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 第744章

“京师识字的人多,话本行业繁荣。我打算设一个年度最佳话本奖,由民间读者评选。

另外,成立一个文娱委员会,专门管理我名下的话本、戏曲等事务,暂时由你担任会长,你先去筹备一下。”

这件事安排妥当后,陆知白又想到了更多,便返回机械学院。

既然文娱方面开始评奖,科学技术领域自然也不能落后。

陆知白叫来郭雄文等人开会。

他下达通知,简单来说,是要成立一个科学委员会。

郭雄文身为大科学家郭守敬的后代,在科研圈子里人脉广泛,这会长一职自然非他莫属。

科委会有四大主要职责:

一是负责科学技术方面的评奖;

二是评估新兴技术的价值,判断是否值得深入研究;

三是做好统筹协调,推动技术落地应用;

四是创办科技刊物,面向全国征稿,编辑发表科研论文。

此外,科委会还承担联络工作,负责搜寻更多科研人才,壮大科研力量。

奖项设置上,将按照农学、医学、机械、手工艺等类别,划分多个奖项,设多个名额,每年评选一次。

奖金额度从二百贯到一千贯不等。

科学刊物定名为《天工开物》,对文章格式要求严格,

称为论文,要求对提出的见解有详细的论证过程。

同时鼓励农学院、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创办自己的子刊。

入选文章,暂时按千字五贯的标准发放稿费。

为确保评奖和论文评审公平、公正、公开,另外设立科技公证团,负责监督审核。

公证人员由社会各界人士构成,允许兼职。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公证资格。

包括在职官吏、有名望的乡贤、学生、工匠,甚至农民等等。

最后,一些新技术,若愿意与陆知白合作,可签订协议,按比例分红;

不愿意也无妨,反正陆知白手上的专利也够多了。

若选择市场化合作,部分收益将作为科委会和公证团的运作资金,以及各项科学奖的奖金。

虽说如此谋划下来,工作量剧增,但众人都全力支持,斗志昂扬。

如此,逐步将科学研究正规化、制度化,加上丰厚的奖励,必定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陆知白不关心细节,说道:

“行了,大概就是这样。你们先写个方案报上来。”

安排完科学委员会的事,陆知白看向蒋平顺,说:

“小蒋,还有个任务交给你。咱们皇家科学院,名字虽高大上,但形象模糊,也没个标志性建筑。

早就有了弹簧,这段时间机械技术也有进步,我想建一座钟楼。”

蒋平顺听了,略作思考,说:“可是,京师已经有一座钟鼓楼了……”

陆知白笑着解释:“我要的不是那种。”

钟鼓楼是古代传统的报时机构,设有钟、鼓,遵循晨钟暮鼓的传统。

皇城的钟鼓楼主要用于夜里打更。定更时,关闭城门;亮更时,开启城门。

陆知白描述着自己的设想:

“我想要一座高塔,四面都有巨大的圆形表盘,有两根指针,一根指示时辰,另一根指示刻度……”

蒋平顺听后,笑道:“像是竖着的日晷?”

陆知白说:“日晷靠影子,这钟表用的是机械,更复杂。

我记得北宋就有人造了水运仪象台,有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和擒纵机构,你们去查查资料……”

蒋平顺接下任务,问道:“表盘要多大的?”

陆知白思索片刻,说:

“直径三丈吧。你先带人研究钟表制作,我来考虑钟楼的建设方案,至少得十五丈高……”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