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第一百零三章:你到底居心何在

安寻禄老奸巨猾,此次杨川整顿士绅阶层一事,他完全不想去介入。

即便已经收了不少银两。

换了个姿势坐下后,安寻禄也开始劝那些一二品大员。

“我奉劝你们啊,这次就当最后一次收好处,日后便捂紧口袋,不把财富信息暴露出去,已是此生最大的福报。”

“若执意要为那些小民报仇,那么接下来你们要迎接的,就是同等的杀头之罪。”

中书令:“可是,丞相大人!若那杨川彻底得罪这些小民,逼得他们走投无路,只会弃大齐而远走他乡,到时损失的还是我们大齐国内的财富啊!”

“那又如何?”

安寻禄不以为然地白了中书令一眼,继续挖苦他们:“此次杨川回国我便提醒过你们,危急关头千万不要招惹他,此人杀伐果断,若再得罪,大家日后都没好果子吃。”

说到这里,安寻禄也开始后悔当初答应替那些士绅阶层做担保。

若自己少一些贪念,等熬过这次最重要的战事后,杨川必会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到那时再继续捞好处,岂不是更加方便且安全?

几人见丞相不肯帮忙,还想说些什么,却吃了个闭门羹。

接下来的几日,士绅阶层们因心中恐惧,也屡次写信给安寻禄,希望他能找个应对之策对付杨川,可苦等几日却始终收不到回信。

倒是御史大夫、中书令等人依旧不死心,准备号召培县其余士绅阶层,继续反击杨川。

原本以为这场动乱已经平息。

可杨川却没想到,自己刚刚率兵从培县离开,只向新城方向行进了五十里,后面八百里加急便传来了消息。

据说那些士绅阶层忽然又集结在一起,这次还准备了一些器械,准备来一场彻底的反抗。

听闻此报,胡令一脸凶狠道:“统帅大人,这群家伙贼心不死,我看不如满门屠杀,以绝后患!”

“事关国家之事,不可胡来!”

若说这群吃里扒外的家伙,杨川也恨不得把他们剥皮啖肉。

可如果真的对士绅阶层大开杀戮,不但会闹得全国人心惶惶,那些士大夫贵族。以及皇城内的高官,又会对自己产生非议。

如今正是稳固人心之际,一旦对齐国百姓展开杀戒,只会让敌国钻了空子。

有了他的命令,胡令也不敢再胡来,大军即刻返程,又回培县而去。

怎料这一次,士绅阶层直接在各个街道架起了高台,将县令带领的官兵拒在外面。

随着杨川大军的到来,士绅阶层们又开始阴阳怪气起来。

“哟,这不是杨川,杨大人嘛!您不去前线抵挡敌军,却屡次在后面欺辱我们大齐子民,你到底居心何在!”

“你们这群家伙!若不是你们在后方扰乱我大齐秩序,用言语蛊惑培县民心,我与统帅大人又怎会三番五次折返回来?”

胡令本就是一名莽汉,最听不得这些挖苦嘲讽之语。

但听见士绅阶层又有人站出来叫板,直接抽出宝剑对准了他们。

此举一出,立马又让士绅阶层抓住了把柄。

“哎哟哟,诸位快看呐!这就是杨川杨统帅带的将领,果然这齐国大军啊,对外软弱无力,对内却蛮横出击,我们大齐拥有如此军队,真是朝廷之幸,万民之幸啊!”

“胡令!来的时候我怎么和你说的?没有我的命令,决不允许对他们动武!”

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虽然这句话出自后世,可杨川觉得,眼下用这段话去形容士绅阶层再合适不过。

若现在直接对士绅阶层动手的话,培县百姓肯定会心生惶恐。

届时外敌若听到任何风吹草动,再加以言语蛊惑,大齐必乱。

正在脑中思索着解决良方时,许多百姓忽然慕名前来看热闹,瞬间将整个街道的秩序搞得更加混乱。

见时机已到,其中几名士绅头领立马从腰间抽出尖刀,对着杨川便投了过去。

胡令眼疾手快,见状直接飞身向前,用胸口挡住了那些飞来的尖刀。

“统帅大人!这些刁民目无王法,竟然敢公然对您动手,我看不如直接命令大军杀进去吧!”

此番杨川所率领的一千人马全是骑兵,因而那些障碍物在大军面前便形同虚设。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敢轻易下达命令。

毕竟眼下百姓们正在旁边看着,若稍有差池让万民产生误会,后果不堪设想。

怎料此时,一些看热闹的百姓却站在了杨川这边。

“哎呀,当初误信这些士绅阶层谗言,如今看杨统领与对方的态度,足以证明当初我们皆是被流言蛊惑之人啊!”

“唉,别提了,我们这些天不曾给前线军队供应粮草,实在是误国误民!若此时外军当真杀来,只会让我们陷入流离失所的境界啊!”

“哼,我看统帅大人就开快刀斩乱麻,直接让大军冲入街道中,把这群蛊惑人心的坏种斩尽杀绝,看他们今后还敢不敢趁乱造次了!”

听完这群百姓的发言后,胡令也顿时两眼放光,回身看向杨川。

“统领大人,请下令吧!您若不肯亲自动手,末将愿带兵杀入阵中,事后陛下若问起此事,统帅大人可将罪责全部推给胡令!”

“胡将军!”

难得有如此忠心之臣伴在自己左右,杨川也顿觉心中充满了感动。

沉默几秒后,他也下达了最终命令。

“传令,三军一齐杀进去,将这群坏事的士绅阶层尽皆处死!”

听到此话,胡令顿时如脱缰野马一般,直接骑马冲入街中。

在阵阵哀嚎下,无数士绅阶层倒在血泊之中。

此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培县外的一些城市中。

不久,就连皇城内的高官们也得到了消息。

杨川此举,无疑是彻底给士绅阶层立了个下马威。

往后的一周时间内,国内士绅阶层皆不敢再造次。

反观皇城内,那些高官虽然痛恨杨川的举动,却也因为彼时敌国大军压境,皆不敢在朝廷上向女帝弹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