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个富态商人激动得语无伦次,手中的折扇掉在了地上也浑然不觉。
“是啊,这首词写得太好了,简直是千古绝唱!”
一名男子也激动地附和道,眼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
“我……我从未听过如此感人肺腑的词作!”一个年轻女子捂着嘴,泪流满面。
“韵儿姑娘刚才的词已经很好了,但这首词……简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另一个男子摇头感叹,眼中充满了震撼。
“荧月姑娘这首词写得真是太好了!词中一句都没有提及国破山亡,可是词中处处又都是国破山亡!”
“是啊,词中处处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与思念,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月映照下,对故国的回忆愈发痛苦,充分展现了他对于阗灭亡的痛心疾首!”
所有人都开始议论了起来,不管精通与否,都被荧月的这首词给打动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得多好啊!你看,昔日的宫殿依旧存在,但曾经的宫女容颜已老,江山易主,人事全非,这种鲜明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国破山亡的境地,但读起来却是如此的唯美,当真拍案叫绝。”
然而,他话音未落,又有人站出来反驳。
“我觉得应该是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你看这一句,这才是经典呢!”
“荧月姑娘这一句,才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啊,春花、秋月、多美啊,可是她用这两种事物,完美的诠释了自己此刻的心情,面对春花秋月,害怕勾起往事而伤怀,然而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往昔的错误导致如今的痛苦,我从未见过这样经典的诗词啊!”
“你们能不能专业一点?荧月姑娘这首词,岂是用一句好就能说得过去的?”
这时候,有人似乎很不爽,站出来为这首词辩解起来。
“荧月姑娘这首词中,多处使用对比,如 “春花秋月” 的美好与词人内心的痛苦形成对比,凸显了亡国之愁;“雕栏玉砌” 的永恒与 “朱颜” 的改变相对比,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通过这些对比,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强烈,这就是专业,懂吗!”
此人从专业的角度将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分析了出来,为现场的人讲解。
“还有这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一江春水来比喻愁绪,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之深、之绵绵不绝,既生动又贴切,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堪称绝妙!”
他说完,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韵儿姑娘也站了出来。
“这位公子说得不错,我补充一点,这首词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和直白的情感表达,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挚感人,要我说,真的一点儿毛病也挑不出来啊!”
就连韵儿自己,也早已被这首词深深地震撼。她默默地走上台,对着荧月深深一拜,语气真诚地说道:“荧月姑娘,你的词作,我甘拜下风。”
“此等诗句,我只听过之前从九岳学宫传出来的那位肖离先生做过,当时九岳学宫的教习沈蓝小姐,那位天下第二才女,亲自向肖离先生请教,这才让肖离先生做出了当时那篇名叫《春江花月夜》的诗。”
“那首诗出来,我等这点墨水,本不该再献丑的,没想到,今日荧月妹妹居然也能有如此实力,倒是姐姐我以往眼拙了。”
“姐姐谬赞了,妹妹只是侥幸……”
荧月自然不敢承认,当即谦虚了几句。
接下来的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这首词,从它的意境、用词、到它所表达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回到雅座,荧月依旧沉浸在刚才的情绪中,她双眼红肿,泪水涟涟。
她走到肖离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道:“公子,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这次机会,谢谢你写了这首词……”
肖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道:“不必谢我,这是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荧月抬起头,看着肖离平静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这一刻,她彻底相信了肖离,相信他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荧月眼眶通红,泪珠在长长的睫毛上颤动,仿佛随时都会坠落。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对肖离感激地说道:“公子大恩,荧月没齿难忘。”
肖离淡淡一笑,眼神深邃:“举手之劳,不必挂怀。你既有如此才情,便不该被埋没。”
接下来的第二关,是现场原创歌曲。
主持人宣布规则后,一个衣着华丽的女子被推选出来定主题。
她环视四周,娇声说道:“就以我们姐妹们的处境为题吧,唱出我们心中的渴望和迷茫。”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议论纷纷。
“这主题也太宽泛了吧?怎么唱啊?”一个姑娘小声抱怨道。
“是啊,这可不好发挥啊,很容易唱得千篇一律。”另一个姑娘附和道。
“我觉得挺好的啊,这样更能展现我们的才华,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一个较为自信的姑娘说道。
也有人表示赞同:“没错,这样更精彩,也更能打动人心。”
议论声中,姑娘们开始绞尽脑汁地创作。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来回踱步,有的则小声哼唱着不成调的曲子。
气氛紧张而热烈,空气中弥漫着创作的**。
肖离看着荧月略显焦急的神情,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递给她:“试试这个。”
荧月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词,正是李清照的《一剪梅》。词的下方,还有一些简单的音符和符号,是她从未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