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零一章 日薄西山

梅陇镇。

石洲村。

虽然已经是十一月底,但岭南地区的白天气温还维持在23∽25摄氏度,晚上气温才会稍微低一点。

这个气温并不影响农业生产。

今年八月份改造的旱地,已经在九月份播种上了仙豆大豆、玉米、小麦。

两个半月的生长,大豆田上郁郁葱葱,低矮的仙豆大豆,间种着一排排玉米,这些玉米长势非常不错,仙豆大豆由于被玉米抢了一部分阳光,长势则相对慢一些,生长了近七十多天才进入期。

今天一辆皮卡车来到了村里面的集体合作社。

“张社长。”

刚好正在门口的张大山,拿下草帽:“林技术员、谷技术员,欢迎你们来我们石洲做客,里面请,先喝杯茶。”

谷满仓摇了摇头:“不用了,我们过来采土壤和农作物样品,下午还要去另一个合作社,赶时间。”

“这么急?”张大山停下脚步。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麻烦张社长带路吧!”林源一边说,一边看着手表。

“等一下,我去拿点东西。”张大山急匆匆进了合作社的办公楼,从里面拿了两包中华烟和两瓶东鹏特饮。

出来之后,张大山赶紧将东西递给两人:“林技术员、谷技术员,抽烟。”

“不用了,我没有抽烟。”谷满仓只接过东鹏特饮。

而林源也没有拿烟,随手接过饮料放在背包里,将烟塞回去张大山手里:“张社长,别让我们为难,饮料就算了,烟真的不可以。”

两人之所以拒绝香烟,主要海陆丰公司有规定,收客户或者合作农户的东西,价值超50块钱就算收受贿赂。

两人每个月上万块钱的收入,犯不着为了一包烟去以身试法。

万一被人拍视频发到网上,或者向海陆丰公司的监察部举报,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张大山无奈收回烟,然后尴尬地说道:“你们公司也太严了。”

“严一点好,这对大家都好。”谷满仓再次摇摇头,他以前是在其他地方的农业农村局当技术员,见过太多见怪不怪的事情,就是因为不适应,他才选择抛弃公务员的工作,跑过来海陆丰公司当农业技术员。

三人一边闲聊,一边向附近的农田走去。

石洲合作社和海陆丰公司农业合作事业部的合作,由于是集体合作社签的合同,因此算做一户。

该合作社主要供应蔬菜。

整个合作就供应三种蔬菜,西兰、青椒、茄子。

谷满仓、林源两人就是过来采集青椒和西兰的样品,还有其农田的土壤样品。

走了二十多分钟,便来到了西兰田,一共种了200亩西兰,不过这些西兰是种在仙豆大豆间隔之间的区域。

不过这些改造之后的农田,西兰、青椒、茄子之间,并不是单独一块地,而是交叉分布的。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这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

谷满仓看着最先种植的西兰,球已经膨大到了两个拳头大小,估计再过十几天,就可以开始采收了。

他蹲下来,拿出试管和取样器开始取样。

林源举目四顾:“张社长,第一批西兰应该还有十几天就可以采收了,数量有多少?”

“20亩左右。”张大山笑着回道:“我们打算下个月六号开始采收。”

“报告打上去了没有?”

“打了,你们公司已经批准了。”

“那估计我六号还要再来一次。”

张大山有些不习惯地说道:“你们公司太严格了,其实我们都是没有违规操作,其实不用三天两头就过来检查。”

“你们没有,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公司赌不起。”李源可不相信所有人都会那么老实,公司这样做,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高压态度,让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在这种高压管控下,还在想方设法进行违规操作,那这种人就应该早一点踢出供应链体系。

“呵呵…”张大山干笑一声。

林源没有说什么,而是蹲下来掰下一片西兰叶子,作为样品装入保鲜盒里面,在保鲜盒上写上日期、地点和合作社名称。

这些西兰生长情况非常良好,基本没有什么虫眼、黄叶、黑点、腐烂的情况。

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前期的二次土壤改良,都海陆丰公司派农业技术员过来专门指导。

林源站起来:“从球的膨大情况来看,估计亩产差不多有2400斤左右。”

同样采了一份土壤样品的谷满仓,将试管贴好标签,放入专门的试管盒子里,他才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沙土。

就在此时。

不远处一辆小货车开着从田边的水泥路通过,突然那小货车停了下来,车窗摇了下来后,一个光头中年人看向带着草帽的张大山。

“老哥,西兰卖吗?”

张大山转过头去,笑呵呵地问道:“一斤多少钱?”

光头从货车上跳下来:“8毛,带两片叶。”

“呵呵,不卖。”张大山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呃?”光头还没有说出口的话,被噎在喉咙里,随即他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掏出一根烟递过去:“老哥,八毛钱已经是周边最高了,别人都收六七毛,我是看你家的西兰比较好,才给八毛钱。”

“我们的西兰已经被客户订了。”张大山嬉皮笑脸地接过一支烟。

“呃…”光头心里面暗骂这个老头消遣自己,还浪费了自己一根烟,不过他还是试探着问道:“你们卖多少钱?”张大山笑呵呵地点燃了芙蓉王,美美滴吸了一口:“呼…比八毛钱高一点。”

“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哥,如果下次有西兰,或者其他菜要卖,可以打我电话。”说完,光头就塞了一张名片过去。

“呵呵,我会考虑的。”张大山收起名片。

等光头开着小货车离开。

张大山不远处的林源才笑着走过来。

“张社长该不会真想偷偷卖了这些西兰吧?”

“怎么可能,老头我只是老了,又不是傻了,随便问一下行情,骗骗烟抽而已。”张大山模棱两可地回道。

林源笑而不语。

他知道张大山的小心思,但他也不担心对方会反悔,一方面是有违约金限制,另一方面则是海陆丰公司收购价格非常高,为每公斤3.6元,即每斤一块八。

这个收购价格,近期肯定不会有菜贩子愿意收,或许等待行情比较好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愿意收。

遇到好的行情,西兰的田头收购价可以达到四五块钱一斤,甚至七八块钱一斤,不过这种情况基本是可遇不可求的。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西兰在绝大部分时间段,价格都在一斤两块钱以下,甚至几毛钱一斤都会出现。

比如近期,田头收购价就是六七毛一斤。

但零售价却没有低多少,普遍维持在一斤六块钱左右。

而海陆丰公司计划统一零售价为一斤三块钱,在扣除运营成本之后,一斤差不多赚五六毛钱,主打薄利多销。

当然,这种价格仅限于生产区域附近地区,比如粤东和珠三角,其他地区只能等待海陆丰公司的布局延伸过去之后,才有可能享受到这种价格。

很多蔬菜水果非常考验物流和运输距离,如果距离太遥远,运输时间太长,就会让成本攀升。

海陆丰公司在本地签署50户蔬菜合作种植户,其实都是以农村合作社为单位,每一个合作种植户的面积普遍在500∽1000亩左右,少个别有上千亩的种植规模。

因此近期很多菜贩子,发现他们订不到菜了。

其实这非常正常。

菜贩子并没有什么优势,特别是面对海陆丰公司这种产地直销的模式,他们除了使用盘外招之类的手段,其他正常手段是没有办法击败海陆丰公司的。

从本质上来讲,海陆丰公司的农业合作事业部吃的利润,就是二道贩子的红利,砍掉中间商之后,农户反而获利了不少,消费者也吃到了价廉物美的蔬菜水果,公司还有从中赚钱。

遭到打击的群体,就是二道贩子和菜市场的菜档。

其实这种事情也不止海陆丰公司在做,比如几个电商平台、外卖平台,都在悄无声息布局着农产品的直营零售,那些价格低廉的蔬菜水果,就是从这些渠道渗透出去的。

只不过,比起海陆丰公司的策略,电商平台选择了通吃,一边利用体量优势,压低收购价格;一边利用网络渠道和各种优惠,不断吸引消费者。

但是电商平台的策略注定农民无法获益太多,甚至可能会被平台拿捏。

比起一盘散沙的二道贩子,平台的体量太大了,一旦形成垄断,这意味着很难摆脱平台的管控。

出现这种发展趋势,其实也是和菜市场摊贩自己作死有很大关系。

缺斤少两、价格虚高、货不对板之类的情况,在菜市场上屡见不鲜,这导致很多人不喜欢去菜市场购买东西。

有时候宁可去超市购买,也不愿意去菜市场当冤大头。

互联网企业就是看到的这个薄弱环节,打算将菜市场取而代之。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那些互联网大厂是在异想天开,菜市场还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很难被取代。

然而,很多人都没有看到使用互联网购物的群体,与去菜市场购物的群体,两者存在明显的年龄鸿沟。

经常去菜市场购物的群体年龄普遍比较老,属于夕阳群体,这些人会逐渐老去,这意味着菜市场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少。

被互联网购物熏陶了十几年的新生代,那些三四十岁的群体就算是老了,他们偏向于互联网购物的观念,并不会消退,甚至可能会变本加厉。

就如同电视机,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边缘化电器一样。

菜市场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边缘化的产业,因为支撑其这个产业的消费群体正在消亡,消费群体越来越少,菜市场只能跟着衰败。

没有办法,菜市场这种产业早已经在时代的潮流之中,被各方势力给玩断了根。

一方面是菜市场的档口租金越来越高,以江淼所在的汕美城区为例,一个两三平方米的档口,一年租金就要上万,一些热门市场,甚至要几万块一个位。

高昂的租金就吃掉了摊贩的很大一部分利润。

另一方面就是菜市场管理非常混乱,基本就帮钱不帮理,消费者被一部分摊贩坑了之后,很多都是不了了之。

这种情况加剧了消费者对于摊贩的负面情绪,很多人被坑了一两次,肯定不会一直上当,这就造成了客户不断流失。

如果没有互联网购物的出现,或许菜市场还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让消费者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兴起,菜市场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一边还是死性不改的坑消费者。

另一边又面对互联网购物的抢占市场。

相当于不停的失血,又没有得到新的补充,只能一点点走向消亡。

互联网大厂纷纷进军卖菜行业的市场判断,就是基于这种逻辑。

因此哪怕是海陆丰公司不进入这个市场,菜市场的市场一样要被各大互联网企业吃干抹净,这就是江淼毫不犹豫选择入场的原因。

你不吃,别人一样要吃。

江淼不出手,菜市场同样无法生存下去。

(本章完)