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龙殿。
田月莹正坐在大殿中央,面前摆着的是以辉城为中心的西部地图。
“杨公子,康军复至,此次的进攻路线,乃是西部辉城,我若率军前往拒敌,当如何处置?”
而杨川,则是被她单独叫了过来,共同商议破军之策。
看了一眼地图后,他顿时眉头一皱,指着辉城正西方,半晌没有说话。
田月莹看出了他的心思,小声道:“没错,辉城正西,乃是魏国的地盘,而康军此次之所以能顺利到达西部边界,正是从魏国借路而来。”
俗话说得好,不怕敌人强大,就怕队友是猪。
作为与齐国唇齿关系的魏国,竟为了几分蝇头小利,而放康军入境,实在是他不曾想到的。
“陛下,大齐之前,可曾与魏国交好过?”
田月莹歪着脑袋想了想,摇摇头道:“这件事,我还真不知道。想当初,我离开大齐去追随你,三年时间都是曹定干政,他的治国能力,你也见识过。”
听到此话,杨川忍不住长叹一声。
若说之前齐国与魏国一直交好,往来不错的话,那么此次放康军入境,自然是魏国背叛了盟友。
可一切若真如自己所想,这些年齐国非但没有与魏国有过任何往来,反而是曹定执政期间,还做过对不起魏国的事,那人家放康军入境,也是情有可原了。
“罢了,既然外人指望不得,还是由我们自己来击退康军吧。”
又看了一眼地图后,杨川拿起毛笔,在地图上标记了一个位置。
“陛下,您即日便亲自率领大军,从正面向辉城进攻,待到达可驻守的地点后,再派一队轻骑,携带金银细软,至魏国安定城,可将这些财物送予安定太守。”
“这...杨公子可直言其意。”
田月莹皱了皱眉头,实在不理解杨川如此布置的用意。
杨川大笑一声,指着安定城的位置对田月莹说道:“陛下,此城,乃是康军进入燕国边境的必经之处,此时康军主力虽到,但粮草还在路上。”
“如此,陛下可知臣的用意了?”
片刻后,御龙殿内传出二人爽朗的笑声。
...
三日之后,田月莹御驾亲征,率领大军一路抵达辉城附近。
待大军驻扎完毕后,她又私下调遣了一队轻骑兵,携带金银细软,直奔魏国安定城而去。
彼时,辉城城下,康军十万兵马已至,攻城器械也比上次多了一倍。
领兵统帅,乃是姜子齐的学生,郭明玉大将军。
有了上次鲍文渊的教训,他不再轻易下令攻城,而是让部队分批驻扎在辉城四座城门之下,妄图以此来断绝城中粮草供应。
此刻,辉城正门之上,守城将领王泽正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列阵整齐的康军,一时愁眉不展。
放眼望去,却见康军仍以盾兵为前锋,密密麻麻的盾牌将一线堵得密不透风。
这些盾牌后,尚不知有多少弓弩手在埋伏。
而盾兵之后,则是一排先进的攻城器械。
直至看到大军最后方,才是康军最著名的禁军方队。
在方队的正中央,康军统帅郭明玉正坐在一张木椅上,与身边的将士们交流着什么。
面对如此有秩序的一支军队,王泽甚至连派兵出城迎击的欲望都没有。
正当他为正门康军的布置感到一筹莫展时,一名士兵忽然急促地来到城楼上,向他汇报。
“启禀王将军,据其余城门守将消息,康军已四面围城,情况危急啊!”
“啊?”
王泽惊讶一声,旋即拽住那名士兵的衣领质问,“其余城下,康军兵力如何?”
“据守城将领观测,其余三门攻城的康军皆在三万左右,且他们军阵布置精良,几乎没有任何破绽啊!”
听到此话,王泽一**坐在了地上。
沉思了良久,才缓缓开口道:“康军,这是要断绝我辉城粮草啊!若旷日持久,此城休矣!”
“王将军,康军虽四面围城,但总有军队倦怠之时,我们白日先以弓弩兵据守城门,待夜深人静,再悄悄派遣轻骑兵出城,趁机偷袭敌军薄弱之处!”
旁边一名部下的提议,倒也让王泽听到了心里。
他猛然站起身,又在城楼上观望了一下城下的大军,不禁喃喃。
“但愿,康军却能有守备薄弱之时,让我等也好趁机突出重围,去都城搬请救兵。”
...
此刻,田月莹已命大军驻扎在辉城东南角的山头上。
这儿距离辉城仅四公里距离,站在山巅,她甚至能望远镜观测到辉城东门的康军阵列。
“如此整齐的队列,看来,此次康军的统帅换人了。”
放下望远镜后,田月莹蹲坐在地上,与众将士们挨在一起,瞬间增长了大家的士气。
恰是这会,前去侦探辉城周围情况的哨探回报,说辉城已被康军四面围困,粮草暂时难以送入。
“陛下,康军这是打算困住此城,待守军粮草告急,军心涣散之时再举兵攻城啊!”
“陛下,我等初到此处,战士们士气正盛,正可趁此机会,分兵袭击辉城东北南三门,若能成功,辉城守军可与我等齐出,则康军可破矣!”
其余将士听到这个计策,也纷纷向前请令。
“陛下,请下令吧!我等必浴血奋战,以一敌百,解救辉城围困之危!”
“不可轻举妄动!”
在听到辉城四面被围之后,田月莹这才明白了杨川的良苦用心。
莫非,他虽远在都城,却早已料到康军进攻的方式了?
这辉城乃是大齐西部门户,康军选择四面围困,只为等城中粮断,此城唾手可得。
而辉城往西,却是一片平原。
若康军能拿到此城,待自军粮草供应线路打通,便可一路畅通无阻,直逼大齐都城。
果然是条好计策啊!
见田月莹眼神有些飘忽不定,周遭将士们皆劝阻,“陛下,此时正是攻城之良机,切不可再耽搁下去了啊!”
“张仪听令!”
忽闻女帝要发号施令,张仪立马兴奋向前,拜伏在她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