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五年腊月十五。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南京城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走在南京的大街上,摆摊的商贩随处可见。
卖米的,卖面的,卖油的,卖对联的,有卖鞭炮的。
在一声声吆喝声中,各种小道消息也在快速传播。
“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
“万岁爷时隔五个月才上朝,可是当天就又昏厥在朝堂之上。”
“万岁爷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当然是被气的!他老人家在京师运筹帷幄,江南这边却屡屡出事。先是传出勋贵私铸大明圆宝,后又传出郑芝龙走私通敌,现在可到好...传出了太子殿下走私通敌的消息。”
“这不可能吧?太子殿下怎么会...”
“无论真假,万岁爷都很糟心。”
“什么意思?”
“如果是真的,说明太子通敌,万岁爷知道后既伤心又愤怒。如果是假的,说明有人要针对太子,万岁爷即担心又愤怒。”
“原来如此!”
在消息传播的同时,东林魁首钱谦益带着马士英来到了一座茶馆附近。
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没有乘坐轿子,而是步行赶路。
“是这吗?”马士英问。
钱谦益回答:“是这。”
二人停下脚步,走进茶馆。
在一个隐蔽的房间内,他们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刘孔昭和朱国弼。
一番客套后,四人落座。
他们没有立刻进入话题,而是品茶闲聊。
在喝完半壶茶水后,钱谦益对着朱国弼轻轻笑道:“外面盛传朱大人私铸大明圆宝,你不在家里躲着避风头,反而约老夫出来喝茶,老夫实在佩服。”
“那些都是谣言,钱老不必放在心上。”
“现在否认有些为之过早吧?是不是谣言要等朝廷查完之后才知道。”
“咳咳,”朱国弼轻咳一声,“我朱某人问心无愧,不怕查也经得起查。”
“那就好,那就好!”钱谦益抿了一口茶,接着问道:“那朱大找老夫有何贵干?”
朱国弼生怕说错了话,立刻将茶杯放到嘴边做喝水状。
刘孔昭立刻接过话茬,低声说道:“是在下要找钱老!”
钱谦益保持微笑,继续问道:“那刘大人找老夫有何贵干?”
“在下想问钱老一个问题。”
“除了国策,其他的都可以问。”钱谦益十分老练地说道。
现在大明朝只有一个国策:强制推行大明圆宝。
朱国弼和刘孔昭深陷私铸大明圆宝的传言之中。
这个时候找他出来喝茶,显然有求于他。
钱谦益巴不得这些勋贵马上死呢,岂会相救?
刘孔昭早有准备,他同样老练地说道:“钱老放心,问的问题与国策无关。”
“那就好,”钱谦益放下手里的茶杯,盯着刘孔昭的眼睛:“刘大人问吧,老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孔昭顿了顿,低声问道:“请问钱老,辽东已经平定,陛下为何不让太子进京?”
不等钱谦益回答,刘孔昭又补充道:“最近有不少传言说陛下身体有恙,按照常理,陛下应该将太子召回京师,以防不测。可陛下不但没这么做,反而在朝堂上说出再有敢言让太子进京者,严惩不贷的话。”
“请问钱老...陛下此举到底是何用意?”
钱谦益眨了眨眼睛,将刚刚放下的茶杯再次抓在手中。
这个问题太难了,他也不知道答案。
不仅他不知道,整个南京大大小小的所有官员都不知道答案。
所有人都在纳闷崇祯为什么不让太子回京。
虽然不知道答案,可钱谦益没有明说。
而是露出一副神秘的样子让刘孔昭自己猜。
刘孔昭早就猜透了钱谦益的心思。
为了给钱谦益留面子,刘孔昭压低声音道:“钱老早已看透,却不想告诉我,对不对?”
“呵呵。”钱谦益淡淡一笑,继续装深沉。
刘孔昭跟着笑了下,“我也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和钱老的想法不谋而合?”
钱谦益放下茶杯:“可以说说看嘛,反正这里没有外人。”
刘孔昭故意向左右看了看。
屋内只有他们四个,当然没有外人。
在钱谦益有些期待的目光中,刘孔昭压低声音,放缓语速道:“我觉得陛下有废太子之意。”
钱谦益心中哼了一声,脸上摆出一副不敢苟同的样子。
此前他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很快又觉得那个想法不靠谱。
大明朝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慈烺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更是太子。
这么说吧。
只要他不谋反,皇位早晚都会落到他的头上。
刘孔昭皱着眉问:“钱老不信?”
钱谦益摇头:“不是老夫不信,是规矩使然。太祖高皇帝定的规矩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太子殿下全都占了,陛下就算想废太子,满朝文武和天下的百姓也不会同意。”
刘孔昭神秘地一笑,“如果陛下用另一种办法废太子呢?”
“另一种办法?”钱谦益有点懵:“什么办法?”
刘孔昭爽快回答:“不让太子进京啊!”
“不是...”钱谦益更懵了,“你这前后不挨着呀?不让太子进京就是废太子?”
出于谨慎起见,刘孔昭站起身来到钱谦益身边说道:“我举个例子。”
钱谦益点头:“可以,越离谱越好。”
刘孔昭咽了口唾沫,开始说道:“从前有个宋国,宋国国君有两个皇子。大皇子是太子,在江南监国,二皇子在北方军中效命。”
“宋国国君想废掉太子,可朝中大臣以祖制为由不允许废太子。”
“为此他决定让太子远离京师,等待时机。”
“有一天他忽然病重,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诏说废除太子储君之位,并传位于二皇子。”
“如果你是朝中大臣,接下来会怎么做?是去江南迎立大皇子登基,还是去北方军中迎立有兵权的二皇子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