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章合并)治水方案

霍海和落下闳说了一些第二期科学报的事情,听的庄熊罴一愣一愣的。

庄熊罴也是懂部分天文地理的,但是他懂的东西,刚好可以让他理解霍海和落下闳聊的东西是天文地理。

但,听不懂具体什么意思。

什么阴阳合历,什么春分夏至,什么阳历闰月阴历闰月。

不过,第二期科学报有关肥料的部分,庄熊罴还是懂的。

等两人说完了,庄熊罴才听到霍海喊自己,急忙上前:“霍大人。”

霍海:“庄大人,久仰了!”

两人客气了一番,霍海才严肃起来,打开地图:“这一次,陛下调遣庄大人你来长安,主要是为了这件事情。”

霍海说出自己的计划后,庄熊罴直接傻眼了:“啊?”

霍海的计划其实很简单。

目前长安这片平原上,东西横向的河流有三条。

一条渭河,处在长安北侧。

两条小河,处在渭河北侧。

这两条小河,非常的小连阻断本地人过河都做不到,差不多就能算个天然阴沟。

这两条河分别取名为一号小河二号小河。

当然,它们在本地各个不同的村子名字都不一样,霍海也懒得去统一了。

霍海指着地图:“目前渭河和一号河,共用一个水源,而且,因为河岸走向的问题,渭河一直在侵蚀一号河的峡口。”

“一号河虽然河道很窄,只有三米,但整个流经地带十分低洼,未来这个河口终有一天被水凿穿,而渭河的水倾泻而下,撕裂这条口子,就会让一号河两岸的低洼地带,变成渭河的新河道。”

庄熊罴神情严肃的看着地图,又看了看霍海画的两条河道的截面图。

目前渭河河道宽阔达百米,而一号河的河道仅仅三米来宽,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但是,那只是一号河上游河口部分地势高,阻止了渭河大量的水流下。

可如果一旦阻止不住了,河口部分溃掉了,那渭河就会改道!

因为一号河的低洼地带,实际上比渭河宽!

要不是老渭河河道阻挡了沣水灞河这些的水量,强行截停了它们的北上的话,实际上一号河才应该是更天然的渭河河道。

庄熊罴听懂霍海的意思了:“也就是说,反正未来这条河道都会成为新的渭河河道,所以干脆我们把河道疏浚好,把河道挖深一点,避免渭河泛滥?”

庄熊罴看了一下,所谓一号河其实不是一条河。

而是三条河,多条溪流,还有一些断流带组成的。

如果把断流带挖开,把有些不该存在的地方挖通,那就是一条天然河道。

如果让渭河自然而然夺了河道,那原本那些断流的地方,还有那些不该存在在河道的凸起障碍,就会导致渭河泛滥。

渭河搞不好要泛滥很长的时间,才会再次在新河道稳定下来。

霍海摆了摆头:“不是。”

“这是二号河道,你看一下。”

霍海专门在地上标注了渭河河底,一号河道,二号河道。

然后旁边标注了比例尺。

庄熊罴一看,更北面的二号河,比一号河地势还低洼!

虽然庄熊罴第一次看到这种图,但是在和霍海聊之前,研究院里面做教师的人就把比例尺这些新颖的知识教给了他。

他现在脑子里是能看着图来形成印象的。

霍海点了点图:“一号河道只是一种预防措施。”

霍海不是水利专家,只是知道渭河历史上连续北移过,有天然河道可以作为渭河北移的基础。

但是,霍海不敢保证自己推算是否是正确的。

哪怕研究院的人去实地考察了两条河道,确认和霍海推断的一样,只要这么修整河道,就能成功,霍海也不敢保证。

“真正的渭河新河道,是二号河道。”

“但,一号河道也要疏通。”

霍海拿出了自己的构想图:“如果二号河道通水后,结果它的地势比我们想象的高呢,水不能往东流,而是往平原上漫溉了呢?”

“所以,我们要把一号河道也挖通,做一个保障。”

“如果二号河道走不通,水自然而然就会从一号河道走掉。”

“如果二号河道走得通,一号河道就不会有多少水,就最多是一条小河道。”

庄熊罴认真的点了点头:“自古以来就没人干过给河改道这种事儿,预防一下的确是应该的。”

霍海继续:“一号河道二号河道不是关键,这都是笨功夫。”

“你疏浚一号河道时,主要任务是搭建小石桥,多搭建小石桥,积累搭建拱桥石桥的经验。”

“而二号河道上,你的任务是,把驰道南北上搭建一条混凝土钢筋桥,横跨河道之上。”

“当然了,这么宽的河道搭建起来有难度,所以我们的计划是,在河道上,修建很多浮岛,浮岛用水泥和石头固定,抬高。有了这些浮岛,就不再是修建百米的跨河大桥了,而是修建十来米一段的小桥梁。”

“一定要在这一次修建中,积累一大批有造桥经验的工匠,积累出用钢筋混凝土造桥的经验。”

庄熊罴听到这种造桥法奇思妙想,整个震惊住了,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如果是其他河流,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个办法,用人造河岸的方法把河底变成地面,然后用这个办法修建跨河大桥?”

如果可行的话,那就算是大河大江,不照样跨河?!

庄熊罴都被自己这个想法给惊了。

霍海:“为什么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就可以去实验,就算失败了,大不了继续寻找新的能成功的办法罢了。”

霍海继续讲渭河的事情:“这一号河道疏浚纯粹是笨活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调派指挥是关键。”

“这二号河道的主要工作就是这座桥,研究院这边杨连成会调配配合你,你也要兼顾研究院的事情。”

按道理庄熊罴是新来的,让他指挥不一定能服众。

但,这一二河道还有旧河道三个工程是一体的。

如果交给三个人分开带队做,万一合不上,谁来承担责任?

研究院这边搞研究的人,虽然科学知识方面比庄熊罴多,但是他们没有指挥大量工人的经验啊。

而庄熊罴有。

庄熊罴作为主持过这种大型水利项目的人,去学这些科学知识,要比研究员们去学如何指挥调配这么多工人简单多了。

霍海继续:“当水引流过去后,旧河道是不是枯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疏浚旧河道了。”

“根据我的推测,没有了渭河本源,只剩下沣河的水下来,旧河道的水位将会从这么高,降低到这么高,最多剩下十来米宽。”

其实按道理来说,沣河会冲刷对岸,最终和第二第三条河道汇合才对。

因为要避免沣河水泛滥,就必须加固两岸,加固了两岸,发大水时包括丰水期,就会不断地冲击已经干涸的河道。

到时候沣水还是会和渭河汇合。

当然了,这是按照现在治水的方法去推测的。

而霍海给出了新的方案。

在这个地方仿造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一个小型的分水工程。

霍海把都江堰工程的作用产生效果的原理讲给庄熊罴听。

庄熊罴:“灌口县鱼嘴?”

霍海:“你知道?去过?那就好办了。我们在这里复制一个小的。”

霍海讲完后庄熊罴懂了。

在沣河和老渭河河道口也修建一个分水鱼嘴。

在枯水期的时候,让六成水进入古河道,供运河使用供河两岸的人使用。

丰水期,让六成水进入新渭河,和原来一样流走。

如此一来,同时也连通了渭河新老河道,又解决了用水的问题,又把长安工业区的污水和长安的民用水给区分开来了。

庄熊罴其实对这个工程很不理解:“霍大人,在下有一点实在是不明白。”

庄熊罴在图上面指了指古河道和一号河道。

“咱们就开挖二号河道,一号河道预备。”

“一旦二号河道通水,成了新渭河河道,那就宣布一号河道废弃,谁占是谁的。”

“到时候长安城的达官贵族不自己就跳出来画地圈地了?他们到时候自己就会找人把一号河道和古河道给填平。”

“这样一来新的二号河道成了新渭河,而老渭河就消失了。”

“这样一来,节约七成工程量,又方便又简单又快捷,还省钱。”

庄熊罴说的,那就是历史上这河道的解决办法。

还真别说,这一套是省钱。

但是,不赚钱。

霍海:“研究院的人应该已经带你见识过混凝土了吧?”

庄熊罴点头。

霍海:“水泥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庄熊罴:“水泥砂浆,沙混水泥。”

霍海:“以后修房子全都要用水泥,我河沙卖水泥一半的价格,不黑心吧?”

庄熊罴:“嘶~”

渭河古河道下面还有两边淤积了多少沙?多少公斤?多少吨?算得清吗?

这些东西全部拿来卖钱?!

那……这**修这个河道不只不会投入钱,未来还能十倍百倍千倍的赚回来啊!

庄熊罴还是大意了,他根据以往的水利的经验,认定这个大水利工程,是皇帝陛下要掏荷包亏很大做的治水工程。

他哪儿能想到这是个暴利工程。

霍海:“这个工程看起来巨大无比,实际上没多少工作要做,最多给半年时间,能搞定吗?”

当初灌口鱼嘴用了五年时间,李冰和李二郎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才有了后来的二郎神二王庙。

他们干过一次有经验的事情的缩小版,能花多少时间?

而一二号河道,天然就比渭河目前的河道低矮很多,只需要炸掉山口,就能通水。

庄熊罴要做的不是挖新的河道,而是防范于未然,把可能导致河水泛滥的危险项排除。

说白了就是把低洼地带不够圆润的大弯儿修圆润,把窄一点的峡口扩宽一点,把预定河道中一些不该存在的小凸起挖掉。

工程量不大。

反而是等工程做完的时候,如何炸通上游和渭河之间的隔断,才是需要想办法的事情。

不过这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是需要大规模劳作的事情。

霍海给半年的时间,属实是时间预算充足了。

这事儿要不是霍海来做,而是刘彻来做,哪需要六个月?六天就搞定了。

把一号河道和老渭河的隔断挖开一个口子,本来就往这个方向冲刷的水,不自然而然就把隔断冲塌了?

什么?可能导致隔断冲歪了,脱离河道?

那就赌运气,反正水是会自己找出路的,要是没走预计的第一段河道,直接找到了二号河道,那不好事儿么?省事儿!

第二河道隔断?老办法。

什么,河水泛滥,淹没整个北岸?

北岸的地朕不都买下来了吗,什么河水泛滥,是朕在灌溉自家的地!

你懂不懂行啊?河水一冲,地都变肥沃了,未来高产十年。

嗯?你说也有可能往南岸泛滥?

那不搞了半天回到原河道了吗?就当朕做了个无用功了。

而霍海毕竟还没有武帝那种能不把一两个人命当回事儿的心态,还是搞了一堆设计来规避这些事情的。

毕竟霍海还记得后世一些典型案例。

比如拿诺贝尔奖的烈性农药DDT,在短短二十五年后制造出人类历史第一生态灾难后被骂的多惨。

霍海可不想被写在史书上,被总结一个成语叫做‘自掘河道’。

跟庄熊罴讲完之后,霍海送走了庄熊罴,才开始听项绪讲张欧的事情。

听完后霍海手指敲打桌面:“你想的很对,但把那小孩送回张家去。”

项绪瞪大了眼睛:“什么?”

霍海:“张坐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如果张坐出问题,谁张欧还有什么顾虑呢?”

项绪明白了:“公子,你是说,如果我们把张坐送回去,会有人去保护张坐,而保护张坐的人,就是背后鼓动张欧搞出这个事情的人!”

霍海点头:“明白就好。”

对方既然出来设局,说明对方是个聪明人。

就算历史上没有案例可循,没有案例学习,那他们也应该很快能想到张家另外一支的人可能对张坐不利。

既然如此,对方一定会去保护张坐。

只要找到谁在保护张坐,就知道谁是幕后黑手了。

而且,张坐死了关霍海屁事。

张欧下毒,把自己摆在必死之局上,逼迫旧贵族和新富人群体发生矛盾。

如果张欧死了,问题的确就大了。

但问题是……如果张坐是被张家人自己弄死的,那无论是刘彻还是霍海,反而解脱了。

这你不能怪朝廷不当人,搞死吕后一支最后的血脉了吧?这是他们自己内斗造成的,关我们屁事?

霍海还是那样,敌人道德什么水平,霍海道德就什么水平。

张欧都敢拿自己的命来挑拨矛盾。

那为什么霍海不用张欧他儿子的命去抚平矛盾?

张坐很快就被送了回去。

项绪把张坐送回张府,交到了张生手中。

张欧张生的爹张堰以前先是鲁元王,后削爵位封了南宫侯。????张生本来才是张家嫡子,继承了南宫侯这个家传正爵位。

如今被削去爵位,成了普通人。

今天弟弟张欧的事情传遍了长安,张生当然也是知道的。

现在看到侄儿被送回来,张生神色复杂。

还没等张生有所作为,孔安国已经来了。

张生知道孔安国来了后,急忙接待:“孔大人。”

孔安国微笑回应:“日前,宣平侯有意愿让张坐拜我为师,我也同意了这件事情。”

“如今宣平侯落难,我却不能躲避这件事情,这不符合孔家祖训。”

“所以,我要带这个孩子走。”

张生:“这……”

孔安国:“难道你们不信任我孔安国的为人?”

张生急忙:“不是不是,这孩子就请您带走吧。”

张坐盯着孔安国:“不要!我不要读书!小心我放狗咬你!”

孔安国笑眯眯:“我请你吃肉饼。”

张坐肚子咕噜一声,最终点头:“你可要说话算话!”

幕后黑手御史大夫张欧和霍海几乎是同时得到了孔安国带走了张坐的消息。

张欧气炸了:“这个孔安国,没什么脑子。”

张欧直接派人去给孔安国送文书,夹杂了一份私人的信。

孔安国看完信才惊出一身冷汗。

“被摆了一道!”

看完信,孔安国才知道,张坐是霍海故意放出来的。

自己一直关注着霍府的情况,就是为了盯住张坐,从而让宣平侯张欧能一直咬死这件事情。

结果听到张坐居然被送出了霍府的消息,孔安国马上就到了张府保人,免得张生一脉的人对张坐不利。

但是看了御使大夫张欧老大人(后面都称呼张欧老大人,不然太难区别了)的信,才恍然大悟。

这个时候,谁去保张坐,谁就是在背后教唆威胁宣平侯张欧搞事儿的人。

霍海是故意把张坐踢出来的!

事后就算张坐真出了问题,也怪不着霍海。

霍海只需要一句‘这小子不识好人心,还想放狗咬我,我还留他在府上?你们是感觉我有病是吧?’就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了。

到时候张坐的死,肯定有张生一脉某个人背黑锅。

严严实实。

问题也就解决了。

孔安国意识到自己主动暴露了之后,继续看张欧老大人的信。

信上面给了孔安国三个选择。

第一,就此明牌站出来,号召勋贵大贵族们站在自己一边,旗帜鲜明的对抗霍海**。

第二,明天一早就给张坐送回去,并对外宣称张坐这孩子没教养没救了,自己也没法教育他。看看霍海会不会把张坐接回去,看霍海是真铁了心要用张坐的命解决问题,还是只是识破了问题做了一次试探。

第三,找人去少尉衙门牢房,把张欧杀了。

张欧老大人严声让孔安国必须三选一立刻做。

而且不能暴露自己在背后的事情。

张欧老大人的确很气,从出面的儒生,到吕步舒,到孔安国,一共三层保险。

哪知道孔安国自己跳出来了。

这就等于孔安国到了战场一线,而他张欧老大人到了第二线了。

万一孔安国暴露,那张欧自己就危险了。

所以,他给孔安国三个选择。

第一种,孔安国自己站出来,站上勋贵领头人的位置,高举旗帜,旗帜鲜明的反对改革。

但是这种方案,等于是孔安国站出来反刘彻,这世界上还没人敢反刘彻。

而且旧贵族现在又不是铁板一块,利益联盟没有完全凝结,就算孔安国站出来,能笼络多少人还不好说。

第二种,直接把张坐送回去,对霍海的判断形成干扰。

毕竟项绪也把张坐带走了一次再送回来,孔安国把张坐带走,然后再以张坐顽劣不能教育的论调给他送回来也正常。

这样一来,就隐藏了保人的目的,看上去就真的像是孔安国遵守诺言要完成师徒之谊了。

可惜张坐这小孩实在是没法教育,孔安国都放弃了。

这么一来,张坐这小孩的名声就臭了,而且张坐出现任何意外,他爹张欧那边都不可能再发挥效果了。

等于放弃了这次谋划,放弃了这枚棋子,放弃了这次行动。

第三个选择,找人弄死宣平侯张欧,让宣平侯死在长安少尉的大牢里。

这样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孔安国仔细的分析了一下信件,反应了过来。

其实这三条给自己的选择是有说法的。

选一,就是站出去,张欧老大人是必然要反霍的,到时候张欧老大人还会相助。

选二,就是撇开关系,那自己从此以后再也不可能依靠张欧老大人吃到任何这件事情的福利了,并且张欧老大人肯定会派人去杀了张欧,自己执行第三种方案。

选三,自己和张欧老大人互相给投名状。

孔安国深思了起来这件事情。

别看孔安国是孔家第十一代传人。

但是,孔子被尊为素王,尊为圣人,那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虽然民间儒生多达读书人中的三成,但是朝堂上不到这个数。

而且,儒生中只有公羊儒中董仲舒一脉,才觉得孔夫子地位崇高。

其他人并没有这么觉得。

孔安国虽然是孔家第十一代传人中的嫡次子,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占到什么好处。

当初谋划了孔家老墙中尚书一事,让孔安国走上了仕途,但是如今并不顺畅。

而且现在孔安国的译经团队,不如董仲舒团队和皇家团队快,也不如他们翻译的好。

孔安国要再继续往上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助力。

朝堂上,卫霍是不可能站在孔安国这一边的。

能帮忙的就是三公九卿以及老贵族。

大官之中,李蔡是不参与这些争斗的,谁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丞相不可能帮人。

丞相之下,就是御史大夫。

只要张欧帮忙,就等于朝堂百官有很大一部分帮自己。

孔安国并不是直接被冲昏头脑直接梭哈了,而是开始反向思考了起来。

如果张欧老大人没有继续深入合作的想法,而只是为了让他自己隐藏的更深呢?

那自己去谋杀宣平侯张欧,被抓住的话岂不是死定了?

到时候自己绝对说不出真相,在开口之前就会死。

孔安国明白了,自己从头到尾都太蠢了,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前,自己不该走到台前的,无论是操作这些事情,还是以后的事情,都应该让代理人出手的。

孔安国立刻做了决定,自己化妆后去一趟吕步舒家里。

为今之计,只能让吕步舒让那个儒生,去试着毒杀宣平侯张欧。

看看能不能把之前的计划续上。

同时,自己还是要把张坐送出去。

……

霍海睡到日晒三竿才起床,拿着自己的碗,准备去研究院食堂吃午饭。

出门就看到项绪在门口。

项绪上前报告:“公子,昨晚我送了人之后就派人盯着张府,果然有人把张坐接走了!”

霍海:“哦?”

项绪:“孔安国。”

霍海思索了起来。

虽然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是孔安国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秀才,这家伙行动能力可高!

从孔府老宅墙里面拆出尚书,并且还是鲁王去拆的墙这件事情就能看出,孔安国他有事儿是真上!真敢想敢干!

是孔安国暗中出手,让宣平侯张欧搞事情的?

项绪:“不过早上,孔安国又把张坐送了回去。”

“我找人打听了一下,张坐昨晚上住在孔安国家里,把孔安国收藏的尚书中三个还没编译的竹简给烧了!”

“孔安国气急了,还是心平气和的跟张坐说,小孩子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做烧书这种缺德事儿,让张坐好好地面壁思过,反省一下。”

“然后张坐这毛小孩把他住那间茅草屋点了。”

“要不是孔家的奴仆起来起夜看到了,孔家就给张坐烧没了。”

“于是孔安国就把张坐送回张家了,说愧对宣平侯张欧的邀请,实在是当不了这孩子的老师。”

霍海沉默了。

自己一开始根据刑事犯罪的那些案例推算,如果谁保张坐,肯定就是黑手。

但是现在看来,可不好说了。

如果孔安国保人,不应该死保么,为什么把张坐放出来?

是张坐真就是这么顽劣?还是孔安国故意使法子刺激张坐干了这些事儿,然后以此为理由赶人??

也就是说,孔安国有可能压根就不是黑手,也有可能他就是,只是他已经发现了我的用途,所以故意掩饰?

项绪:“公子,这孔安国可能只是碰巧了,也许不是他。要不然他不会把这小孩儿送出来。”

霍海:“你觉得张坐这小孩,真的会自己想到烧书烧房子?”

项绪愣了一下:“公子,你是说……”

霍海:“张坐这小孩没什么规矩,但毕竟只是个小孩,孔安国这样的聪明人要刺激引导他干这种事情,还不是手拿把掐?”

“张坐烧房子,所以孔安国把他赶出来,也说得过去,就连我也不确定这事儿是怎么回事。”

项绪明白了,孔安国可能发现公子的意图了,故意做给公子看的。

项绪:“那现在怎么办?”

霍海:“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只知道幕后黑手要是不甘心的话,应该会对张欧动手。”

“不需要张欧做什么,只需要宣平侯死在少尉大牢,我就脱不了干系。”

项绪:“我立刻就去大牢!”

霍海:“你记住,有人拜访张欧或者看他,无所谓,但有人掏香瓜子给他吃,直接收监拷问。”

别的霍海不知道,霍海只是看短视频的时候知道,这个时代中毒死的人,大概都是吃香瓜子死的。

首先,香瓜有一种香烟尾巴的糊味,虽然香但是有异味,所以投毒不容易被发现。

但香瓜本身投毒可不轻松,所以香瓜子投毒是最好的办法。

其二,这个时代毒种类还不够多,能够下毒的食物就比较少了,香瓜最具有代表性。

之所以霍海知道这个是因为看过一个视频,视频里说海昏侯可能是被毒死的。

海昏侯不就是霍光废的那个皇帝嘛。

而且视频中还说,这个时代挖出来几个墓葬,有侍女或者其他人被毒死,肚子里都检测到了香瓜子。

所以霍海大概知道,这个时代的‘专业人士’很喜欢给香瓜子下毒。

但凡谁今天去见张欧,还给张欧带香瓜子,抓起来就拷打,绝对不会拷打错。

打错了……算他倒霉。

项绪听完吩咐,立刻就出门去了。

项绪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长安城到处的学校都已经开今天的课程了。

科学报第一篇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学校就都讲了。

但实际上,关注的人不多。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一切太虚了。

大家的确是看完之后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有了了解,比如累了之后补充食盐就不累了一类的知识,对于劳苦大众也很有帮助。

但是那些东西越是跟生活相关,就越是跟大家无关。

大家不需要去研究,只需要照做就行了。

对长安城的影响也很有限,最多就是有一些店铺打出了‘根据科学报科学配比食物更健康’的旗帜来卖货。

但今天的第二期,直接导致所有学堂全部站满了人。

很多家长,以送孩子看孩子学习为由,来听课!

因为报童卖报时满大街的喊:“号外号外,科学报第二期!记录亩产四到十倍的方法!”

“号外号外,科学助农,科学耕种!”

长安城现在的人只是大多不认识简体字,又不是傻,当然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

“亩产四到十倍?!!!”

“怎么可能?搞笑的吧?”

“速去小学占个座!”

“小学太远了技校那边占个座先!”

不只是长安百姓,家里地更多的旧勋贵新贵族将士新富人们,闻风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