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两天前。
包裹铁皮的新型螺旋桨轮船,出航了。
长达九十多米宽三十多米。
这个造型反而比较像后现代的游轮,但也正是明轮船的限制导致的。
儿宽自己也很清楚,船越瘦长,速度越快。
但是,船越瘦长,蒸汽机的震动就越厉害越夸张。
这第一艘是为了验证螺旋桨,而不是拿来量产,所以就选了宽体。
正好宽体在海上行驶平稳到夸张,所以霍海就干脆乘坐了这艘全新的螺旋桨轮船初航。
说起来,他的速度比之前的明轮轮船还慢一些,但好处是平稳,非常平稳。
霍海也看了船厂其他几个没有成型的船舶平台,其中一个长九十米宽十米的平台,开始启动之后,居然能把垫在下面的架子给震散!
但霍海也知道,那才是适合运输的神器。
如果那种九比一的比例的细长船只能够制造出来,那就是大汉开始统治全球海洋的时候到了。
但问题是,那种形态,需要船体结构的刚度远超现在,所以一方面材料学要继续推进,一方面铁皮、钢架的铆接、焊接等工艺还要继续进步才行。
霍海感觉,两三年内可能没戏。
不过这事儿一旦成了,就意味着……可以大规模生产了。
因为铆接焊接加上修船造船用得着的机械,这些结构本身对工业生产也是有巨大的提升的,对于钢铁厂等地方的产业提升也是有大用处的。
如果到了那一步,自然是全行业往前迈步了,那也就意味着航海时代真的来临了。
不过不是现在。
霍海乘坐着全新的船只南下,同船带了一百八十八门成都产的最新款开花弹膛线炮。
这玩意儿,射程只有现在正在列装使用的射程的三分之一,只有一千五百米左右。
但是!它轻啊!
要不是还需要拉炮弹,这巨轮一次性能拉四百门膛线炮!
为什么霍海需要这个?那是因为霍海对于**战争的了解。
很多年里,都有人说船坚炮利,说清朝被英法击败是因为英法高科技大炮比清军的厉害。
纯属放**。
清军的主力炮有两款,一款是红夷大炮,极限射程五公里,一款是改进版沙门炮,极限射程比红夷大炮短,但是有效射程比红夷大炮远。
除此之外,清军还进口了一堆西方最先进的炮最终很多武器一炮没打,在几十年后被八国联军拉走了。
而英法呢?
法国用的主炮还是射程一千七百米的加农炮,什么意东西?那可是元朝时期的技术了!
英国呢?用的是1826型12磅长舰炮,这玩意儿比法国那个**加农炮还**还老旧!
那怎么打输的?
就一个字!多!
英法一艘船上,放了几十门炮,几十条船在海上。
也就是说,一千多门炮一起开炮。
清军这边呢?你再厉害的武器,也就炮楼摆了两三门炮。
那英法的船先不先进呢?
答案是先进个屁。
还不到宋朝水平。
英国当时打**战争,虽然已经有了蒸汽机船,但可没有蒸汽机船战舰更别说铁甲舰了。
英国出动的只有两艘蒸汽运兵船算是新时代的产物,其他的都是风帆战列舰。
这风帆战列舰的风帆的确高级,但是船本身,那就是宋代二流船舶的水平。
就这,打的清朝满地找牙。
这叫什么?这是科技吗?
这就叫人海战术。
很多人想象中,应该是清朝人巨多,然后被少量持有高科技武器的英法联军吊起来打。
其实真相是,清朝各地军队全是吃空饷的,军队里根本没人,然后被人海战术的英法使用落后的武器打的满地找牙,然后统治者吓破了胆,听了下面人推诿责任的吹嘘,还以为英法技术高的不行,打一次怕一次,最终变成缩头乌龟。
第一次**战争结束后,英法虽然没啃下大清,但是在大清这儿获得的钱,比他们整个大航海时代搞的钱都多。
毕竟大明时代,全球挖出来的白银七成自动流向大明,谁家都没剩下什么钱。
有了清朝2091万两白银,英法才真正的升级了武器生产线,在第二次**战争时,武器形成代差碾压。
当时清朝最大的问题是,人家炮群被船扛着跑,随时打你任何城市。
而你沿海上百个城市,不可能每个城市都放置能和英法主力舰队对轰的炮。
如果再第一次输给英法后,清朝立刻发动全部沿海地区所有有生力量,制造收集船只,然后沿途挨个拔掉英法据点一路逼英法主力舰队海战,甚至主动袭击欧洲本土,那英法那种体量连泡都冒不了一个就会被清朝给灭了。
结果清朝在第一次**战争中吸取到的教训是‘看来我也该做生意’,然后疯狂种植烟土,反向卖给英法。
出货量又大货又好,直接干的英国内部百分之二十以上人口抽大烟,直接给英国都干蒙了。
大清是记吃不记打,只学怎么搞钱,却看不懂海上霸权就是拳头。
最终自己反而全民毒瘾,社会崩塌,最终一声炮响结束了大清的生命。
而拳头有时候不一定要重,但一定要多。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所以,霍海对于炮的要求是,你别管它先进不先进,什么好用皮实又便宜,就可劲儿的造!
一百八十门炮,是送去给前面过去的船用的。
等霍海到了之后,这艘新式巨轮还得再走好几趟,多运一些炮下来。
就别管这些东西打进去炸不炸,就算是砸,也得砸倒一间房子压死一个人。
那万炮齐轰,你死不死。
虽然霍海的策略是一定要全方位拿下南越国,但倘若不行,难道活人还要被尿憋死?
炮舱。
霍海带着居元站在炮旁边,看向炮兵:“开炮!”
船舱旁边的炮兵立刻上前:“大人退后一点,虽然现在的炮已经很安全了,但是还是有可能会炸膛的。”
霍海:“炸死算为国捐躯。”
这概率几乎算是不太可能出现炸膛的情况了,真那么倒霉出现了,就这运气,喝凉水也得噎死。
随着炮兵的操作,大炮轰然击发!
现在船停着,试验炮威力的,是专门绑在船舷上放下水的小船。
上面还堆满了木箱。
居元拿着望远镜看着小船。
轰然一声,随后无事发生。
居元疑惑的回头看了一眼,又对准望远镜看。
然后才看到那小船上轰然爆炸,包括上面的箱子,全部炸成了碎片。
本来坚固的船只和木箱,就像布袋一样软塌了下去。
而船上也燃起了熊熊火焰。
居元震惊的回头:“这!”
霍海:“记住了,以后在你的辖区,禁止任何私人拥有炮,但凡有炮管形状的东西出现,并且里面开了膛线,全部抓起来。”
霍海背负双手笑着:“你要是做不到,或者监守自盗。”
“那到时候我就把你绑起来炮决。”
居元并没有听霍海在这儿开玩笑,而是被炮的额威力震惊的无以复加。
至于居元为什么在这儿,事情还得回到六个月前的三月份。
……
春闱之后,阅卷工作持续了一个月。
这已经算是快的了,毕竟试卷里有很多是填空题,直接就对着答案判题。
但是很多写公文写文章,写民生的题目,就比较复杂了。
需要审阅。
不只是审阅,而且是交叉审阅。
所有考生所有试卷都糊上了名字审阅,看不出优劣。
第一次审阅,不是最终打分,而是第一次基础打分。
基础打分结束后,在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中,选拔出了前一千名的试卷,转运到第二审阅场。
由工作人员,进行排字印刷标准字体。
然后送给多个打分组进行交叉审阅。
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剩下取平均分。
然后排名。
这个办法是霍海想的,霍海实在是记不清楚科举具体是怎么阅卷的了,又对现**试阅卷方法不是很认可。
没办法,这现**试是上千万考生考试,然后阅卷,阅卷老师遇到认识的人写的字一眼看出来的概率几乎为零。
但是科举考试可不是。
科举考试的最终审阅组如果遇到熟人的字体,百分之百能认出来,毕竟最后试卷没有那么多了。
所以,需要用誊抄这个方法。
很明显誊抄不如排版印刷快。
那排版印刷了都,为什么还要单人审核呢?
直接根据跳水的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水份之后算平均分不就完事儿了?
所以,才有了科举和现**试双重阅卷保险合起来还搞了个创新的形式出现。
最终阅卷的团队,是司马相如、张汤、梅黑夫九卿之三,文翁为代表的三位退休大臣,还有杨连成赵过卜式三个企业代表组成的九人组进行审核的。
他们在遇到差别特别大的看法时,也要集中审阅。
比如司马相如张汤就对公文形式很看重,有时候卜式赵过给高分的,他们就直接给了超低分。
原因也很简单。
如果上面有一件事情交代下来,你连写一个公文跟民众和属下把这件事情表达清楚的能力都没有,需要三天一大会一天一小会反复去交代这个事情。
那让你为官,那不是耽搁事儿么。
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反复开十个会才能做,那一年做一千件事儿,整个衙门的人岂不是不用回家了?
真当蜡烛,燃烧自己是吧?
把蜡烛都燃烧完了,让大汉官场留下一堆棒槌?
卜式赵过他们也觉得张汤司马相如说的有道理。
但有时候,张汤司马相如给了高分,赵过卜式也会给低分坚决打击。
原因也很简单,有些人对科学的认知属于一知半解靠猜测。
张汤司马相如不那么熟悉,所以自己也看不出来这些考生再瞎扯淡,所以就给高分了。
被赵过他们看出来后,坚决给低分。
而大部分时候,九个人的意见差别不大。
毕竟那种没本事却能考糊弄糊弄进前一千名的人……你还别说,他们都是些人才,虽然不能让他们考上进士,但可以挂个名让他们去有些特殊部门去。
最终,审阅结果送到了刘彻手中。
刘彻此时正在和李蔡说这个事情呢:“这一次,参加科考的人中,勋贵子弟只占据百分之三,百官子弟只占据百分之八,合起来才百分之十一,而将士子弟,高达百分之四十五。”
“你觉得这次的第一名,会不会是一个良家子?”
李蔡就是良家子将士出生,自然是对他们有好感的:“按比例看臣觉得很有可能,臣也这么希望。但是具体落实到事情上,那就纯看运气了。”
刘彻点头:“确实。”
王内侍端着盘子:“陛下,结果出来了!”
按照一开始定好的规矩,结果出来了由刘彻亲自审阅,亲自审阅后再放榜。
所以现在结果就写在榜上,但不一定放出去。
这毕竟是第一次科考,刘彻很激动,抓过了榜单,拉开看了起来。
这一次,刘彻要选八十八人。
不是只留八十八个人当官,而是前一千全部留下当官,但是大部分要发往地方上。
甚至包括去其他侯国封国做商税收税官。
但要选出八十八人重点培养。
所以,榜一拉开,就是第八十八。
“贝伯,丹徒县人?”
王内侍急忙翻开了本本:“这个贝伯,年龄三十六岁,三年前在丹徒为小吏,后来陛下不是邀请天下年轻才俊都来观礼围猎吗?”
“那个时候贝伯是跟随会稽郡太守的儿子来的长安,来到长安后,就干脆不回去了,而是找到了工作,在牧场做送奶工。”
“送奶工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把奶送到订奶的客户家里时,天斗还没亮呢,所以贝伯就报名开始学新学。”
“他读完小学后开始自学,同时在平阳县运输公司做账房。”
“大概是三个月前,他离开了平阳县运输公司,而成为了平阳侯国丞役,以这个名义报考,被平阳侯选送。”
刘彻恍然大悟。
这应该是个很好学的人,在他工作的地方所有人都知道他对于新学样样精通,于是在科考消息传出来后,曹襄这个家伙为了拉高自己推选的人的成绩,就请这个贝伯加入了平阳侯府然后以推举生的身份产考。
所以虽然是侯爵推荐的,其实却算是小企业中诞生的读书种子。
可惜年纪太大了。
这要是搁在五年前,这个年纪再上个几年班就得嗝屁了。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也不好说。
刘彻点了点头,继续看。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刘彻看的很认真,不是怕有人从中作梗作弊,而是真的想要了解所有人的来历。
很快刘彻发现,正统的上过学的人,数量远比自学的人多。
越是读书时间长的,写作能力越强。
从老儒生转化来的新学生,引经据典特别厉害,文章加分加的多。
而在一线工作过的人,对于新学的科学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
虽然这些参考的人肯定人人都看过所有期的科学报,但一线工作过的人能完全看懂且记下,甚至可能实际验证操作过,所以普遍在这方面偏强。
整个名单不出刘彻预料,良家子的子嗣占据了四十七个名额,这可是一半以上了!
原因也简单,新学一开始就是从军队中开始的,最开始第一批学习的除了将士,就是一些年纪大的将士的子女。
而最终八十八人名单中,有十八个年轻的将士,还有二十九个将士子弟。
其中,虽然有勋贵子弟,但是目前正在军中任职的勋贵子弟才有人考上,而那些没有任职的勋贵子弟,那是一个都没考上。
那么多参加考试的,一个都没有考上的。
百官子弟也有,一共只有八个,按比例看,和他们参考比例差不多大。
如果从地区看的话,长安咸阳三辅这一块的人,占据了二十三个。
如果再长安久居两年半以上就算的话,这个人数将会高达六十五。
除了长安,成都有十八个人考上。
再然后就是齐郡鲁国合起来有十七个,惜败。
简单来说,参与新商改越深入的,中的人越多。
其中如果按照公司来计算,和同关煤矿有关的,有十三人!和铁路相关的有九人!
和建筑行业有关的有八人。
和运输行业有关的有十四个人,比同关煤矿还多!
没有任何职业,就是全心全意学习,然后备考的,一共有三个人。
其中一个是洛阳富户,五年前移居长安,结果家里长辈去世,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意,就干脆什么都不做,免得把钱败光了。
结果无所事事所以关心新学,在学习中找到了同伴,最终居然一举考上进士。
还有两个,一个是长安新城拆迁富,一个是灞陵旁边的农户,算半个拆迁富。
这个分布和霍海猜测的一样,和百官勋贵猜测的完全不一样。
刘彻闭上眼睛开始思索义妁的话。
义妁说她做各种测试时,调查过新学学生的成绩。
义妁发现,如果以贵族非贵族来划分群体,双方在长期学习新学后,知识水平和表现出来的智力,是一样的!
贵族,根本没有比任何人强一丁点。
也就是说,只要是同样的学习环境下,人数占据绝对劣势的贵族,根本不可能和普通人竞争。
如果科举一直这么持续下去,也许几十年后,会出现朝堂上一个贵族官员都没有的情况。
刘彻这才感觉霍海答应给贵族们的保底是有道理的。
刘彻最终,把目光望向了头名。
刘彻不喜欢庸才,只喜欢最天才的人,刘彻喜欢把一切的宠爱好处全都给最好的那个人。
虽然现在还没有殿试,选出来的不是状元而是会元。
但是能在这个考试考第一,那可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
刘彻看完他的身份后,更是确定这是个天才!
倘若是个百官子弟考第一,那不稀奇,毕竟耳濡目染,对政策十分了解。
但这个第一,是个煤矿工人!
“居元,同关人,同关煤矿矿工。”
就算再多看几次,刘彻都觉得神奇。
第一,居然是个平民,居然是个同关人,是个矿工?!
刘彻伸手接过了王内侍手中的本本,自己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问:“这个姓居的考生,你那天去看,有没有看到长什么样?”
王内侍小心提醒:“他不姓居,他名字叫做居元,没有姓氏。”
刘彻愕然抬头。
中状元的居然是一个无姓之人!!!
王内侍:“第二页有写,居元,家里祖祖辈辈没有房子住,一直住在同关一座山上的山洞里。”
“他爹这一代第一次修了一间泥巴房屋,搬到了山下住,而本地读过书的取名先生就给他取名为居元,意思就是他是他们家‘居住房屋的第一代人’。”
刘彻翻页,果然,第二页有写。
元就是第一个、第一名、起点、初始的意思。
因为是会元,所以居元的资料特别多,刘彻仔细的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刘彻来了兴趣。
这个居元,还是个道德标兵。
远近闻名,连李蔡和大将军都认识。
刘彻抬头一看,李蔡根本不说话。
难怪不说话,原来他之前就认识居元,知道居元夺魁之后,不敢多说一句,害怕说不清楚。
在这个资料上,都把居元写成道德圣人了,简直是个志诚君子,居然感化了李记卫伉两个臭名昭著的勋贵子弟。
甚至居元身上还有很多能当做励志故事教育小学生的故事。
比如什么用沙练字。
比如他赚钱了想要给母亲买房子,却被母亲棍棒教育让他要奋发向上,先紧着学习。
这些写出来都不像是真的。
刘彻是习惯了摆拍新闻的人,看到这种简介后,自己都感觉假,这像是安排出来的。
能够安排这种简历的人,有多厉害?
刘彻抬头:“第一第二阅卷组所有人禁止离开阅卷场。”
“宫里所有绣衣使者禁止离开皇宫。”
“准备车驾,通知罗烈,奉车都尉黎笃,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朕要巡视同关。”
“禁止通知其他任何人!”
王内侍立刻就去办。
刘彻看了一眼李蔡:“朕的好丞相,跟朕走一趟吧。”
李蔡抖了下,突然意识到,这个时候,是从三年前开始到现在,唯一一次有可能扳倒霍海的时机到了。
只可惜,这个时候暗中敌对霍海的人,绝对抓不住这个机会。
李蔡知道刘彻在怀疑什么,但居元是真的。
李蔡还不清楚居元的事情么?卫青还没调查过居元么?
很快,皇帝坐上了去同关的火车,但并没有坐自己的专车。
没人知道皇帝离开了。
只有车上的人,以及负责戒备的人知道。
当然,这一车火枪队出行,谁想对刘彻不轨,那就是想多了。
火车并没有进入同关火车站。
而是在半道上一个补给煤炭的小站上就停下了,所有人全部下车。
下车的所有人直接列队赶往一座山。
在山上,大部队留下集结,刘彻带着卫青霍去病李蔡他们,来到了草屋前。
居元妈妈看到这么多壮男持械而来,二话不说就把门给锁上了。
可惜这群人还是冲自己来了。
“有人吗,走路走累了,想要买点水喝。”
居元妈妈:“旁边河里多的是水。”
霍去病:“我们想要喝烧开的水,麻烦您给烧点,附近就您这一户人家。”
说着霍去病从墙上的孔洞塞进去一块银子。
居元母亲:“你这人怎么用石头打人。”
霍去病:“……”
“您看清楚,那是银子!”
“吱呀~”门打开了,居元母亲:“快请进~!不过我家太小,只能进来几个人。”
……
居元考完试之后,迅速回到了原本的生活。
在煤矿上挖矿。
挖完后晚上就在油灯下面看书。
已经适应了矿上生活的卫伉,再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是公子哥,反而融入矿工的很彻底,一边做着琐碎的事情,一边:“你都已经考完了,还看什么书啊。”
其他在看书的人也抬头看了过来。
居元:“不一定考得上,如果考不上,下一次我还要考。”
正说着呢,门外闯进来一个人,推开门后大口喘息。
虽然三月,但还是有些冷,所有人都被风吹懵逼了:“快关门!”
来人喘息着:“居元,有老乡赶过来说,你家去了好大一群带兵器的人!”
居元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卫伉从炕上棉被下面抽出一把刀:“走!”
整个房间的人都去拿家伙事儿去了。
他们一走,不少在外面看到他们的人问起原因,也是跟着一起去了。
……
天已经黑了,在居元家,刘彻哈哈大笑:“所以你就用这个办法逼迫你儿子去读书?”
居元母亲:“可不是嘛。”
“其实我就是想,以前人家骂我们,都骂我们是野兽,是没人样的人,后来我们家才搬到了山下。要说有人样,谁还能比读书的人有人样?”
“谁能比同关煤矿的总经理啊董事长啊大老板啊有人样?”
刘彻:“对对对。”
霍去病插话:“也不能这么说,朝堂文武百官,都还是有人样的。”
卫青:“对对对!”
居元母亲听到这里忧心忡忡:“其实我也有点后悔。”
“我逼着那孩子读书,万一他不是那块料,考不上怎么办?虽然大家都跟我说他读书厉害,但大汉这么大,读书人那么多,厉害的人那么多万一不是他怎么办?”
“听说这考试至少三年一次,有可能年年都考,那反正当矿工也能赚钱,那就让他多考两次,就是这个活儿不能长期干,干久了矿工会咳嗽,矿上都不允许有人常年干。”
刘彻:“怎么能这么想,应该这样想,那么多读书人,总要有一个最厉害,为什么不会是你儿子呢?”
居元母亲抓着刘彻的手:“您这个大老爷就是会说话,这么会说话,一定能赚很多钱吧!”
刘彻哈哈大笑:“还行吧。”
刘彻是什么人,没有人能在刘彻面前说这么多还是演的。
如果有人想要让刘彻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只有装死一条路。
但居元的母亲跟刘彻聊了半天了,根本看不出半点是安排出来的痕迹。
甚至于,就在聊天之间,连居元父亲的衣冠冢都找到了。
那地方绝对不是最近伪造出来的,而衣冠冢立了墓碑,是三年前新起的,应该大约是同关煤矿修建后,附近的人有钱了的时候,修建的。
时间也对得上。
刘彻确定,居元真的是自己考上的,真的是一个‘道德圣人’。
其实用居元母亲的话说,那不是居元是圣人,而是她要求居元要活出个人样。
所以,居元以最优秀的人的品质去要求自己。
所以在矿上人人都喜欢他,在读书时,人人都觉得他是个天才,有这个命。
不是其他的,只是居元在认真努力的做人而已。
门外,传来了声音。
“里面有几个,快说!”
卫青转身拉开了门。
卫伉的刀放在罗烈的脖子上,转头看到门打开,是自己父亲高大的身影,愣了一下。
卫青:“要不是罗烈认识你,知道你是我儿子,你怎么拿得住他?”
“松手吧,陛下在里面,赶紧退下。”
刘彻在里面:“居元和卫伉来了?”
卫青抬头看了一眼外面:“还有很大一群矿工。”
卫青多看了两眼,羽林卫已经悄无声息的在夜幕的帮助下把矿工们给包围了,只是矿工们不知道。
刘彻:“让他们进来吧。”
居元得知里面是刘彻后,并没有先进去,而是转头跟工友们打招呼:“误会,是误会!没有歹人!”
“大老板来了!”
众人一听是大老板来了,丢下了武器,往里面围拢。
此时羽林卫才全体现身,举起了枪,更有一队人用最快速度来到了小屋子前。
刘彻:“别拦着他们了,不过屋里站不下那么多人。”
刘彻自己走了出来:“朕很欣慰,这次考上会元……也就是科考春闱会试第一名的是咱们矿上的人,所以朕亲自来报喜了。”
现场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这么多人才参考,谁能想到最终第一名是煤矿的啊!
有人喊着:“大老板,是居元吗?”
刘彻笑着点头。
又有人喊:“大老板,那居元就是这次科举的第一名?冠军?可以当官啦?”
刘彻:“是会试第一名,前八十八名还要在朝堂上参加殿试,到时候朕亲自选出状元。”
和前世不同,在这里,不是所有考生都有资格投状子,只有已经成了贡士的前八十八名和已经进入前一千的官员预备役可以投状子。
可以书写自己对大汉对官场甚至对任何方面的见解,刘彻和三公九卿会查看。
而在其中选出的第一,叫做状元。
其实和前世差距也不大。
实际考察之后,状元还能旁落吗?
刘彻之所以来考察,就是因为居元完美的太不像话了,太适合这个状元了,就像是被人操作出来的一样。
确定事实上没人操作,而是天理应当如此时,状元就不可能旁落了。
放榜,居元第一。
半个月后,殿试。
居元状元。
居元成功后,刘彻立刻把居元送到了司马相如那里,学习工商大臣应该学习的东西。
倒不是让他直接位列九卿,而是让他进入一个优秀的环境,看看他能吸收多少好东西。
短短两个月后,居元处理政务的公文,看的刘彻眼前一亮。
于是,刘彻决定要让居元出去独当一面。
但是这个独当一面,不能是普通的独当一面,需要是新商改的重要环节。
而居元得知之后,上书要求去一个穷地方。
不把这个地方发展的富裕,自己绝不归长安。
刘彻给居元量身定做了一个职位。
长江航运大臣。
治所会稽郡,总览长江运输和会稽郡商业。
也就是说路博德在海军南据点主武,居元主文。
八月底,居元赶到了千乘,以新科状元的身份成为了霍海的跟班。
跟着霍海学习。
而现在的居元,也值得让霍海指点了。
但霍海的指点,全是什么禁运什么禁运,什么禁运。
完全没有任何如何发展航运,如何催动经济,如何刺激长江航运发展的建议。
面对疑问,霍海:“刺激?长江航运还需要刺激?你就记住严查禁运就行了,别的不需要你去主导,你跟着市场学习如何做事吧。”
————
我们这样的人,当然是在码字中跨年咯。大家看到更新时,我正在码字跨年。2025发财!大家都发财!求个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