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424章 艰难!大明的希望!

离开明州市舶司。

李祺就带着李景隆和冯诚直奔天津。

天津正是他选定的改革开放起点城市。

当年李捣鼓出了水泥,提议动用水泥修路,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

因为这等大项目大工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简直就是难以计算,并且耗时良久,所以李祺又献出了试点之策,最终敲定了天津作为试点。

时至今日,天津早已经换了一副模样。

现如今的天津变的更加繁华、热闹,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都会选择在天津这边落脚,特别是南北通行的商旅,那更是如此。

很多人甚至于为了见识下传说之中的水泥马路,专门绕道都要绕到天津这边来,见识下水泥马路,见识下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水泥厂等等。

因为天津现在是大明五大合法对外开放的口岸,允许对外贸易的口岸,同时也是北方这边最大、建设最完善的口岸,所以天津这边非常的热闹。

很多来自南方的商贾现在都喜欢直接乘坐海船抵达天津,然后再转运到北平辽东等地,同样的从天津地区发往南方的货物也都喜欢从天津这边直接乘船。

天津港口因此变得很是忙碌,成了整个天津的缩影。

港口内停泊了一艘艘大船,有刚刚从海上捕鱼回来的渔船,一到岸也是立即吸引了港口内早就已经等待的海鱼行商围聚过来。

也有从南方过来的商船,里面装满了货物,一到岸,码头这边立即有人上前去卸货,同时有专门做运输生意的车马行过来商谈运输货物的事情。

同样也有一艘艘空船停泊在码头上,港口内的工人正在给它装货,天津这边的水泥、玻璃制品、南方的布匹、密云铁厂的铁器等等,现在都是京津地区外销的拳头产品。

天津的繁华,与日俱增!

而李祺等人则一直在精心育种。

想要土豆长得好,温室大棚少不了。

偏偏搭建这温室大棚最重要的东西,除了时刻用煤炭供暖之外,就是必须要有透光琉璃提供充足光照。

测算之后,李祺也提供了图纸,李景隆立刻着手安排温室大棚的建设。

搭建温室大棚其实并不难,水师将士在天津城外面清理出了几十亩田地,然后搭建砖窑烧砖盖好暖房,再挖一些烟道用煤供暖,差不多就可以了。

唯一的难点在于,必须要保证土豆苗有充足的光照,就是阳光照射的时间,这直接决定了土豆成熟的时间长短,所以搭建温室大棚还得要透明的材料,也就是玻璃,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李祺给国公府去了消息,生产玻璃的匠人也携家带口地来到玻璃厂,甚至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玻璃厂还招收了很多匠人,很快一车车的无色玻璃运了过来,而温室大棚的建设也就此结束。

这大半年来,李祺每日和李景隆、冯诚等人拿着小本本东奔西跑,记录下每一块不同区域的长势与与出苗数量。

根据李祺的指挥,整座天津城周边的田地,根据地貌地势被划分为了三十六个区域,各个区域气温、土壤、水分等条件都各不相同,是以如此才能总结对比出土豆最佳的生活习性。

只要弄清了这土豆在什么样的气候,什么样的土壤下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等到了收获的时刻,那他们的任务才算是结束。

这叫做“对比实验”,还有“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

李景隆一**坐到了地上,捶了捶有些发酸的双腿,眺望着一片绿油油的薯叶,心中安宁平静如水。

面朝黄土背朝天,滴汗入土苦作甜。

耕作劳作的艰苦,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但是现在,或许那些老农看到这绿油油的薯叶,也会和自己一样,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还有十二个区域,得去记录下来,看看它们的长势,顺便为它们翻一翻土壤,补充点水分,今日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这炎炎烈日,还真是毒辣无比啊!

李景隆感慨了一句,起身便欲继续前行,身后却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来的人正是李祺,熟络地坐在了李景隆身旁。

看着这个皮肤黝黑的李景隆,李祺突然间觉得有些好笑。

“景隆,你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志向吗?”

李景隆闻言一怔,随后大笑着点了点头。

“当然记得,当年你让我留在珍宝楼,想让我从事商贾一道,对吧?”

“可惜被我拒绝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一心渴望继承父亲衣钵,做一位保家卫国的大将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李祺含笑点头。

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当时他还挺担心这小子,会不会钻牛角尖,最后还是成了那赫赫有名的“大明战神”。

不过,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李景隆最后选择与冯诚冒死出海,并且成功开辟了前往美洲大陆的新航线,完成了千古未有的壮举,也为大明带来了盛世希望!

“不过,我倒是听说,前线战事吃紧啊!”

李景隆显得忧心忡忡。

没办法,他爹李文忠休养了一个月又再次披甲上阵了,谁劝都不好使。

不只是李文忠,还有收复云南的汤和、沐英、蓝玉等人,也全都奔赴了战场,或是镇守一方,或是出塞作战,将整个西北防线牢牢守住。

这些大明开国战将,早就已经没了退路,他们若是一退,身后可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子民,更是他们征战一生一起打下来的江山社稷。

所以,没有人选择撤退,哪怕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也没有任何一个战将选择退缩。

好在自郑遇春死后,大明诸将守望相助及时驰援,再有徐达、李文忠、冯胜三位顶尖名帅主持大局,这才堪堪抵挡住了扫境而来的蒙古铁骑大军!

战事持续了将近一年,至今这些蒙古大军都没有撤退。

“文和,按理来说,他们没捞到好处,还死了不少人,应该撤了才是啊!”

“难不成小爱同学真有这么高的威望?能压制住蒙古西道诸王?”

“他有个屁!”李祺嗤笑道,“正因为没有捞到好处,所以这些西道诸王才不愿意撤军。”

“蒙古军队自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血战后,就早已经失去了凝聚力,类似于一个领头者带着大批贵族麾下的私军,然后一起出战劫掠,目的就是为了钱粮女人。”

“现在他们迟迟不能突破长城防线,好处没捞到不说,还折损了不少军士,那些贵族怎么肯答应?真要是就这样撤了,头人必死无疑!”

李景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只是继续这样耗下去,我们恐怕撑不住了!”

李祺眼里闪过一抹精光。

“快了,马上就可以收获了!”

现在大明所有的希望,全都在这土豆上面。

当然,还有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

只要培植成功,那蒙古军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