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三百七十章 曾公亮

“陛下,臣可以去劝说李枢密使。”

韩章说得到李晋的支持,便能压下反对声音。

是他有把握劝说李晋支持出兵。

却没想到赵兴竟然动了更换枢密院使的念头。

枢密院使可是和相公相当,更换枢密院使必然会引起朝堂振动。

更何况还是在这种关键时候。

“不必了!”赵兴摆了摆手道:“李爱卿年纪也大了,之前曾上书请辞,被朕压下了。大相公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

他虽然有所顾忌,不能强行出兵,但也没有去求一个臣子的道理。

虽然韩章说的是他去劝说,但是在赵旭看来,这和他去求李晋没什么区别。

他没有动过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官员还真把他当成软柿子了。

韩章见赵兴心意已决,沉默了一会说道:“副相曾公亮可担任枢密院使一职。”

“朕记得曾爱卿曾参与编撰《武经总要》吧?”赵兴问道。

《武经总要》是朝廷主张编撰的一本综合性兵书。

“没错!”韩章回道。

“既然曾爱卿参与编撰兵书,肯定精通军事,倒也合适。可是朕记着,刚刚他也反对出兵来着。”赵兴皱眉道。

“陛下,明仲反对出兵,并不意味着他不赞同出兵。”

韩章苦笑道:“臣觉着河湟之地很有战略意义,但臣也觉着此时并不是出兵良机。”

韩章的话看似有些矛盾,其实意思很简单。

此时大宋又是修建长城,内部又有叛乱,并不是适合出兵。

曾公亮反对,并不是因为反对而反对,只是因为不合适出兵,才反对。

“大相公让曾爱卿来见朕吧。”赵兴说道。

“是!”韩章躬身道:“臣告退!”

“三水,让人召枢密院使李晋过来。”赵兴吩咐道。

“是!”三水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赵兴沉吟了一会,继续批阅起了扎子。

过了大约一盏茶时间,三水禀报道:“陛下,李大人已经到了,曾副相也到了。”

“传曾公亮进来,让李晋在偏殿等着,你告诉他,就说朕想问问他,为何他的嫡长孙近几年一直待在老家。”赵兴说道。

三水听的一头雾水,不过他也不多问,应了一声退下了。

李晋和曾公亮等在外面,两人皆面色平淡,没有交流。

三水走了出来,行了一礼,微笑道:“陛下让曾大人先进去,曾大人请!”

曾公亮微微点头算是回礼了,抬步走进了大殿。

“李大人先到偏殿稍歇吧。”三水看向李晋微笑道。

“劳烦公公了!”李晋微笑道。

“李大人客气了,这边请!”

三水微笑领着李晋来到偏殿,说道:“殿外有人侍候,李大人有什么需要吩咐一声便是。”

“麻烦公公了,公公侍奉陛下事物繁忙,不用管本官。”李晋说道。

“那咱家就先走了。”

“公公请便!”

三水微笑着行了一礼,转身刚要离开的时候又停了下来,说道:“对了,陛下让咱家问问李大人,为何您的嫡长孙一直待在老家!”

李晋闻言脸色一变,说道:“劳烦公公回…”

“陛下只让咱家问问,一会李大人见了陛下,自己回复陛下即可。”

三水打断了李晋的话,再次行了一礼,微笑着离开了。

李晋看着三水离去,失魂落魄的坐了下来。

突然得到召见,李晋来的路上就在想赵兴召见他的目的。

他觉着赵兴是想得到他的支持,出兵河湟。

已经想了好几个拒绝的理由,可是赵兴突然让人询问他嫡长孙为何待近几年一直待在老家,让他心头蒙上一层阴霾。

李晋子嗣不丰,只有两个儿子。

好在两个儿子都平安长大,并没有夭折。

可是两个儿子妻妾不少,只有嫡长子有一个儿子,其余的都是孙女。

因此李晋对这个孙儿十分宠溺,导致孙子长大后成了个纨绔。

欺男霸女之事没少干。

以他的地位,即便孙儿纨绔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事。

赵兴担任开封府后,李晋担心孙儿犯到赵兴手里,便将其送回了老家。

李晋的孙子在汴京都干欺男霸女,在老家那边可想而知。

不过李晋老家距离汴京很远,也算天高皇帝远了。

以他的身份,地方官员不仅不会管,还会为其遮掩,他倒也不担心。

可是赵兴突然的询问,让他有些揣揣不安。

李晋深吸了一口气,要是他孙儿所做之事真被赵兴知道了,那他就只能答应赵兴了。

…………

“臣拜见陛下!”曾公亮行礼道。

“免礼,赐坐!”赵兴摆了摆手。

“谢陛下!”

曾公亮躬身谢恩,等内侍搬来软凳,坐了下来。

“曾爱卿参与编撰《武经总要》,对兵法韬略应该有所研究吧?”赵兴问道。

“回陛下,臣闲暇之余喜欢看些兵书,谈不上研究。”曾公亮说道。

“爱卿谦虚了,《武经总要》朕也看过,编撰的很不错,可见爱卿对于兵法还是很有见解的。”

赵兴微笑道:“曾爱卿觉的河湟之地对大宋来说是否重要?”

“臣虽然懂些兵法韬略,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既然陛下询问,那臣就说说臣的拙见!”

曾公亮沉吟了一会,说道:“臣对疆域图有些了解,不过并没有对河湟之地多做留意。之前听陛下所言,臣也仔细考虑过,河湟之地确实很有战略意义。”

“但如今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实在不是出兵的时机。”

“曾爱卿既然懂兵发,就应该知道机不可失的道理。要是等大宋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之时,辽国内乱也平定了,爱卿觉得还有机会么?”赵兴反问道。

“陛下所言臣也明白,可是臣觉得河湟之地并不是非占不可,自然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陛下可曾考虑过,大宋出兵,一旦引得西夏出兵,战事就不是短期内能够结束的。

而且此时江州等地的反叛尚未平定,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一旦拖久了,多线动兵,朝廷如何负担的起?”曾公亮说道。

赵兴闻言沉默了下来,曾公亮所说的可能确实存在。

可是时不待我,一旦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未必能有机会了。

“朕之前说了,粮草朕会解决,而且无需国库出钱粮,并且不会加赋于民,爱卿觉得可否出兵?”赵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