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945刘守有的选择

上次,魏广德和张居正联手斩断了冯保想要伸向外朝的爪子,力推陆树声出任礼部尚书一职,私下里威胁任何胆敢投向冯保的高官。

这次,若是冯保向张居正示好,他可不敢相信张居正就会秉公处理这个案子。

要知道,在张居正的判断里,自己这边应该不会过于为难,替高拱出头。

说起来,现在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亦或者高拱,都是裕袛旧人,但相互之间各有各的利益,都有些不对付,只是维持表面和谐。

唯一需要摆平的,就是构陷出足够的所谓罪证,糊弄朝臣的眼睛。

而此时的张居正,也在府中做着和魏广德同样的事儿。

“元树,此事内阁会秉公执法,不会出现你所担心的场面,冯保说什么就是什么,朝堂诸公都看着呢?”

张居正苦口婆心给李幼滋解释,内阁不会听信厂卫一面之词,肯定会仔细斟酌所有证词和细节。

“何况,最终此案,内阁也不会接受只是厂卫完成,他们只是负责侦查,收集证据,最后还是要三司会审才能定罪。

公堂之上,可不是他厂卫说了算的,一切都得经得起推敲。”

张居正仔细给李幼滋说了内阁之后的商议结果。

“那缇骑南下新郑抓人,你事才也说了,厂卫现在只有刺客的一面之词。

人在他们手上,三板之下,还不是想要什么供词就有什么供词。”

李幼滋依旧担忧道:‘除非把人犯送刑部审问,否则很难安天下悠悠众口。’

“你的顾虑我明白,外面还有许多官员在等我去会面想来也是为了此事。”

张居正叹气道,他本身是不想深度介入这件事儿,毕竟是冯保起的势,要搞的也是他的对头。

当初冯保把高拱赶下台,派番子一路押着高拱回新郑,也是一班大臣跑到他这里来说起,逼得他不得不上奏,请求给高拱回乡提供驿道便利。

没想到如今,还是这样的局面。

首辅当得,真叫人憋屈。

大家平时对高拱可都没好话,可真到了丢文人面子的时候,还是跑出来为他说话。

张居正想了想才说道:“明日我会上奏此事,我刚才已经说了,去新郑的人不是抓高拱,只是监视他,怕他真的涉案潜逃。

这边,只有证据充分,朝堂绝大部分官员都认同的情况下,才会下旨拿人回京逮问,这点伱放心。

厂卫提交证据,但凡有点瑕疵,都不会下这道旨意的。

不管怎么说,高拱都是内阁前首辅,也代表着天下士人的脸面。

这点,内阁诸公还是都看得清的。”

送走李幼滋,张居正又去见了其他人。

好家伙,满满一屋子的官员,品级最低也是五品。

接下来又是一番类似和李幼滋的谈话,才算安抚下所有同僚。

大家其实也接受,虽然想不明白高拱这么做的目的,但是若真的事关高拱,御案肯定是要彻查,高拱绝对逃不脱,他们也不敢为他求情。

都刺王杀驾了,还有什么情面可讲。

但若是厂卫构陷大臣,那就不同了。

今天搞的是高拱,那明日的目标又是谁?

当初厂卫横行之时,朝臣可没少被吓得亡魂丧胆,他们这些京官是真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重现。

所以即便心里不喜欢高拱,但也不能看着他被人构陷下狱。

于是第二天进入内阁,魏广德和张居正的奏疏就不约而同的被送入宫中。

两人面对的官员不同,张居正那边受到的压力更加明显和巨大,所以他的奏疏显得就比魏广德要更锋锐一些。

奏疏里,张居正不仅质疑了冯保提交的证据,更表示应该进一步追查王大臣身后的主使之人,将敢于犯驾之人绳之于法。

而魏广德这边,上奏只提公审,要求证据必须服众,对于追究幕后之人则是只字不提。

这个幕后之人,就现在他能想到的就两个。

一个是王大臣就是刺客,有人买凶行刺。

那不用说,厂卫会追查清楚的,绝对不会放过可疑之人,两宫太后也不会放任稀里糊涂结案。

另一个,若王大臣不是刺客,谁操盘了王大臣的供词,将矛头指向高拱。

毫无疑问,那就是冯保,他借机生事。

魏广德的奏疏递进去后,自然很快就被冯保看到。

他很精明,一下子就猜出魏广德的想法。

他其实在忽悠王大臣的时候就已经棋差一着,这个时候一方面要完善证据,制高拱的罪,另一面也担心事败后暴露自己。

相对张居正的奏疏,冯保自然更看重魏广德的意见。

所以,两份奏疏递上去,先后之分他还是能拿捏住的。

“你过来。”

不过,这并不是冯保的全部操作,他叫过身边的心腹太监,低声吩咐道:“你去内阁告诉魏阁老,这个王大臣,曾是戚继光手下的兵。”

冯保没有说出王大臣是戚继光手下逃兵的事儿,而只说是戚继光的兵,少了这一个“逃”字,影响可就不同了。

虽然即便顶着逃兵的帽子,真要算账,戚继光的责任也洗不清,可毕竟要好些。

可只说是戚继光的兵,其实暗中已经点出戚继光可能也涉案。

魏广德想不插手此事,没门。

到时候自己真有事儿,还得你出来给杂家兜着。

是的,魏广德在冯保心里,已经成为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不是张居正。

实际上,这次斗倒高拱,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自然没有人会想到冯保和魏广德有什么交情。

前些日子,朝堂百官私底下议论此事时,就有人猜测冯保和张居正是不是暗通款曲,斗垮了高拱。

毕竟,谁受益谁就有动机。

就现在看来,此事件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张居正,他借此一跃成为当朝首辅。

好吧,其实古代也有许多阴谋论爱好者,他们喜欢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拼凑出自以为的真相。

当然,这样的真相,十有八九不真,不过也偶有真实的事件,只是云山雾罩不够清晰,这也是正史之外还有民间野史流传的原因。

至于魏广德,那会儿还在船上,就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可没人会认为冯保操作此事时有机会和魏广德联系,自然就被排斥在外了。

与其猜测魏广德掺和其中,不如说高仪有参与还更为恰当。

也是因为外面有他和张居正暗中勾接的传言,所以冯保就不得不考虑最后结案。

这个案子肯定不好轻易了结,必须有人强力干预才可以,而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张居正和魏广德。

张居正已经被刨除,否则他和张居正勾接的消息传到两宫太后耳中,他也会吃挂落。

内阁,魏广德值房。

“回去告诉冯公公,我知道了。”

魏广德见到冯保派来的人,也知道冯保带的那句话,也更坚定了魏广德处置此事的决心。

冯保要是能完善所谓的证据,把高拱坑死,自然他不会多话。

而一旦证据不足,高拱被从此案中摘出来,那这案子就得快刀斩乱麻结案,只有让王大臣尽快被处斩,才能不让事件继续发展,攀咬上更多的朝臣。

戚继光涉案,魏广德当然是不信的。

但是此事一旦被公开,蓟镇总兵官他也别想做了,能保住不下狱就不错了。

魏广德暂时放下公务,坐在书案后思考一阵,也大致想明白了冯保的打算。

他和张居正的那些传闻,魏广德有所耳闻,其实都是高拱党羽离开京城时释放的消息。

否则,一般人还真不容易把两人联系到一起。

只有对手,才是最了解他们的,这话是一点没错。

虽然张居正遮盖的很严实,但终究还是逃不过高拱的眼线,他和冯保之间的联系还是被发现了蛛丝马迹。

只不过,那时候高拱权势滔天,他大意了,低估了冯保在宫里的影响力,也低估了有张居正支招的威力。

魏广德暂时还是不打算介入此事,还是让谣言再飞一会儿,等王大臣过堂的时候看情况再出手。

而张居正此时的打算其实和魏广德差不多,他也不想介入太深,实在丢首辅的面子。

在他看来,既然冯保已经说通了王大臣,只要过堂时王大臣咬死高拱,此案貌似还是大有可为。

至于完善证据,张居正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是厂卫办案,他们能不知道这些。

而此时的刘守有在北镇抚司大堂正在面对他的上司,锦衣卫都督朱希孝的询问。

朱希孝因为大哥的病,这些日子都没有来锦衣卫这边管事儿,有时间也是去五军都督府帮助处理公文。

虽然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被架空,可每天各地卫所报上来的公文还是不少,都需要及时处理。

“你是说,那个王大臣,其实就是四九城混迹街头的混子,偷到內侍衣冠想的就是进宫里偷东西?”

“是的大人,卑职带卫里刑讯高手进行过审问,得出的结果就是这个。”

“那怎么又变成被高拱指使,行刺皇帝?”

“之后,大牢被东厂接管,卑职也不知道后来是怎么回事儿,事态会发展成这样。”

两人低声交谈下,朱希孝很快就搞明白了来龙去脉,也知道就是一件普通案子被冯保搞成惊天大案。

混子身上藏着刀剑,其实再正常不过,都是好勇斗狠之辈,能不带点家伙事儿防身吗?

“此事有些麻烦,最主要这事儿和我们锦衣卫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外朝那些人,却把我们和东厂联系到一起,实在可恶。”

朱希孝有些生气的说道。

“是啊,那些人惯会见风是雨,什么都不知道,只会胡乱指责。”

刘守有也是抱怨道。

“既然一开始,此是就和我们没关系,这事儿我们得摘出来,神仙打架,我可不想把咱们也牵扯进去。”

说到这里,朱希孝看着刘守有,加重语气问道:“你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吗?”

“是,大人,卑职明白。”

刘守有立即躬身答道。

“那我就走了,就是听到消息,担心家里出事儿,所以过来看看。”

朱希孝又说了句,起身就往外走,“这里你多费心,都督府那边事儿还多,我可能顾不过来。”

等朱希孝离开后,刘守有脸上露出苦笑的神态,今儿朱希孝明着是回来过问此事,其实也是要撇清关系。

想了想,刘守有就回到自己位置上,拿出一张信札铺好,提笔就开始书写。

等写好字条,待晾干后这才对折放进一个信封里封好。

“来人。”

对着外面大喊一声,有心腹校尉进来。

刘守有把信封交到他手里,又招招手。

那校尉急忙附耳过去。

很快,刘守有就在那人耳边说了几句,随后那校尉就躬身抱拳,离开了大堂。

下午,魏广德还在内阁值房忙着处理公务,芦布小心翼翼进来。

“何事?”

魏广德随口问道,以为又是又奏疏分发到自己值房,所以头都没抬。

芦布没接话,快步到了魏广德身边,俯身附在他耳边一通嘀咕。

“给我吧。”

魏广德听了芦布的话,只是微微皱眉,随即就说道。

芦布急忙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双手交到魏广德手中。

在魏广德挥手后,这才转身出了值房。

魏广德等人离开了,这才撕开信封,抽出里面字条。

快速浏览一遍后,魏广德微微张大嘴巴。

刘守有,魏广德还有印象,不过主要还是因为陆绎离京前给魏广德的名单里有他的名字。

刘守有能够从锦衣卫百户升迁到现在锦衣卫同知,多亏当初和魏广德相识,双方配合倒还默契。

加之这些年没了陆炳,锦衣卫势微,刘守有这个文官因功劳萌荫入的锦衣卫,自然得到额外的提携。

其实说起刘守有的选择,还真的很宽。

刘守有是湖广麻城人,麻城刘氏一门自始祖刘梦传至十世刘侗,代代相继,功业不断,是历史上闻名的世家望族,成就了“十代元魁世胄,九封官保名家”的辉煌。

和张居正同为湖广老乡,不过刘氏家族其实是顺应明初“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潮流才来到麻城定居,刘家祖籍是江西弋阳。

刘守有和曾省吾类似,都和江西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不过在最终选择时,刘守有还是选择了他接触过的阁臣魏广德,毕竟当初陆家在卫所里提携于他,多少也是看了这位的脸面。

今日朱希孝来北镇抚司,直接加快了刘守有的**选择,他把锦衣卫掌握的消息传递给了魏广德。

不过,这只是开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