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行长忍耐着内心的焦虑和忿恨,在副行长的注视下,硬着头皮把这期《大众》上连载的《半泽直树》剧情全部看完了。
他原以为预言产业中央银行和东京对外银行合并,以及曝光银行内部的不公待遇与违规操作已经是最重头的戏份。
没想到!
好戏还在后面!
故事剧情来到第四章。
半泽直树和中西两人前往西大阪钢铁株式会社,不出意外的吃了闭门羹。
直到那一刻,他们终于意识到,西大阪钢铁这家大阪西区的头部企业竟然以破产的方式,从他们银行骗取了5亿円的信用贷款!
作为业务主导者和**者的半泽和中西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事实上,一个多月前,是浅野匡支行长硬要把这笔贷款放出去,以达到年末冲刺业绩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半泽始终处于反对和不支持的态度。
直到最后,浅野匡支行长用九十度鞠躬以及一句“请放心放贷,出了问题,我会一应承担”的保证,这才过了半泽这一关。
事到临头,“上司的过错却成了下属的过错”。
半泽直树因能力不足和粗心大意,致使银行损失5亿円资金的事在总行传得沸沸扬扬。
千夫所指下的半泽只能找同期好友渡真利忍寻求帮助。
“一单就损失五亿円,真是够惨的。”
渡真利说着,视线透过举起的烧酒杯窥探着半泽的表情,
“总行现在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渡真利凭借着圆滑的性格和稳重的行事态度,现在是四人中混得最好的那一个。
去年他就荣升成总行融资部企划组的调查员了。
“这是支行长强行通过的案子。”半泽叹了口气。
“那也得有人相信你才行。听说你们那个支行长,最近可经常往关西总行跑哦。”渡真利小声提醒道。
距离西大阪钢铁开出第一次空头支票的日子刚好过去一周。
此刻围坐在梅田居酒屋桌旁的,有来大阪出差的渡真利,半泽,还有刘田和近藤四个人。
刘田是去年从东京调过来的,现在在关西法务室担任事务员。
而近藤则在大阪办事处系统部分部担任事务员。
“半泽,你得当心一些。最近我听到风声,说是你们那个支行长一直在总行疏通关系。”
渡真利的声音更低了,
“你应该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什么吧?”
几人全部沉默了。
浅野匡支行长的用意无比明显,就是要把这笔业务的责任全部推到半泽直树身上。
他在用亲身行动践行着银行业内那个广为流传的谚语。
聊完这个沉重的话题,昔日的四位同期开始聊起各自的近况。
原本他们想以此冲淡一些凝重的氛围,没料到一交流后,气氛变的更加压抑了。
四人中,除了渡真利一步步还算稳当外,半泽已经遭逢大难,而当初最有学者风范的刘田因多次司法考试失败,已然被踢出核心序列。
“以后再想考司法考试就请自己去考吧。不过,把行里好不容易给你争取来的机会白白浪费了,可是要付赔偿金的。”
这是两年考试失败后,行里领导对刘田说的冷冰冰话语。
就这样,当同期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当上副课长的时候,他还是科室最末席的小职员。
最后一位近藤的情况也类似。
他的职级职等和刘田一样,卡在了小职员上。
和考试不过关的刘田不同,近藤更惨。
他本来是一个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男人,却因为压力过大得了神经性官能症而离休了一年。
这空窗的一年彻底剥夺了近藤晋升的所有可能,未来的情况也许还会更糟糕。
看到这里时,总行长已经有好几次想要合上杂志,不忍直视这部《半泽直树》了。
难怪今天一大早,行里的氛围就怪怪的。
确实。
里入行十年的四位泡沫入行组就是现在产业中央银行年轻职员们的四种写照。
入行时兴致勃勃,满怀梦想,十年后宛如死尸,形如枯槁。
造成这一切的真的是他们自己么?
总行长深吸一口气,还是坚持看了下去。
简单聚会后,半泽又回到了工作中,继续尝试追回那5亿円。
好不容易有了一丝线索,最后又阴差阳错的和西大阪钢铁的老板错身而过。
就在他无比沮丧之际,总行那边传来了一个噩耗——
他要因此事被总行的听证会调去听证了。
银行的听证会基本就等于是对员工的批判大会。
说是听证取材,实则定性处罚。
也就是说,事情到了这一步,浅野匡支行长彻底把自己从事件里摘了出去,而半泽则成了那只替罪羔羊。
在第四章的尾声,半泽于听证会上被各种抨击与指责,眼看就要沦为下一个可怜虫时,他忽然掀桌起来,说出了那句最为经典的台词!
“我虽然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会以牙还牙,加倍奉还。这是我的处事原则。”
“这么写北川老师是疯了么!”
总行长此刻拿着杂志的手都在不断发抖。
1998年,无论是日剧、电影还是,所谓的“下克上”剧情基本都没怎么出现过。
在传统思想还依旧盛行的现在,长幼尊卑和职场规则就是日本国的最好体现。
不管是谁,都不允许打破这个制度和规范!
虽说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出现过北川秀这样的人,一步步以下克上,从底层白纸作家成为了日本文坛的“天下第一”。
但那毕竟是爽文模板般的人生经历,虚幻的让民众们只能仰望,根本不会想着去模仿和学习。
现在北川秀不仅自己这么干,还在大众文学里这么写,以类似的主角为剧情核心,还以争议性最大的银行业为背景。
这不就是变相把“下克上”的思维传递给全社会的年轻打工人么!
“总行长.”副行长实在是憋不住了,走上前几步,压低声音道,“不出意外的话,我们银行的股票会”
“我知道!”总行长看完《半泽直树》的最新更新后,心情陷入到了一个极为微妙的状态。
不得不说,北川老师的这部写的精彩动人,引人入胜,连他看着看着都不禁沉迷了进去,感觉到了极致的爽。
但同时,想到此前自己和副行长的一系列操作,以及即将面临的难题,他爽起来的心又猛地坠入谷底!
冰火两重天,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吧!
1998年6月2日。
东京地区各大书店的门差点被蜂拥而至的读者们挤爆。
上午《大众》刚发售时,一大批赶来尝鲜的读者们已经把许多书店的库存给抢购一空。
而随着一波又一波读者看完最新更新,口口相传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半泽直树》产生好奇。
银行业的从业者们如潮流般不断涌入,一买就是好几本,简直就是把《半泽直树》当成了人生圣经。
同样年轻的社畜们也从半泽等人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昔日所受的委屈全部倾泻而出。
现实生活中没法对领导这么怒喷,还不允许我在世界里爽一爽么?
怀着这样的心态,数十万日本年轻社畜们将这期《大众》奉为解压神器,人手一本的同时,还跑去北川文娱总部购买已经停售的上期《大众》。
大众编辑部大概是除了产业中央银行外,此时全日本最煎熬的一家公司了。
编辑们一边忐忑不安,担心《半泽直树》的劲爆剧情会影响到《大众》,万一北川老师扛不住银行业的攻击,文部省会不会勒令他们停刊整改?
另一边,他们也无比享受着这一期《大众》所带来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走到哪里,这些人都想拍着胸脯告诉别人,“我就在大众编辑部工作呢!没错,就是连载《半泽直树》的那本《大众》!”
5月号《大众》也成了大众文学杂志历史中,唯一一本停售后又再度重版数十万份,以满足读者们需求的杂志。
抛开造成的社会影响,单销量和话题度,《半泽直树》确实达到了最顶级大众文学的层次,且还在把这个“最顶级”的概念正在无限拔高中。
此时正待在家里陪老婆孩子,顺便写写《东京人》的北川秀的手机被彻底打爆了。
不仅他的手机,梦子的手机,还有家里的座机,乃至河出书房编辑部的座机,都被各种来电给轰炸了几轮。
莫名躺枪,焦头烂额的斋藤玲奈也联系不上北川秀,只好和河出静子登门拜访。
来到北川秀家里时,她们才发现这里已经围聚了许多熟人。
麻生真由美、东野圭吾、团鬼士郎、蛇喰丽
这些和北川秀关系极为密切的亲朋好友们,在看完《半泽直树》后,第一时间就跑来确认北川秀的情况了。
“北川.三年了,你这家伙有时候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好。”
斋藤玲奈无奈的白了他一眼,拿着水杯和北川秀并肩坐到了一起。
其他人都在客厅聚集,原本是来慰问,现在人多后,反而变成了一场久违的盛大宴会。
书房里独坐的年轻文学家和年轻女部长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篓子真有那么大么?”
北川秀一向是想写什么写什么,写的时候完全不关心外界情况,一心创作,写完后也是基本不理会后续,直接考虑下部书。
《半泽直树》可能会引起社会大面积的轰动,这事他考虑过,也深思熟虑过利弊。
不过现在看,事情好像还是有点超出他的想象了。
这点和前世完全不同。
前世的《半泽直树》基本就是一部国民火剧,且因为在日剧的衰落期,即便爆火,也无法和昔日的国民剧相提并论。
但在这个时空,北川秀的这部,显然造成了远超前世十倍的轰动效应。
“何止是大.要不是你写的时间点在以后,可以用科幻和预言来解释,没人能强行给你扣帽子。
不然,以现在的情况,多的是人要把你扒皮拆骨呢。”
斋藤玲奈又白了他好几眼,从包包里抽出了一份《读卖新闻》,用手点了点最上面的大标题,
“我想这些人里,最难受的一定是首相阁下了。”
7月12日,日本国会就要进行参议院的换届选举。
身为首相的桥本龙太郎之前被视为是有魄力的领导者。
他在任期间也是一力宣扬自己将著手极需进行的经济及财政改革,以结束持续5年、仍不见起色的衰退景况。
去年桥本**强行提高了国内营业税,原本是用来减轻国家的预算赤字,却让日本经济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期。
背腹受敌下,今年的选举形式本来就挺差,现在选举车上还挂满了《半泽直树》的宣传语,和他的一贯执政理念完全不同。
这下,产业中央银行和**都是在**自己打脸了。
他们能不恨北川秀么?
这段历史北川秀记得很清楚。
不出意外的话,在1998年7月12日举行的参议院大选中,**只赢得约1/3的席次。
面对庞大选民的责难,桥本龙太郎在7月13日宣布辞去首相及****之职,续留直至7月30日由****魁小渊惠三接任。
看完一大堆新闻报道后,北川秀这才醒悟过来。
《半泽直树》在产业中央银行的力捧下,歪打正着,竟然成了历史进程的助推器!
难怪的热度会远超他的想象。
北川秀甚至觉得,靠着这部为底层社畜发声,宣扬激进但符合民众需求的“下克上”思维的,他要是这会儿跑去选举首相,指不定能获得挺多选票呢!
“事已至此,也只能先吃饭了。”
北川秀倒是没那么紧张,日本文坛“天下第一”就是一张最顶级的护身符。
而且《半泽直树》还是“科幻”,以这个问责他,你看民众们同不同意。
此时他也正好需要这些热度和反馈。
毕竟在海外要和诺奖理事会、评委会互钳,近期越是能拿出点轰动效应,越是方便那些名流们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