槛的时候,转过头来,同梁崇月对视一眼,下一秒,视线就被井随泱挡住。

梁崇月不关心男人之间的这种小事,也没有出声制止井随泱,等到井随泱主动让开视线后,屋门处已经没人了。

梁崇月的视线在屋里子缩在在一起的囚犯身上扫过,一眼过去都是熟人,都是那日跪在养心殿外逼着她远嫁和亲的,没想到渣爹的速度这么快,她还没“远嫁和亲”,这些人就已经被撸了乌纱帽,成了阶下囚。

“大家都是熟人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应当有数。”

梁崇月放出去的蛊虫伤了这些人的喉咙,现在一个个都说不了话了,只能不住的流泪点头,被泪水糊住的眼睛里满是后悔,但已经晚了。

有些事情一旦做下,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梁崇月拿上空无一物的盒子,出屋子前,朝着井随泱做了一个处理的手势。

只有死人才会永远保守秘密,梁崇月再也不会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了。

梁崇月出了屋子还没走几步,就看见那个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少年又跑了回来,寒冬里,他头上的汗已经吹干,就是脸色还有些白。

“殿下好巧,草民有东西忘记拿了,回来拿。”

井随泱正在里面解决人,虽然声音不大,但梁崇月还是能听到一些。

梁崇月莲步微移,玉臂抬起,拿着盒子的手横在了少年的去路上,梁崇月生的完美继承了母后的明媚昳丽,眉眼又像极了渣爹,不怒自威。

单薄的身影站在那里,像是一道柔弱又坚定的屏障,可那一瞬间散发出来的气场,却足以让人畏惧退却。

“很重要的东西吗?”

梁崇月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抬起的手上还拿着木盒子,指尖被冷风一吹,泛起淡淡的粉。

“倒也不算重要,或许是草民自己收起来,忘记放在何处了,草民再回去找找。”

江郁说完,还做出思索的神情,站在梁崇月面前站了一会儿。

梁崇月拿着盒子的手一直抬着,直到江郁转身离开了此处。

没一会儿井随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带着浓烈的血腥味,和化骨水的味道。

梁崇月手臂放下的同时转头看向井随泱,见他正盯着江郁离开的方向,眼神里一闪而过的阴郁不耐。

“先别动他,他还有用。”

梁崇月还不知道北境那个擅用蛊毒的高手到底有多厉害,现在这八个人一个也不能死。

井随泱也知道自己情绪不对,每次一遇到和殿下有关的事情,他总还是不能控制好情绪。

井随泱调整好情绪后,转身朝殿下道:

“都处理好了,已经全部化水。”

梁崇月信得过井随泱,没有进去检查:

“一会儿回府之后,你多派几个人来换平安回去,一定看好他们,谁若是不对劲,先抓再审。”

看到井随泱点头应下后,梁崇月运气飞身,直接上了屋顶,先井随泱一步朝着公主府的方向奔袭。

回府之后,梁崇月简单洗漱了一番,倒头就睡,一秒钟都不想耽搁。

等到她一觉睡醒,已经到午时了,用过午膳,梁崇月骑马出城,在京郊大营和狩猎场都转了一圈。

傍晚时分还去了趟侯府,同外祖父和两位舅舅又聊了些事情。

从侯府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戌时一刻了,夜里的曲安宫道永远是京城里最寂静的一角,每隔一段距离,每户的牌匾两旁都挂着精致的灯笼,灯光昏黄柔和,洒在青石板路上,映照出历史的痕迹。

如今一条道上,一半的牌匾上都挂了白绫,路过的时候还能听到几声悲戚的哭声,这架势瞧着比太后死那天还要肃穆萧条。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