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654章 招聘会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一开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次自然也是。

之前报纸上连续几个月的讨论,不过是开胃菜而已。

尽管一方获得了胜利,却不代表另一方就彻底服气。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哪里都少不了不愿意去改变的人,而这样的人却常常占据领导地位,可以主宰一方,至少是他所在的一亩三分地。

这个时候,就最能凸显出“首义”重要性。

所谓首义,便是最先站队,好处和坏处都显而易见。

若是成了,以后便是中流砥柱,若是没成,最先倒霉的也是他们。

陈凡也没想到,那位上任没几年的钱书记,竟然能有这份认识和决然。

更难得的是,在他的领导下,南湖公社拧成了一股绳,与县城的相对保守,形成鲜明的对比。

或许,也是与卢家湾的副业公司,终究还是社队企业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有这位在南湖,对卢家湾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达成了协议,却不忙着行动。

即便杨书记他们再着急,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是等得起的。

倒是卢家湾服装厂和食品厂要招工的消息,早早的放了出去。

正常来说,生产队办的企业,仅限本村社员进去务工,不能对外招工,否则还算什么生产队副业?

但是怎么说呢。

既然是“社队单位”,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全公社范围内的社员都可以进去?!

反正没有说:某个生产队的副业单位、不许招收生产队之外的本公社社员,这样明确的话吧?

另一个,在这个年代,一般都是“人”大于规定、规定大于律律。

当没有明确规定的时候,管理负责人的话就是规定。

总而言之,现在的风向,只要是与几年前的情况反着来就对了。

按照这个节奏走,再怎么样也出不了问题。

这就比如,当初华西村办厂,地方将情况汇报给了李先生,当时李先生的评价是:“这里是农村的希望之地。”

靠着这句话,华西村平安度过了十几年、并积攒了一大笔原始资金,到了80年代,终于一飞冲天。

可是有这个幸运的,也仅限华西村。

其他绝大部分地方别说办厂,连发展副业都困难,为什么?

就因为那是大势所趋。

所以连李先生的话都不能拿来作为参照!

现在也一样。

只要不太过分,在南湖公社这块地方,公社领导就可以做决定。

如果他们还不够,那再加上卢家湾,全公社上上下下谁敢说个不字?

哪怕连谨小慎微的县城,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卢家湾的招工大幕缓缓拉开。

……

11月8日,农历十月初八,星期三、立冬。

从这一天起,代表正式进入冬季。

立冬这天通常会伴随着降温、寒潮、阴雨之类的天气,北方甚至还会下雪。

还好南湖公社地处江南,没到下雪那一步,气温也在20度左右,就算今天下了点小雨,穿一件厚夹衣也够了,甚至连打伞都不用。

在南湖公社和甘家村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农村大集的聚集地,今天不是星期天、也没有赶集,可是来这里的人却不少。

紧挨着湖边的大场坪上,两千多人排成十几条队伍,男的女的各自分开,……呃,偶尔男人队伍里面夹着几个女同志,女同志的队伍里面也有一两个男人。

倒不是他们排队排错了地方,而是选的岗位就是这么“男女分化”。

今天是卢家湾副业公司的“招聘会”,招聘会这东西有点稀奇,大多数人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从来没见过,连听过的人也只在极少数。

所以除了来应聘的,在场地之外,还有里三层、外三层,不计其数围观的群众。

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理了理头顶上稀疏的头发,显摆着说道,“招聘会我也参加过,那时候刚建国,地委几家大工厂要扩张,工人不够,就公开招人。

恰好那时候我就在地委办事,跑过去看稀奇,那场面,其实也没什么、就跟今天差不多。”

说着指向被围起来的招聘场地,“也是今天这个样子,一家单位摆一张桌子,桌子下面贴一张大字,上面就写要招什么什么人,还有什么条件,觉得自己合格的,就可以过去报名应聘。

只要有经验的,差不多都能被录取。我那时候也就是看个热闹,没想过去地委上班,你们想啊,我要是去了地委上班,是不是要搬过去、以后在那边娶媳妇、安家?那家里老爹老娘怎么办?

所以我就不去,要不然,我现在也是地委市区的人,那条件跟公社可不一样哦,……”

周围一圈人听他讲古吹牛,更多的人则是议论纷纷。

一个大婶拉着朋友问道,“你不是会裁缝么,怎么不去试一试呢?”

旁边三十多岁的妇女眼里闪烁着几分期盼,脸上却显得不屑一顾,那表情连影后都演不出来,听到朋友的话,不假思索地说道,“算了吧,我家又不缺那几块钱。

我公公婆婆男人都在上班,有正经工作,虽然工资没有他们副业公司的高,但也是旱涝保收,老了有退休金。

哪像他们社队单位,一点保障都没有,别看今年赚大钱,明年还有没有、谁说的准?”

旁边有人接过她的话,“今年有就今年赚、明年没有就明年再说啦。”

那妇女依然摇头,“还是算了,我们镇上的人有粮食本、有工资,不像他们农村里的看天吃饭,有机会还是让给他们吧。”

不远处又有人说道,“要我说,什么农村镇上,还不都是一个公社里的。

现在好多学生毕业、公社都安排不了工作,就镇上那几家单位,去年还说人比事过,要减少一部分人,还说要把几家效益不好的厂关闭。

说得那么吓人,虽然今年没有关,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关?

倒是卢家湾这两年发展得不错,通过小陈老师,他们还跟地委几家大单位搭上了关系,小陈老师又是在省里上班的大作家,只要小陈老师不撒手,我看卢家湾就倒不了,还不如让家里的小辈过去试试,省得天天游手好闲,时间一长,人都要废掉。”

会场外面的人叽叽喳喳,说什么的都有,会场里面也不遑多让,不喊大声一点,都不容易听清。

一张写着“卢湾服装厂”的摊位前,28岁的黄秀英拿着一张油印纸印刷出来的履历表,看了看拉开凳子坐下的中年男人,客气地说道,“洪师傅,看您的资历,从12岁就出来做学徒,已经做了36年的衣服,时间倒是很长。

只不过,您一直在队里帮人做衣服,有没有出去过外面,做过百货公司那种衣服呢?”

洪师傅不好意思地干咳了两声,两手撑在大腿上,颇有些欲言又止。

不过求职的欲望终究还是战胜了面子,鼓起勇气说道,“我在旧社会的时候就拜师学艺,五几年出的师,跟师父的时候,到云湖做几年,到现在做了36年衣服,……后来被遣返回农村,到今年也有二十来年了。

要说百货公司那种,我早年也做过,虽然二十几年没做了,但肯定没有问题,我这个是童子功……”

黄秀英认真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在表格上打了个“”,随即笑道,“洪师傅,您在我这里过关了,明天麻烦您再来一趟,下一关面试,在我们服装厂的培训班里,到时候就要看您的真本事。”

洪师傅一听,感觉非常高兴,连连点头,“好好好,我明天一定到、一定到。”

不远处,看着像是5、60岁,实际只有48岁的洪师傅,杨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高高举起手里夹的烟,对着张队长笑道,“就是要多招这样的老师傅,老师傅经验足,来了就能用,比学徒工强多了。”

张长江连连附和着点头,“嗯嗯,我觉得也是。”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多亏小陈想出来的主意,搞出来这么一个招聘会。要是像以前,让各个单位、生产队、居委会自己报名单过来,我们连招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哪里可能会有这种老师傅?!”

如果陈凡在这里,肯定要哭笑不得。

都48了,而且人生有一半的时间在务农,手艺不生疏就不错了,还指望能有多好?

服装厂是要长远发展的,尤其这个服装厂是陈凡按照现代化的工厂进行打造,用的缝纫机都是找云湖机械厂定做的工业缝纫机。

那些老师傅会用吗?!

不过他现在不在现场,想什么都白搭。

当然,他也没有彻底撒手不管,在招聘会之前,他就跟刘璐反复交代过,招工要以年轻女同志为主,尤其是要有文化基础的,其次才是以有经验的老师傅为辅。

刘璐也是这么交代黄秀英等人。

嗯,希望能有个好结果。

那么陈凡不在这里,他在干嘛呢?

此时他正蹲在卢家湾的灌溉渠旁边,抽着烟看人抓甲鱼呢。

……

卢家湾的灌溉渠,以主干道两旁、南北走向的两条约8米宽的主渠为干线,横向12个小队的12条约4米宽的辅渠为支线,再通过这些支线往南北延伸出一条条只有一米宽的小渠,如此铺满3000多、近4000亩的水田。

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凡是有水的地方,必定会养鱼。

虽然不是像鱼塘那样精养,而是只管放鱼苗、不管喂食的散养,每年也能有不少鱼获。

以前呢,只是将那些大大小小的灌溉渠里的水放干,把鱼捞上来,再从河里抽水,把主干渠灌一小半,等开春以后,春耕的时候,再彻底把水渠灌满。

但自从陈凡带来了甲鱼,这个流程中间便多了一道工序,挖甲鱼!

陈凡吐出一个烟圈,看着在淤泥里、拿着个木锹挖甲鱼的杨队长,说道,“去年你们挖了那么多甲鱼,还没挖绝种?”

杨队长头也不抬,双手握住木柄,轻轻将表面的一层淤泥拨开,再用木锹挑出一只碗口大的甲鱼,嗖地一下甩到陈凡面前。

这才抬起头笑道,“看看,绝种没?”

陈凡**往后一翘,双脚顺势后移了半尺,准确避开甩上来的淤泥,看了看面前的甲鱼,咂了咂嘴,“这东西要加两斤土豆,才能炖一锅。”

“有这么大的就不错了,你还挑。”

旁边不远处的刘会计扶着木锹喘了口气,抬头看向陈凡,笑道,“大家伙在去年就挖得差不多,就算还剩一些漏网的,也都是极少数,哪有那么容易翻出来。

这些甲鱼都是我们从其他几个生产队收来的,等鱼苗长大一点,再把甲鱼苗放进去,这样鱼苗不会损失太多,又能让甲鱼源源不断。

但是想要大家伙,那就不要想啦。”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我就说怎么还有那么多甲鱼,原来是你们放了鱼苗。”

杨队长杵着木锹走上岸,就地坐在斜坡上,反手勾勾手指,从陈凡手里讨了支烟,再怼到他的旱烟杆上点燃,呼出一口长气,正好听到陈凡的话,便说道,“春天不打猎、抓大不抓小,不准竭泽而渔,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去年抓甲鱼抓得太狠,以前经常能够在水边看见甲鱼晒太阳,今年开春都没怎么看到过,我们就知道出了问题,这才找人买了甲鱼苗放养。”

陈凡眉头轻挑,脸上满是笑意。

两年前自己见他们挖甲鱼,连巴掌大的甲鱼苗都不放过,还担心这东西会不会在卢家湾绝迹,都已经做好几年后办个种苗基地的准备。

没想到自己还只是个想法,他们就已经在行动。

看看眼前的甲鱼,虽然与去年挖的相比不算什么,可也是个好现象呐。

这个才是可持续发展。

杨队长抽了几口烟,转头看着陈凡,小声问道,“小陈,问你个问题啊。”

陈凡回过神来,“嗯,你说。”

杨队长小声问道,“我知道你做事都有原因,不过,这次副业公司扩张,为什么只留了一半的岗位给本队的人,另外一半都放出去了呢?

其实留七成、只给他们三成,他们都要笑出声来,用不着那么多的。”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