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六十八章 若即若离

陈光良来到顾氏地产的会议室,参加会议,身份是地产顾问。

张杰浦作为总经理,向顾竹轩汇报道“本月尚未结束,我们顾氏地产已经在闸北火车站附近拿下30亩地,并在稍远的地方,拿下15亩地。两个难啃的骨头,全部已经拿下。”

所谓的两个‘难啃的骨头’,自然就是一家工厂老板的12亩地,另外就是朱广生的8亩地。

“啪啪”顾竹轩鼓掌,随后说道:“你们不要忘了,两个难啃的骨头,都是人家光良出谋划策拿下的。”

张杰浦这时候也马上跟着说道:“老板说的是,陈顾问足智多谋,堪比再世诸葛。”

自从陈光良主动退出‘副总经理’一职,他就认为威胁已经消除,再加上陈光良确实是拿下两幅地的功臣,所以他一开始的敌意已经消除掉了。

陈光良马上说道:“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算不上什么。”

顾竹轩马上说道:“有功就是有功,我是不会视目无赌的。”

见状,陈光良也不在废话,毕竟你顾大流氓又不发奖金。

在陈光良的心理,他是暂时‘委身’在顾竹轩手下做事,但他不认为是拜了顾竹轩的码头,是顾竹轩的门徒。

两人是‘合作关系’,自己给顾竹轩炒地皮生意出出主意,顾竹轩免掉他的抽数,并不找车行的麻烦。

仅此而已!

陈光良也无意坑顾竹轩,只要大家合作愉快,他可以让顾竹轩将来在地产上全身而退。

倘若两人闹掰了,那么他也不是没有暗子。

随后,顾竹轩又问陈光良道:“按照这个速度,来不来得及?”

陈光良当即回答:“完全来得及,至少沪市的银行陆续下场,预计都得明年了。顾先生放心就是!”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可是听说,光良你最近也在愚园路购入土地!”

看来,也在陈光良这边安排了探子。

不过无妨,反正也不是见不得光的事情。

“小打小闹”

“哈哈”

知道陈光良也在收购土地,顾竹轩反而更加放心下来。

更何况,他还得知金城银行的程子康,似乎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投资。

所以,他就更加的放心了!

事后,陈光良主动告别顾竹轩,离开现场。

跟着顾竹轩的老管家,这时候说道:“老板,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最近虽然变低调了,但据说还在悄悄的增加车辆,这崛起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快两百辆黄包车。他懂经营,懂拉拢人心,更懂勾心斗角,将来....”

言下之意,陈光良会成为顾竹轩的一个威胁,至少在车行生意里是如此。

再加上陈光良和顾竹轩是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更加可能导致将来两人在黄包车生意上产生直接的竞争。

顾竹轩思索片刻后,说道:“不管怎么说,现在他在替我做事,而且炒地皮先做起来再说,再说黄包车车牌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至于将来的事情,我们再进行讨论。”

当务之急,两人还没有到那一步。

........

11月底,长江车行的首批‘野鸡车’,一共二十辆尽数投入运营。

这批车的租金依旧不变,每天总计是1大洋(三班制)。

不过,只要是这批野鸡车出现问题,自然不会让车夫承担责任和罚款。

但如果是因为车夫违反交通规则,而被巡警逮住罚款,一般情况下长江车行是不会管的(特殊情况,特殊照顾);只有巡警扣留黄包车时,长江车行才会出面解决问题。

所以说,目前长江车行的车夫正常的收入是12~15块大洋(不含分红,但含商品推销),算是大环境也不错的一个原因。

但如果再发展三四年时间,可能因为竞争的原因,车夫们的收入可能出出现‘不增反跌’的情况,到三十年代会呈现一个越来越艰难的状态。

这是陈光良需要考虑的一个事情!

当然,他做不了救世主,只是说在考虑——自己的事业,应该要摆脱对黄包车的依赖,仅此而已!

不过目前长江车行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预计从明年开始,陈光良每个月的收益能增长至2500大洋以上,这样一来,他的26700多大洋的债务,才不算负担太重。

这个年代,存款利息一般是八厘(8%),贷款利息一般是(15~20%)。

陈光良的债务,平均利息为18%,所以也是相当的高的。

他现在费尽心思扩张车行,提升每月的分红,实际上全部是贴给‘投资地皮’上了。

但陈光良现在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地皮可能需要三年后,甚至可能四年(1931套现),这相当的占用资金。

假设在增加40~50辆野鸡车的情况下,陈光良明年才有可能偿还所有的贷款和利息。

本质上来讲,陈光良的事业相当于陷入一个‘瓶颈’。

所以,陈光良最近刚刚兴起一个念头——再购入一幅地皮作为投资后,他需要利用智慧,去做一门生意。

这门生意既可以赚到很多的钱,还能提高他在商界的地位,而且条件还得是——‘空手套白狼’,因为他只有很少的本钱。

而且,他手中的地皮,只是作为‘炒地皮’用途,不打算用来投资地产。

这个年代的地产,是按照‘整幢’购买的,不存在分层、分单元。

所以哪怕是鲁迅那样的文豪,在沪市也买不起房子,因为普通的住宅都是开发商用来出租的,花园洋房和别墅又不可能买得起。

沪市的大业主,包括虞洽卿这样的宁波商人首脑,其在沪市的房屋大概有数千套;而犹太商人哈同,每年收租都在百万银子左右(写字楼、公寓等),而且还在扩张中。

其余业主还包括银行、洋行等,他们开发大量的公寓出来,然后只租不售,垄断着沪市的住宅。特别是那些银行,特别喜欢购买地皮投资,或者开发地产项目用于出租。

所以,哪怕是是陈光良也买不起房子。

目前,在陈光良购买的第二幅愚园路地皮上(占地三亩),也已经兴建出几间房屋,将作为陈光良家人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些房屋,都是简易的土木构造,方便以后随时拆卸。

在这个时代,是没有规划局,所以只要是自己的土地,你想建什么房子都行。

上嗨的住房当中,最高档次是洋房、公寓,其中公寓一般都较高,6~13层都有,这些的造价都是非常高的;其次是‘新式弄里’的砖木结构房屋,一般都是3~5层,造价较低。

陈光良最近有在研究和学习沪市的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对于‘新式弄里’的房屋建筑和造价,相当的感兴趣。

所谓‘新式弄里’,是一种3~5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一般都是三层建筑。

和‘旧式弄里’的房屋想比,‘新式弄里’的房屋拥有自来水、煤气、钢窗、卫生器具、冷热水管,一应俱全。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沪市,是真正和世界接轨的城市,很多方面都比陈光良想象中的先进。

当然,陈光良目前对这方面的了解,只是通过报纸和相关书籍、实地考察,算不上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