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38章 写进书里

第38章写进书里

吱哑。

“误会,兄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房门打开,一个中年男子笑容满面的走了进来,那笑容,比春风还要暖。

“今天晚上,哥哥做东,给你摆一桌,去去晦气!”

看到男人那表情,陈大光抬了抬眼皮。

这表现,可真有意思。

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前据而后恭。

“丁所,饭就不用了,我只有一个问题,我现在能走了吗?”

“当然。”

男子呵呵一笑,脸不红心不跳的表示。

“一切都是误会,有什么能不能走的?”

“好,那我就先走了?”

陈大光缓缓起身,顺带掸了掸衣服。

“老弟,我送送你。”

眼见陈大光不愿意赏脸,男子丝毫没有恼怒,依旧满面春风。

哪怕回头要吃挂落,他也不会当着面表示任何不满。

此刻,他悔的肠子都青了!

他**!

早知道这小子有那样的背景,说什么,他也不接这个活啊。

害人精!

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候,容不得他拒绝。

只能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这一回,他怕是要被发配边疆咯。

也不知道下一站会是哪?

还有没有起复的机会?

努努力,应该有的吧?

毕竟,他又不是主犯,顶多算个从犯。

接着,男子一路将陈大光送到了门外,行至门口,陈大光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大光,上车。”

李杰在吉普车上朝着他招了招手。

“好勒。”

陈大光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一路小跑的跑了过去。

而那个中年男子并没有上前。

毕竟,他不认识李杰,只以为是某位大人物派来接人的秘书。

“陈老师,谢谢您。”

上车之后,陈大光第一时间表达了谢意。

“这次还麻烦您亲自跑一趟。”

“自己的学生正道经营,受了欺负,当老师的当然要出来站站台。”

李杰抵达杭城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出面,而是先调查了一番情况,事实证明,刘小强没有撒谎。

陈大光没有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至于人情往来那些事。

没办法。

时代就是这样。

吃拿卡要,谁也无法彻底杜绝。

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李杰就到省大院那边走了一趟。

接着。

一切都顺理成章。

陈大光的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它也很简单。

只是有人欺生,想要摘桃子而已。

后面的事,那就不用管了,自然会有人负责。

傍晚。

李杰跟着陈大光一起到了他家里,这小子挣到钱第一时间就想着买房子。

如果是十年前,他肯定没法买,但时间进入80年代,那个老人发表重要讲话。

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

不过,现在的房产交易手续比较麻烦,不像未来那般便利。

陈大光当初买这套房子,那真是腿都快跑断了。

但买到之后,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好歹在杭城安了家。

晚上,陈大光亲自下厨,炒了两个硬菜,然后又让他的合作伙伴刘小强买了点熟食过来。

“陈老师,这一杯,我先干为敬!”

经过这一次的遭遇,陈大光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人善被人欺!

未来,他也要找点门路,不说仗势欺人,起码不能被人欺负吧?

如果不是前期投入太大,陈大光都想换个地方。

去鹏城。

那边是开放的前沿阵地。

环境肯定比这边要好。

可惜,前期那一百多万,几乎榨干了他的资金池。

先干着再说。

走一步,看一步。

……

次日。

办完事情,李杰直接离开了杭城,家里毕竟还有一个孕妇,老是留在杭城,也不是个事。

而陈大光却发现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变化。

变了。

全变了。

门,没那么难进了。

脸,好像也变得好看了不少。

肉眼可见的变化。

他也知道,这是陈老师带来的变化,虽然他不知道陈老师是怎么‘救’他的。

但出面的人,级别恐怕不会低。

从事后回访人的级别也能看出这一点。

期间,陈大光甚至动了歪心思。

干脆扯一扯虎皮?

他扯虎皮,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额外的收益,只是不想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而已。

然而。

左思右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极为**的念头。

他不该利用陈老师。

或许,陈老师本人不在意,但他要是真这么干了,自己良心那一关就过不去。

最后。

陈大光虽然没有刻意借势,但一些变化总是免不了的。

另一边。

李杰回家之后,又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

白天去单位打个卡,报个到,然后开始工作,写一写文件,或者编一下即将出版的书。

《走向未来》丛书,又向他约稿了。

上一次他写的那本《乡村基础教育展望》,销量很好,各界人士的评价也非常高。

这一次,还是写教育。

具体题材,出版社没有限定,用那位王姓大佬的话来讲,随便写,只要是陈老师写的,那都行。

别人叫他随便写,李杰当然不能当真。

这一次,他换了一个角度。

写德智体美劳。

写师范生培养、教育。

对于现在的国内环境,素质教育肯定超前了一点,抛开部分省会城市,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校都做不到这一点。

但,还是要写。

既然是《走向未来》,超前一点正合适。

写着,写着,李杰又不自觉的拐到了经济发展上面,没办法,教育资源跟地区发展息息相关。

财政资金不足,教育方面的投入肯定跟不上。

算起来,经济方面,也是他的‘老本行’,近两年,他写的社论都是关于经济领域的文章。

文章需要的数据,也不是问题,各种年鉴,都有人专门给他寄过来,一些还是内部文件。

有那些原始数据,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从杭城回来之后,他顺手又把陈大光的遭遇写进了书里,当然,肯定是用化名。

具体发生在哪,那肯定不能如实写。

不过,等书籍出版之后,该知道的,也都知道写的是什么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