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陈凡两辈子加起来,都没做过领导。
尤其是这个年代的领导,跟后世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现在还有不少老前辈坐在位置上,其中不少是刚刚回到工作岗位,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做事做人那真的都是一板一眼,毫不含糊。
有些人自己是领导职务,家里人却只是普通职工、一样在车间里打螺丝,甚至还有没解决工作问题的,只能在家啃老。
用不近人情来形容都不算错。
可是呢,他们也并不是真的不通情理,而是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跟他们打交道。同样的一件事,从正面讲不通的,只需要换个角度切入,讲清楚群众利益,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
在这方面,何青生就很有发言权,就连许启珍也颇有心得。
他们一个代表“老”,一个代表“中”,一起教一个年轻的怎么与上上下下的人打交道。
对上面的领导是一回事,对下面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一干几十年的老黄牛、或者老油条,又是另一回事。
各色人等、各有想法,当了领导之后,底线定在哪里,面对不同的情况、又该如何灵活处理,这里面都是学问。
何青生和许启珍是真拿他当自己人看,把自己踩过的坑、经历过的体会、学到的心得,都跟陈凡说了不少。
虽然不一定是全部,但也都是干货,够可以的了。
不管有用没用,陈凡囫囵吞枣都一股脑地记住。
最后晕头转向之际,被何青生顺走了半包烟。
等他反应过来,房门啪地一声被关上,只留下一句话,“明天开会别迟到。”
这时陈凡才回过神来,摊着双手站在原地纳闷,“我又不管人管事,要学这些东西干嘛?”
……
12月7日,星期四,大雪。
天还没亮,就飘起了雪花,那北风呼呼的刮,陈凡窝在被子里面,完全不想起床。
何以解忧?唯有退休!
他现在连以前雷打不动的晨练都不练了,何况这种最好睡觉的天气呢?
说到晨练,陈凡不得不感叹一声,博物馆里有好东西啊!
他在博物馆里翻阅古籍的时候,找到了不少绝版的道经,其中就有两本不知名的修士写的修炼心得,通篇的道经里面夹杂着几种练气术。
这东西在别人看来,那是古人的臆想,而在练气有成的修道人眼中,却是难得一见的真传。
陈凡自然是能看懂的人,发现里面有一种与陈抟老祖所传的蛰龙睡丹功类似、是一篇讲究坐卧行走皆可修炼的功法。
这不是巧了么,他从张师父那里得来的嵛山派道经,也是讲究动静结合、性命双修。
然后这么相互一印证,从前天起,他就不用再认真锻炼。
伸个懒腰就能舒展筋骨,有节奏的喘气就是吐纳呼吸,尤其是有了专门的睡功以后,基本上就告别了打坐练气,每天睡一觉,便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修炼这种道功,没有神通异能,就是可以强筋健骨、延年益寿,再加上增长一点点灵巧、一点点气力而已。
本来他还以为,从此以后就可以做一条真正躺平的咸鱼,却没想到,学习刚结束,没来得及休息一天,就又要早起开会。
难道就不能像某些会议一样,早上10点再开会吗?!
当他洗漱完、穿好衣服,去食堂吃早餐的时候,才发现还真不行。
因为有领导在!
省里分管宣传、文化的领导来了,正和何青生、谭庸、许启珍等几人领导、坐在一张桌子上,边吃边聊,宣传部和文化厅的诸位大佬也几乎都在。
陈凡刚进门,就被许启珍发现,招手叫了过去。
哦,对,现在咱也有资格坐主桌。
领导看着陈凡的眼神很是和蔼,主动聊了不少话。
只不过这里毕竟是人来人往的食堂,连包厢都不是,便也适可而止。
可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也将他的态度表现得非常清楚。
至于原因,陈凡不用猜也能知道。
撇开几乎早已是半公开的三位师父的背景,单单看他自己,对江南文艺界的贡献就不小。
以前江南文艺工作发展虽然还算不错,但跟京城和上海这样的地方,是没办法相比的,也远远比不上鼎鼎有名的山西山药蛋派。
可自打云湖出了个陈凡,老一派的且不说,新一代文人中,竟然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领导乐开怀。
更别说,陈凡转岗到了作协以后,接连办了好几件大事。
先创立文学函授中心、使得江南省文坛声名远播,后创办《文学青年》杂志,之后又带起了“文学创汇”的风潮。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就这样的人摆在面前,哪个领导看了不喜欢?
领导的态度自然被大家看在眼里,再想想昨天何青生跟大家通气时说的选举理事会和新一届作协**团,几乎所有人都心里清楚,这两天的会议,估计有人要上位了。
……
其实开会挺无聊的。
至少对陈凡来说是这样。
整个上午的时间,都是何青生和许启珍在做工作报告。
嗯,陈凡也没能幸免。
想要上位,不表现点成绩出来怎么行?
虽然他的成绩几乎人所共知,可哪怕是**,也得走一遍啊。
于是陈凡在**台敬陪末座,轻描淡写念了一遍自己所做的工作,最后狠狠地夸了一通单位全体同志、以及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的兄弟单位。
嗯,这段话术便运用了昨晚何青生教的小技巧。
结果当然很理想。领导满意、同事认同。
于是在下午的选举中,户口本上刚刚年满十八岁的陈凡同志,被推选为江南省作协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三届**团副**,主要负责对外文化交流。
本次出席会议的作家代表,由12个专区选出,共计36人,加上省作协机关、《江南文艺》杂志社、《文学青年》杂志社、文学函授中心等单位代表,合计56人到会。
会议选出理事会成员7人,**团成员5人,秘书长1人。
何青生连任**团**、兼理事会理事长,许启珍连任秘书长,谭庸依然还是副**,也是副理事长,不过没在理事会任职,也就是不管事,纯属吉祥物,把陈凡羡慕得不行。
除了新增几位老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唯一上位的年轻人,就是任副**、副理事长的陈凡。
他同时还兼着外联部主任的职务,管理整个外联部。
至于他一手创建的文学函授中心、《文学青年》杂志社,则分别由三位老同志接手。两个人管函授中心、一人负责杂志社。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理事会除了何青生、谭庸、许启珍和陈凡之外的那三位。
再往下,各个科室干部也是各有安排。
总而言之,一块大饼,是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人都吃得饱饱的,皆大欢喜。
会议开到下午5点结束,5点半在食堂摆了7桌,吃饭的时候,又给所有参会代表每人发了一台云湖牌热水壶、当做纪念品,这场会议才圆满结束。
明天虽然还有会议要开,但已经与那些外地来的代表没什么关系,而是理事会内部开的工作会议。
可惜陈凡还要参加。
……
晚宴过后,陈凡与认识的和刚认识的挥手道别,拎着热水壶就往外走。
行李和电脑、打印机,在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搬到车上。
新家的钥匙,许启珍也在之前给了他。
新房里面,除了家具早已到位,就连被褥也被李副厂长安排人买好,放在屋里,就等他回去使用。
他什么都不用管,直接回去就能入住。
就在他刚拉开车门,准备上车的时候,何青生、谭庸和许启珍从后面小跑着过来。
许启珍更是在大叫,“等等等等,捎我们一程。”
陈凡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自己拉门上车,不禁有些惊讶,“单位上不是有车吗?”
他之前可是帮单位买了好几辆面包车,怎么放着车不用,跑来蹭车呢?
许启珍抢了个副驾驶的位置,坐在椅子上还打了个哆嗦,扭头对着他说道,“快点上车、把门关上,冷死了。”
眼看着陈凡坐进来,把车门关好,她才继续说道,“不少人都是本地的,他们又没车,这里也没那么多房间,干脆让司机班送他们回去。反正都是去文艺新村,干脆我们几个就坐你的顺风车。”
谭庸坐在后排,这时候酒劲上来,有些迷迷糊糊,干脆闭着眼睛威胁道,“你要再不开车,吐车上我可不管啊。”
陈凡脸色一黑,启动车子上路。
等开出一小段,他才说道,“那些小家电不是说用来发福利的吗,怎么发了纪念品?”
车里的暖风吹起来,许启珍感觉舒服多了,懒洋洋地躺在靠背上,笑着说道,“你这话说的,一套小家电有十几种,谁家发福利品,一下子发那么多?”
陈凡看了她一眼,“照你这么说,那些东西、该不会是一年的量吧?”
许启珍还没说话,后面躺着的何青生开口了,“你这话说的,一年的量还不够?看看别人家单位,谁家一年的福利品,能有咱们单位给的多?!”
他说着将窗户摇下一丝缝隙,抽出一支烟点燃,继续说道,“云湖厂的小家电,如今可是紧俏得很,咱们单位托你的福,买了两百套,但也不能吃独食啊。”
谭庸拿过何青生手里的烟,扔了一支到前面的操作台上,自己再抽出一支叼在嘴里,点着头说道,“嗯,吃独食容易撑死。”
许启珍跟接力似的,解释那批小家电的去处,“像电磁炉、微波炉、电烤箱这种用电功率太大的,我们只留了一小部分,其他都给文化系统各个单位口子的领导分了。
剩下的,像电吹风、电饭锅这种稍微普通一点的,就当逢年过节的福利品,还有的一些,可以作为优秀职工的奖品。……”
说到这里,她突然转头看着陈凡,眼里满是好奇,“之前忙着会议准备工作,都没时间问你,你跟那个云湖厂到底是什么关系?买车能走捷径、买这种小家电竟然还能走捷径?”
听到这话,何青生和谭庸也睁大眼睛看向陈凡。
买车的事,他们都能理解,毕竟听说那车子都是陈凡设计出来的,虽说是在他父亲留下的设计稿上进行完善,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人家云湖汽车厂得了那么大的好处,当然要给面子。何况又不是不给钱,只是插个队而已,算什么大事?
可这个小家电不一样啊,好像都不是一个系统吧,而且有点关系的都在想办法拿货,不少领导都没买到,而他一要就是两百套,还不用提前跟那边打招呼,自己就能做决定。
许启珍再想到,后来那边的一个副厂长亲自安排送货过来,甚至听说陈凡有了个新家,又主动给他家里配齐,就连被褥杂物也安排人买好送过去。
这能是一般的关系?
面对三双好奇的目光,陈凡只是轻轻耸肩,“原来汽车厂和机械厂是一家,现在还没彻底分开,不过年后就会各自分家,汽车厂正式独立、小家电生产线也会分出去。
小家电这一块,是我提议他们研究生产的,李副厂长就是未来云湖小家电公司的负责人,书记兼厂长。”
听到这话,三人顿时恍然,都懂了。
许启珍更是连连感叹,“这么说,这位李厂长、啊不,李书记还真要好好感谢你啊,要不是你,恐怕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升上去。”
何青生和谭庸也在后面为李副厂长的好运感到赞叹。
这年头升职也不容易啊,多少人回到工作岗位,如果不是原来的位置正好被那些犯了错的占着,想要真正恢复工作,真不知道有多难。
更别说还往上升。
这个陈凡,确实是有福的人,从卢家湾到卫生处,从云湖机械厂,再到他们的省作协,几乎是去到哪里,哪里就沾光。
即便他们心里有着坚定的信仰,这时候也不禁泛起了嘀咕,农业、卫生、机械、文学,哪哪儿都精通,这孩子怕不是开了光的吧?!
还好他们没说出来,要让陈凡听见,非得反击回去不可。
不一会儿,车子从江南大学旁边的公路开过,到了星湖旁。
原来黑漆漆的文艺新村,此时竟然已是万家灯火。
从一扇扇窗户里透着的灯光,可以看出,这里的入住率竟然是百分之百?!
嗯,也不是所有房子都亮着灯,在湖心岛的角落,有一座房子就是黑灯瞎火。
陈凡正感叹只有自己家没人,突然反应过来,扭头看看他们三人,“你们不是都有家吗,也搬过来这里住?”
一听这话,许启珍就直哼哼,“你这话说的,谁有新房不住,愿意住都快成危房的老屋啊?”
陈凡瞪大眼睛,你?危房?
然后就听见后面何青生说道,“我那一大家子,十来口人,是越来越挤不下了,干脆我就带着老伴儿来这里住,还更清净。”
谭庸也点着头说道,“嗯嗯,我跟老何一样。而且这里什么门市部都有,还有幼儿园、学校,就把家里几个小孙子带过来一起住,他们以后上学也方便。”
许启珍呵呵笑道,“我记得你家大孙女正上小学三年级吧,我小儿子也是,说不定还是同班同学呢。”
陈凡脑袋有点发麻,自己这是掉进了领导窝里?不禁说道,“当时建房的时候,你们不是说不想搬吗?”
许启珍扭头看着他,笑道,“你这话说的,当时我们也没想到,房子能建得这么好啊。”
何青生连连点头,“就是,还有这么完善的配套,医院、学校、菜市场、供销社门市部、书店、邮局、……统统都在家门口,比我那老房子方便多了。”
谭庸,“就是……”
于是在他们的轮番炫耀中,陈凡无精打采地将车开进小区,然后停下,转头问道,“你们住几栋几号?是就在这里下,还是往里?”
许启珍嘿嘿笑道,“继续往前开吧。”
说着指了指何青生,“老何住你隔壁。”
再指着谭庸,“老谭住老何隔壁。”
最后指着自己,“我住你上面那间,走几阶楼梯就到,咱们都在一块儿。”
陈凡,“……???!!!”
重新启动车子,在路灯的照耀下,顺着黑色的柏油路开上湖心岛,在最里面停下,三人各自下车。
陈凡趴在窗户上,眼睁睁看着谭庸进了倒数第三座院子、何青生进了自己隔壁那座。
至于许启珍,从自己和何青生房子中间的空地走进去,沿着一条狭窄的鹅卵石小路,上了几阶楼梯,再直接往前走进小院。
终于彻底死了心。
这以后还不被他们拉着聊工作、聊到大半夜啊?
长长地叹了口气,陈凡这才将车开进院子。
原本今天下了大雪,刚才一路过来的时候,路边都堆积了不少被铲过去的雪,此时院子里也差不多,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帮忙,雪都被铲到栅栏边上堆着,院子里只有刚下的薄薄一层。
推门下车,顺手把车门关上,踩着雪走到门前,掏出钥匙开门,再拉亮电灯,橘红色的灯光刺破黑暗,却不能给房里带来多少温暖。
湖边的房子就这样,既然想要夏日的凉爽、和开门见水的情调,就要接受冬天的寒冷,还有浓厚的湿气。
跟上次过来时不一样,此时房子里面所有家具就位,堂屋的正墙上,挂着李先生的画像。
虽然老人家不在了,但一直到后世,依然有很多农村家庭在挂他的像,更别说现在,那脚步声还没走远呢。
画像下面,不是这年头常见的八仙桌,而是一张宽大的罗汉床。
原本陈凡定了三张大床,一张放主卧,两张分别放客房,但主卧那间不是改成火炕了么,便将原来的床挪到客房,然后又把客房的一张罗汉床挪到客厅,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至于堂屋两旁,则是一张张的紫檀座椅和茶几,格局有点复古的味道。
嗯,家里的家具全是紫檀,要不然也花不了那么多钱。用陈凡的话来说,湖边湿气重,紫檀木扛造。
左转进了主卧,前半部分是书房,西墙是整面书架,隔开卧室的也是一整面到顶的书架,再往里才是卧室。
看着占据了卧室大部分面积的火炕,陈凡感到非常满意。
走上前摸了摸,嘶……,好凉!
而且还有一点点灰尘。
这里又没人帮他做家务,可怜以后只能自己动手了,倒是可以给许久没动的家务技能、涨涨经验值?
话不多说,干活儿吧!
先去厨房,原本给客厅准备的八仙桌,被放在了这里,如果人不多的话,这里倒是可以当成餐厅,毕竟这厨房也够大的。
与卧室相邻的墙壁旁,砌了一座炕灶,灶旁是一堆柴火和木炭,北面的窗户下,还有一个灶台,上面摆着煤气炉,灶台下方则是煤气罐。
灶台上还有一个小本本,陈凡拿起来一看,原来是煤气本,拿着这个本本,就可以到指定的地方加气。
将小本本放下,转身开始烧柴,顺便烧一锅洗澡水。
等火烧旺,他又忙着去打扫卫生。
也不用做全部,主要把炕擦干净,待会儿要用的盆子、桶子都要洗出来。
陈副**不禁感叹,升了官还要自己干活儿,劳心劳力啊。
一通忙活之后,火炕终于烧热,屋子里暖洋洋的,尤其是主卧,跟暖房差不多,还没有一丝烟味儿。
匆匆洗漱完,铺上被褥,往里面一钻。
关掉灯,听着外面的凄厉的北风呼啸声,还有隐约可见的雪花,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才是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