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第136章把儒家抬出来,让孔克表担任国子监祭酒

“胡说八道!”

吴颐一指朱雄英,厉声呵斥。

“老不死的,我可是大明皇的长孙,你怎么能不知道君臣之间的礼节?”

朱雄英也不客气,直接道:

“咱们大明希望小学,跟国子监比了两次,国子监的学子,连我一个八岁小孩都不如。”

“赌就赌,输了就得认。输了还不承认,那还算什么赌约?”

“孔老爷子就是这么教你的吗?伪君子!”

朱雄英的一番话,让吴颐呛得说不出话来。

宋讷微微眯起了眼睛,没有理会周围的一切。

仿佛这些事情都与他无关一般。

朱元璋听完朱雄英的解释,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之前,他对吴颐的话,还有些怀疑。

现在朱雄英亲自出面解释,朱元璋自然是气得不轻。

国子监的祭酒,在整个大明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

做出这种事,真的是太无耻了!

这怎么培养出的优秀学生?

“吴颐,你确定皇长孙说的是真的吗?”

朱元璋面色一寒,不怒自威的说道:“这件事,你必须给咱一个交代。”

老朱怎么也想不到,在朝中,竟然会有人拿他当**耍!

吴颐连忙磕头道:

“陛下,老臣有罪,老臣罪该万死……”

吴颐心中一紧,却是想不出什么理由来。

不知为何,他一时头脑发热,竟然说出了这么离谱的话。

“你的确该死!”

朱元璋恨得牙痒痒。

“对!”朱雄英见此,乘胜追击:“欺君之罪,当斩!”

“是不是看书看傻了?”

“陛下雄才伟略,自有分寸,明察秋毫,你以为你能骗得了陛下?”

“这就是孔老夫子对你的教导吗?这就是圣贤书中的内容?”

被朱雄英这么一夸,老朱的脸都红了。

被自己的孙子夸一句,可比那些大臣们拍自己的马屁舒服多了。

但这背后,将儒学踩在脚下的意义却十分明显。

朱元璋正要开口。

跪在大殿中央的吴颐,终于承受不住这股威压,当场晕了过去。

朱元璋头疼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李公公,快去请太医!”

“是!”

说完,李公公转身就去请太医。

朱元璋看了宋讷一眼。

宋讷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话,但朱元璋并没有顺势让宋讷当国子监祭酒。

而是开口说道:

“吴颐有欺君罔上之罪,如今已经不适合做国子监祭酒了,到时候,咱会让孔克表去当国子监祭酒!”

朱元璋给朱雄英树立了一个靶子。

朱雄英想要在大明站稳脚跟,就必须面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老朱的意思,就是要把两派之间的矛盾摆在明面上。

否则,只要儒家龟缩不出,科学就很难对付。

朱雄英感动坏了。

“爷爷,我想跟你要人!”朱雄英顿了顿,说道。

“什么人?”

朱元璋被勾起了兴趣,笑着问道。

“这宋讷宋大人,我要了。”

朱雄英指着宋讷说道:“我们大明希望小学,还缺一位教识字的老师,你看怎么样?”

“让宋大人来吧!有他在,学生们认出来的字肯定会更多。”

宋讷:“……”

我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又是国子监司业,又是殿阁大学士。

我怎么会去你那里教识字?

“啊,不过也不必勉强。”

朱雄英哈哈一笑,挠了挠头:“如果宋大人不愿意的话,要不,我们再找个识字的教书先生?”

“你怎么看,宋讷?”

朱元璋冷冰冰的说道。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种命令。

“臣遵旨!”宋讷木然回答。

朱雄英会意地笑了笑:“多谢宋讷宋大人,啊不,现在得叫宋先生了!”

宋讷心中苦涩。

但他却不敢反驳。

宋讷虽然跟着吴颐而来,可连弹劾朱雄英的话都没说过。

也幸好没有弹劾朱雄英,否则就是和吴颐一般的下场,直接被削了官职。

看来,吴颐是不配做国子监祭酒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帝王之道,还是很高明的。

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提拔孔克表。

孔克表怎么说也是孔子第五十五世孙,真要给他定罪,也不知道后人会怎么看他的。

但事实上,朱元璋把儒门踩得很惨。

孔克表果然由国子监的司业升为祭酒,官阶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是现在,他却成了孤家寡人。

老朱也没提两人打赌的事情,而是默认国子监成绩优异的学子,可以直接跳过考试,进入大明希望小学就读。

这样一来,那些优秀的人就会离开。

到了最后,国子监里都是些不成器的学生。

最重要的是,孔克表等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么一想,宋讷心里舒服多了。

朱雄英,怎么说也是大明嫡长孙,或许,跟着皇长孙会有什么惊喜也说不定。

识字就识字,咱教就是了。

朱雄英带着宋讷从偏殿中走了出来。

朱雄英抬起头,看着宋讷:“宋司业来我大明希望小学就职,职位依旧是司业。不过,你来这里也是有好处的。”

“能有什么好处?”宋讷语气不善地说道。

“咱们这里的福利,可不比国子监差。”

朱雄英说道:“宋讷先生只需要给咱们学校招几个识字的先生,让他们教书,然后您再处理日常事务。”

“至于俸禄,我们将会给你十倍于国子监的月钱。”

宋讷双目圆睁,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之色。

皇长孙,还真是财大气粗啊。

要知道,大明的官俸,实在是太低了。

一个从六品的国子监大学士,一年的月俸只有一百五十石左右。

大明开国之初,年俸只有八十石。

生活确实很艰难。

官员们可以自己去换钱,一斤米能换到二两银子。

一百五十石的话,一年差不多才三百两。

像国子监这种没什么实权的,一般都是收些学生送来的礼物过日子。

十倍的话,那就是一年三千两银子。

宋讷怎能不动心?

当然,朱雄英也不是真的大度。

等以后在大明各地建立学校,宋讷就可以处理这些事情了。

他可没那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